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犯罪的危害、特点与金融机构内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犯罪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特点。金融犯罪构成对金融秩序的危害,必须加强金融机构内控,以作为“外防”的基础,使之有效地控制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2.
数字金融是传统金融经由数字技术的嵌入和驱动而形成的一种金融业态。金融公平是金融运行的价值准则之一,理应在数字金融中贯彻和遵循。但数字技术运用中的“算法歧视”“数字鸿沟”“信息茧房”等现象,会对数字金融公平价值的实现构成阻碍。消费者维度下金融消费者的数字能力提升,经营者维度下数字金融经营者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技术维度下数字技术正义品格的塑造,是保障数字金融公平价值实现的规范原理。通过助推手段实现金融消费者数字能力的精准化、场景化补足,通过数字金融经营者内控义务的设定来保障数字技术运用的公平性,通过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分布、提升数字金融的可信性和智能服务的易用性来保障数字金融的易得性,是数字金融公平价值现实展开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科技金融体现为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有机融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通过互联网思维来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是我国科技金融快速突破传统“瓶颈”问题的新选择。文章在总结我国科技金融融合实践与现状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科技金融融合的深层次问题,从银行信贷、金融服务平台、科技征信、科技金融体系等层面,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浪潮下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路径和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由于在国民经济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被喻为国家的“血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银行业在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银行员工金融犯罪行为也呈逐渐增多的趋势。目前,几乎没有一个省市地区,没有一家银行不曾受到金融犯罪的影响。金融犯罪已涉及金融业务的整个领域,几乎囊括了银行系统的每一类业务。  相似文献   

5.
一向被誉为“财富之都”、“资本之都”的温州在经历了民间借贷风波的最困难时期,金融改革横空出世——2012年3月28EI,国务院宣布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以下简称“金改”)试验区,并提出12条改革意见,要求制定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金融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CDS)为例,结合次贷危机后第一例CDS诉讼——“瑞银诉Paramax”,分析了CDS这一金融创新异化的过程以及法律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CDS的形式是市场主体之间缔结的合同。正是合同下的履约风险消解了CDS作为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基本价值,促成了其从保险机制到投机工具、从合同到不受监管的“证券”的异化。这也表明,以形式至上为特征的法律与监管机制在功能(实质)至上的金融创新面前恐怕难以避免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金融服务很重要,金融服务须创新。金融服务创新,特别是金融法治服务创新,关键在于帮助“金融人”防范金融欺诈风险,而防范金融欺诈风险的关键又在于揭露经典金融骗术。经典金融骗术一般有“十二头”:金融来头诈骗、金融空头诈骗、金融改头诈骗、金融盼头诈骗、金融彩头诈骗、金融甜头诈骗、金融噱头诈骗、金融指头诈骗、金融撞头诈骗、金融搭头诈骗、金融磕头诈骗、金融床头诈骗等。经典金融诈骗之风险防范,可以围绕“六不”进行:不贪;不信;不傻;不独;不急;不弃。  相似文献   

8.
李振林 《犯罪研究》2014,(4):110-112
互联网金融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却是一个引领时代的新概念。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云金融等金融创新业务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热潮席卷全国。应当看到,互联网金融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推进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诸多互联网金融犯罪的滋生和蔓延,而且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犯罪较之传统犯罪行为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9.
2010年,九部委共同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使艺术品与金融的结合得到政策的有力支持,推动了我国艺术品投资市场极大的发展。2011年,艺术品“金融化”时代全面开启,艺术品基金时代也已到来。  相似文献   

10.
崔欣 《公民与法治》2013,(11):48-49
金融消费者是指“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的自然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消费”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与此同时,因金融消费服务而引发的纠纷与争议也在增加.侵害消费者金融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已经引起人们的厂‘泛关注。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马朝阳 《法制与社会》2011,(14):247-248
“金融与法”的研究在国外已成为理论前沿,国内学术界在对金融稳定的研究多在其经济属性,而对其法律属性的研究较少,对金融稳定与法律保障之间复杂关系的分析尚有不足。本文运用经济法理论对欧盟经济体制与法律调整模式、欧盟央行独立性、欧盟金融监管等问题梳理、分析进行法律剖析,得出对我国当前金融稳定法制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保险诈骗罪是金融诈骗罪的一种,是指违反保险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日前,笔者对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理保险诈骗犯罪案件的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研。  相似文献   

13.
论金融诈骗罪的特点及法律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忆萍 《河北法学》2002,20(5):91-93
金融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经济犯罪,我国刑法虽用专节对其进行了规范,但有些罪状粗糙,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否是这类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另外应加强对金融诈骗罪的惩罚力度,以遏制不断上升的犯罪势头。  相似文献   

14.
金融机构惩罚性赔偿对于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填补金融机构欺诈行为造成的社会性损害,抑制金融机构的机会主义行为与道德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过,该责任在我国实际上落空。落空的背后有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如“金融消费者”概念缺失与金融领域的“生活消费”解释困境使得其请求权主体不明;缺乏体现金融业专业性与特殊性的告知义务保障;与金融消费者弱势地位不相称的证明责任使得其难以证明金融机构欺诈;法院审慎控制其负面激励功能。因此,不仅要从请求权主体、金融机构告知义务以及金融机构欺诈的证明责任分配等方面加以完善相应制度,而且要以金融消费者所受损失为基础确定合理的惩罚性赔偿额,抑制其负面激励功能,以在金融领域实现正义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的“金融核心论”,精辟而又深刻地揭示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指出邓小平“金融核心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基础上,着重探析了“金融核心论”的深刻内涵,并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构想,以此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  相似文献   

16.
金融诈骗罪是1995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犯罪的决定》中首先予以规定的。1997年新刑法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中,专门设立了金融诈骗罪。但是金融诈骗罪在理论界存在“非法占有目的”的“必要说”与“不要说”之争,这些争论必然会反映到司法实践中来。随着司法实践的步步深入,最高人民法院对理论界的争论作出了积极反映,认同了“必要说”。2001年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中明确指出,金融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这一决定,使得在司法界认定金融犯罪主观目的方面的不统一局面暂时得以结束。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时代里,有了“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的兴起,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有了“网络犯罪的产生。金融网络犯罪,是整个网络犯罪领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面着眼,从点着手,对探索网络犯罪的规律性和防范问题,作一个实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检察风云》2012,(11):13-15
温州,以其发达的民营经济享誉海内外。如今,温州又以成为中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而为世人瞩目。从去年八月开始的老板“跑路危机”,到如今迎来金融改革的契机,温州又一次站在了历史能转折点。此时此刻,我们不能忘了多年来一直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及民间借贷合法化而奔走呼号的周德文,他是这次金融体制改革的最大推手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由马克思对企业创新的论述,本文联系实际,对金融创新的动机与效果,创新持续的内在机制以及创新的社会条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认为现代科技革命是金融创新的前提,促进了金融创新的不断“扩散”与持续发展,金融创新的本质在于资本的“逐利性”。  相似文献   

20.
唐默 《法治纵横》2011,(23):28-30
被“煤改”挤出的产业资本因金融生态的单调而分散流失。现在若反身进入民间金融领域,则需要寻求一条不同于温州高利贷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