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虽然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在实践中存在制度本身的问题和共同作用中的障碍,但两者的功能互补空间客观存在,关键在于寻找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设计,使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并行不悖。因此,应在充分发挥已有的监事会制度的功用基础上,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形成制度合力,使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能在我国的公司治理中更好地协调运行,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为了实现上市公司的权力制衡 ,约束经营者的行为 ,我国上市公司依法设立了行使监督职能的监事会 ,但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监事会不能对上市公司形成有效监督。鉴于此种情况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势在必行。独立董事制度最早产生于美国。由于美国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采取的是“一元制”,即公司只设股东会、董事会而不设监事会 ,从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 ,为了有效解决内部董事不能独立参与公司治理的问题 ,在内部董事架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成为潮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  相似文献   

3.
引进独立董事和健全监事会制度是实现上市公司内部权力制衡机制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在独立董事制度逐步推行的今天 ,我们不再需要质疑这一制度 ,而是要针对已经发现的弊端加以健全和完善。而发挥监事会的制衡作用 ,关键是要使监事会和监事的各项职权真正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 ,处理好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 ,成为实现公司治理制衡机制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两种不同的监督方式,已同为我国上市公司所采用。但是两者能否真的“兼容并蓄”,或者必须忍痛割爱,在二者之间作出选择?本文试图回答这个问题,通过剖析独立董事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来论证独立董事制度必将替代监事会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目前国有上市公司监督机制现状,思考如何通过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监事会从而形成有效监督。笔者认为可以吸取独立董事制度的合理因素,建立由股东代表、职工代表、独立监事组成的监事会,提升监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监事会的有效性监督。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完善公司治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正是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利尝试。文章从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等方面入手,对该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期有利于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构的构建和创新。就本文的研究方法而言,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基本研究方法,辅之以价值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英美法系的独立董事制度和大陆法系的监事会制度各有利弊,我国公司立法不宜强制规定公司必须采取哪种制度,而应当允许公司自主选择独立董事制度或者监事会制度。  相似文献   

8.
独立董事主要产生于美英国家 ,因为其公司治理结构中没有监事会制度。中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可能对改进公司治理有影响 ,但不可盲目乐观 ,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 ,关键在于改革公司法的立法思想以及增加监事会对董事会的实质监控权力。独立董事制度无法取代监事会制度 ,它只能成为监事会制度的辅助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上市公司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目前上市公司颇为关注的问题。证监会为此专门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提出了强制性的要求。目前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还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本文剖析了《指导意见》中关于独立董事的选任、职权、责任以及和监事会关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独立董事制度引入我国九年来,为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发挥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实践中,没有充分证据表明该制度对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提高公司的经营水平产生了明显有益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以及没有很好的认识到影响独立董事监督功能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