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期间,在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设有一所日本工农学校。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学员是日军战俘和投诚的日军士兵。那么,党中央为什么要成立一所这样的学校?这些学员在延安的生活怎样?他们后来的命运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2.
1944年,正当欧洲开辟反法西斯侵略第二战场,中共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人陆续汇集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准备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前夕,一个名叫哈里森·福尔曼的美国记者也来到延安,他实地探访建在延安宝塔山南凹里的一所特殊的日本战俘学校,以及由该校为主体成立的在华日年人民解放联盟组织成员。他直接与这些从前线被俘后送至延安教育的众多日本士官对话。  相似文献   

3.
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培养出了大批来自日军的反战人才,他们又在各个战场组织起了反战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和解放联盟等分支组织,不断接受着延安本部的指导。因他们通晓日军驻守规律及作战战术,其反战宣传和瓦解日军各种活动是非常有效的,经常“折腾”得日军被动挨打、狼狈不堪,而他们的反战组织则似滚雪球一  相似文献   

4.
1941年6月22日这一天,延安的天气特别的晴朗。一轮庞大的红日,亲昵着宝塔山梁,橙黄色的光线像折扇一样向崖畔射下。起初,巍巍宝塔,仅有顶端仿佛用灿亮的金子镶嵌了一般。倏地,阳光奔流开来,把整个宝塔和三山峰峦都连接起来,把山城装饰得浑然相融、美丽奇幻。  相似文献   

5.
张曙 《党史博采》2014,(8):16-20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在国人的眼中,他是开国元勋,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是新时期人民解放军的统帅,是20世纪中国三位世纪伟人之一,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事求是的典范……他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声誉。在外国人眼中,邓小平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6.
1960年,正在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宣传处任宣传助理兼摄影报道员的张峻,受部队指令,前往驻抚顺某部工程兵团采访一位爱做好事的小战士——雷锋。 9月的一个星期天,张峻第一次见到了雷锋。那天,在院子里见到雷锋。雷锋像有什么事但又羞于出口的样子,张峻就主动问他。雷锋鼓足了勇气说:“张助理员,你能给我照张相吗?我当兵这么长时间了,还没照张穿军装背着枪雄赳赳气昂昂的军人标准像哩!” 张峻忽然觉得雷锋这个人很单纯,很有意思,于是就同意了。这是张峻第一次为雷锋拍照  相似文献   

7.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已经成为人类共有的一种精神财富。现在,世界上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用多种形式、多种语言学习雷锋。这里选登的是部分外国人谈雷锋精神和怎样学习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8.
铃木,全名为铃木传三郎,原日本水户高校毕业,任骏河台昌平学校的教授. 1939年,他被"北支那派遣军司令部"委以"事务嘱托"之职,来中国后又出任伪山西省政府的顾问.可以说,他是一位在日军里担任高级军职、在伪政权中掌握实际行政高权的日本人.那么,他又为何成了中共抗日军队的朋友,居然在延安八路军总部成为座上宾呢 ?这一切,诚然曲折跌宕,需细细道来.  相似文献   

9.
《前线》1999,(8)
加拿大CITTADINOCANADESE周报的专栏作家李莎·卡尔杜青,作为一位长期居住在中国的西方学者,她对中国人权提出比较客观的看法。她说,最近几年,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经常出版书籍或文章谴责美国对待中国的行为态度。其实只要生活在中国就会用另一种眼光仔细观察西方和国际上的舆论宣传。国外不诚实的政治宣传最明显的可能是在人权方面。全世界都对人权进行调查,但是喊声最高的国家往往是最失败的。首先应该确定,人权的概念是随着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制度的不同而变化的。在中国,人们为很多问题而愤慨:官僚主义、腐败等等,但…  相似文献   

10.
外国人对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印象深刻,在他们的著作中都专门提到中共领导层的问题,认为中共领导层是一个胸怀理想、英勇奋斗的领袖群体。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毛泽东系列著作的发表,进入了到过延安的外国人的观察视野,他们高度评价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变成中国的了。国际友人还不约而同地积极、正面地描述和分析了延安的社会面貌,包括土地改革、"三三制"政权建设、生产互助和大生产运动等各方面。他们逐渐理解了中共的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并对其为人民服务的角色予以赞赏。  相似文献   

11.
张凤凤 《党史文苑》2014,(4):18-20,23
1936年保安县迎来了第一位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由他揭开了红军之谜,戳穿了关于"赤匪"的种种无稽之谈,接着史沫特莱、王安娜、尼姆、中外记者参观团等接踵而至,他们看到了一个与传说并不相同的世界,即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延安。  相似文献   

12.
<正>1942年2月,延安整风进入全党整风阶段,这一动向很快便引起国民党有关部门的关注。几个月内,国民党《中央周刊》陆续对延安整风进行了一系列报道与评  相似文献   

13.
1942年2月,毛泽东号召在全党开展整风,这一动向很快便引起国民党有关部门的关注。国民党中宣部的机关刊物《中央周刊》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报道与评论,企图通过大肆渲染中共在整风中揭露出来的问题,达到混淆视听、动摇人心的目的。到了国共决战阶段,蒋介石迫于形势,对延安整风有了新的认识,主张借鉴其经验以重振士气。他在退台初期开展的改造运动,更是在许多方面受到了延安整风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文化人从全国各地会集到延安.当时到延安的大多数文艺工作者,他们的立场还没有真正完成从小资产阶级到无产阶级的转变,他们的思想感情还需要有一个改造的过程,在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问题上,也还需要一个从口头承认到思想上感情上彻底解决的过程.虽然这些问题不能说是延安文艺界的主流,但它们对于抗战和革命...  相似文献   

15.
1942年2月,延安整风进入全党整风阶段,这一动向很快便引起国民党有关部门的关注。几个月内,国民党《中央周刊》陆续对延安整风进行了一系列报道与评论。  相似文献   

16.
正很难想象,当1934年秋天,虔诚的基督教传教士薄复礼在贵州第一次与红军相遇时,他心中有无限的震惊与担忧。在他的记述中,"这些人都戴着相同的帽子、佩带着红色标志……穿的衣服也很杂乱"。而且,对于这些穷苦而意志坚定的红军战士来说,他们肯定也想不到,他们的军帽,在一个西方传教士眼中的形象居然是"有点儿像西方赛马骑师帽"!第一次相遇的双方,彼此都充满了强烈的戒备——薄复礼不知道这些"强盗"  相似文献   

17.
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引起了外界极大关注。谁都不否认中国历史研究中选题和方法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不过即使对它作无情批判的人也对它那数量浩大的新成果和积极的成就有深刻印象。尤其在经济史方面。这是公认的。中国传统史学体系的崩溃如果不是从1905年开始的话,至少可追溯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不少外国人想方设法来到延安,目睹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民关系的状况,用镜头和文字真实客观地记录了解放区和根据地党群关系、军民关系的和谐局面。他们认为共产党的群众路线"臻于成熟","民众官吏打成一片",其主要理由在于:一是共产党与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二是"中共所获得的广泛支持,实际上意味着中共的政策和方法具有民主的特色";三是"中共自始至终将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视为安身立命的重心所在";四是"共产党领导地区的简朴和国民党官员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从不同视角总结党在延安时期处理党群关系的历史经验,对今天正确处理党群关系仍有助益。  相似文献   

19.
韦尔斯: 贺龙是红军领袖中最有魅力、最难以捉摸的一个.他率领的湖南游击队常常是神出鬼没,每到一个地方,犹如一阵旋风刮过,给各地留下了无数的传说.我见过的每一个人都讲述过一个关于他的故事,而且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贺龙有着最令人惊叹的个人生活,他还有一位极富魅力的姐姐--贺英,她是一名军官.  相似文献   

20.
日本社会奉行“日本第一主义”。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些遭遇时时提醒你,“外人”是不被信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