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古镇"不变脸",郎岱镇一方面加大引导古镇居民转入城镇生活,另一方面,扶持古镇居民"转型"旅游服务业,让他们从"古镇保护"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六枝特区郎岱镇,通往滇黔遗留的古驿道随处可见,站在古驿道上,可以看到今日的郎岱如一颗矗立在六盘水东大门的明珠,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旧城"修旧如旧"历史韵味十足郎岱镇位于六枝特区西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既是省级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走马古镇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西部,西邻璧山区,南毗江津区,昔日素有"一脚踏三县"之称;又因其建在一座形似走马的山岗上而得名,过去亦称"走马岗"。据史料记载,走马古镇在东汉时期就有人聚居,到了宋代,人口渐为稠密,而明清尤甚。古代自有重庆通往成都的驿道(又称官道)以来,走马古镇一直是白市驿与璧山来凤驿之间的必经之地。由于璧山来凤驿与古镇有几十里山路,山高林密,时有盗匪出没,凡是由重庆去成都方向的商贾行旅,到镇上后必在此  相似文献   

3.
<正>行径青溪桃花流水杳然去;坐观红树清风明月我归来。——陈毅在青堤撰写的对联从射洪县驱车22公里就到青堤乡,场镇上的青堤古镇是第二批中国传统文化村落之一。"青堤古镇位于涪江中游,涪江流经辖区约6.5公里,以前叫青堤古渡,处于南丝绸之路上。"青堤乡文化站主任税国安说。古镇沿江绵延数公里,有多条石板路与盐亭、南充、蓬溪等市县相通,而两岸之间依靠机械船摆渡。近200余株古  相似文献   

4.
醒了,沉睡已久的巴蜀古镇。2008年,安仁、上里、平乐、李庄等上千个四川特色古镇都将统一在"天府古镇"的品牌下正式亮剑。天府古镇,清末4000多个,居全国第一,现存且有一定历史价值的,仍有1400多个,居全国第一!这些散落在全省各地的"珍珠",不仅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5.
2009年8月14日(农历6月24日)彝族火把节这天,在云南楚雄地区,夜幕降临时,彝族民间祭司以传统方式击石点燃圣火,诵经祭火,把整个火把节推向高潮.彝人古镇此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当地群众与海内外游客嘉宾,手拉手,伴随着彝族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火把将夜空照得明亮,歌声、欢笑声让整个古镇彻夜不眠,上万个带着"童真愿望"、"纯洁爱情"、"合家幸福"、"民族和睦"的孔明灯漫天飞舞,让雨后的楚雄夜空繁星闪耀.  相似文献   

6.
<正>高庙古镇位于峨眉山、瓦屋山、玉屏度假村的三岔路口,属洪雅县辖区,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704年)。古镇依山傍水,为两溪所夹,镇内遍布石梯小街,民居沿河而建。三两处索桥与镇相通,河中乱石嶙峋、水草丛生,河边树木茂盛,环境和小镇建筑通融一致。古镇分为上半街的新街和下半街的老街。下半街老街共有4条,青瓦盖顶,木楼相连,两边屋檐隔得很近,抬头便是一条长长的"一线天"。街面全由青石板铺成,石板上长着绿绿的青苔。春雨潇潇,檐破瓦残的古街,雨雾中  相似文献   

7.
榕津古镇始建于宋绍兴元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罕见的古榕文化、浓厚的商业文化、虔诚的信仰文化、深厚的桂剧文化至今犹存。榕津古镇的整体格局得以保护,传统风貌才得以重现;古榕文化、桂剧文化、庙会文化、信仰文化等,都应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对民居与建筑应给予修缮与谨慎复建,运用"修旧如旧"的手法作出接近原物的修缮与复建设计;发挥古镇旅游核心地带给当地居民收益,引用"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新型产业带动古镇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一条河,流淌着一段亦商亦学、商读传家的史话;一古镇,尘封了一个古代商埠码头繁华百年凝结的文明;……这里是"中国红蒜之乡""锌硒米之乡""世界名犬下司犬之乡""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这里是贵州八大古镇之一。嘉庆十三年(1808),下司被辟为商埠,有水陆码头,是清水江九百里黄金水道上的重要物资集散地。这里是2017年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贺新春"特别节目组南部分会场,电影《天下第一镖局》拍摄主景地之一。大隐百年,古风悠长。  相似文献   

9.
朱晓丽 《实践》2015,(2):56
<正>王爷府镇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政府所在地锦山镇西南22公里处,因清康熙九年(1670年)喀喇沁多罗杜棱郡王班达尔沙从龙山迁来,建府于此,故得名"王爷府镇"。2009年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公布,王爷府镇成为了我区最早进入这一名单的古镇之一。王爷府镇不仅因喀喇沁亲王府而得名,还以该亲王府而闻名。喀喇沁亲王府是内蒙古自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一些有着乡情与历史记忆的古镇面临着被损毁的危险,亟需政府和社会出手给予重视和保护。古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集中地展现了古人生活的足迹。古镇既有物质形态的古建筑群,也有非物质形态的民俗风情,既有文化传承价值,又有生态观赏价值。本文通过对宁波古镇文化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探讨了保护与开发的原则,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宁波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塘河古镇     
正在重庆江津与四川合江交界处,一条弯弯的小河从合江一路向北流入江津境内,然后呈"几"字形绕过一座古镇,再向北蜿蜒十几公里流入滔滔长江。小河清澈碧绿,古镇风景优美,这里就是塘河古镇。塘河古镇过去是一个场,始建于清乾隆47年(公元1784年)。最初主要有王、孙、陈三家大姓,之后逐步扩大,形成现在的规模。进入塘河老街,呈"丁"字形的场口有一座王爷庙,是老街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建筑。庙里几根历经岁月磨砺的大石柱  相似文献   

12.
正走进长顺,现代化的城南新区、精致婉约的老城区、黔中古镇广顺、依山傍水的威远古镇……一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园林盆景城市"跃然眼前。长顺地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区和贵州"三山"贫困地区中的麻山腹地。曾经这里基础薄弱、交通不便、望山兴叹,祖辈饱尝贫困的艰辛与疾苦。70年来,长顺县在风雨中砥砺前行,书写一段又一段传奇: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420万元提升到2018年的67.67亿元,增长近280倍;财政总收入从  相似文献   

13.
2009年8月14日(农历6月24日)彝族火把节这天,在云南楚雄地区,夜幕降临时,彝族民间祭司以传统方式击石点燃圣火,诵经祭火,把整个火把节推向高潮。彝人古镇此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当地群众与海内外游客嘉宾,手拉手,伴随着彝族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火把将夜空照得明亮,歌声、欢笑声让整个古镇彻夜不眠,上万个带着童真愿望、纯洁爱情、合家幸福、民族和睦的孔明灯漫天飞舞,让雨后的楚雄夜空繁星闪耀。  相似文献   

14.
偏岩古镇     
<正>偏岩古镇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境内,坐落在华蓥山脉西南面的两支余脉之间,距重庆城区80余公里。偏岩古镇于清乾隆二十四年间(公元1759年)建场为镇,属江北厅礼里六甲。因镇北处有一高约30米的岩壁倾斜高耸,悬空陡峭,故名偏岩镇。偏岩曾是重庆往华蓥古道方向的一座工商古镇,过去做生意翻华蓥山去川北,或到华蓥山烧香拜佛都要到这里住宿,曾有"到静观吃午饭,到偏岩歇栈房"的说法。这里依山傍水,古镇外侧几百米长的石坎下有一条小河叫黑水滩河,河水来自华蓥山,经胜天湖流经偏岩。河边的几十棵黄桷树多有上百年的树龄,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形成巨大的"树  相似文献   

15.
张天明 《当代贵州》2013,(24):28-28
从瓮安县城出发,汽车在36米宽的旅游观光大道行驶20分钟,便可达到猴场古镇。这里自古商贾云集,贸易发达;被誉为"伟大转折前奏"的"猴场会议"在此召开,为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这里民间耍龙舞狮习俗源远流长,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民间艺术龙狮之乡"。素有"千年古邑、黔中明珠"美誉的猴场古镇,在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的推动下,正在打造宜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雅安市雨城区第十届"年猪文化节"在上里古镇拉开帷幕,开幕式、祭祀演绎、茶马互市巡游表演、龙狮灯巡游等近十项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杀年猪、喝旺汤、看大戏、过新年,此为上里古镇百姓历史上庆丰年、祈康泰之举。沿用100多年前的传统,身着清代服装的男子,在祭祀坛前方拥挤的人群里分开一条通道。八个壮汉抬着两头挂着红缨的大肥猪,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到祭祀坛前,小心翼翼地将大肥猪放在祭坛香炉左右。  相似文献   

17.
正5月19日上午,包括贵阳青岩古镇在内的《中国古镇(二)》特种邮票首发式在花溪区青岩古镇南门举行。该套特种邮票一套6枚,分别为江苏姜堰溱潼镇、湖北红安七里坪镇、贵州贵阳青岩古镇、上海青浦朱家角镇、安徽肥西三河镇、广西昭平黄姚镇。全套邮票面值7.2元。邮票作为"国家名片",一直都备受关注。据了解,从1997年贵州侗族建筑群登上"国家名片"以来,到目前为止,贵州已经有6张"国家名片",青  相似文献   

18.
正7月16日,由成都市金堂县社会工作者协会自筹资金举办的"爱与自然"公益夏令营在大邑县新场古镇开营。60名营员主要由留守儿童、孤儿、单亲家庭子女组成。他们在社工组织下,免费度过为期七天的夏令营生活。通过在夏令营中开展文化辅导、武术学习、艺术培训、户外体验、互动游戏等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赵李桥镇紧扣"重铸茶乡辉煌,建设鄂南经济强镇,打造赤壁经济核心增长点"的奋斗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全力构建"三园一区",即砖茶产业园、钙石化工产业园、竹木科技园和羊楼洞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区,大力发展茶叶、钙石、竹木、旅游"四大产业",镇域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咸宁市经济发展速度"十前乡镇"。2013年元月至8月,全镇共完成税收1584万元,同比增长23%;完成  相似文献   

20.
<正>长辛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大大小小49个胡同是长辛店居民日常工作、生活的必经之路。2009年初,长辛店古镇改造工程拉开序幕,为做到"老镇改造,法治先行",建造"法治文化胡同"的想法在长辛店街道领导班子的讨论决策中应运而生。于是街道办事处投资10万元,在人口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