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为深入探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重大问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及《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社拟于2016年11月在四川省成都市联合举办"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源流·现状·趋势"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一、会议主题:"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源流·现状·趋势"1.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2.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基本态势与未来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徐民华 《唯实》2002,(9):123-126
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自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直至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期间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3.
侯远长 《学习论坛》2008,24(6):11-15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30年.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受了五次历史性考验,道路越走越宽广,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基本问题.党的十七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八大基本精神未能贯彻的历史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大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其基本精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奏曲.令人惋惜的是, 八大的基本精神后来未能贯彻下去,致使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为什么八大的基本精神未能贯彻下去呢?原因多种,诸说纷纭.我认为,最主要原因在于八大本身的历史局限性: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起步,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不足,还未能认清我国在1956年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未能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还没有认清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一基本问题.这是八大基本精神未能贯彻下去的一个最深层的原因,也是八大以来党的历史曲折发展的一条最重要的经验教训.八大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未能认清1956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5.
辛世俊 《学习论坛》2004,20(9):8-12
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就是社会主义对人民群众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促使我们用价值学的视角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实际上,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宣言,围绕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问题进行反思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显著特点.这从他提出的五个否定性判断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张扬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本质论蕴涵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根据、价值目标、价值标准等重要思想.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基本价值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落脚点.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依靠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的最大成果——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改革开放30年的最大成果.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了更好地高举旗帜,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它的基本规定性.这种基本规定性应当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社会主义一般共性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三个层面.要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了解它的基本特征和一般共性,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充分认识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等六条本质要求,这对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公安工作思想,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围绕解决公安工作如何为时代主题服务等问题而逐步发展的.它孕育产生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前期,形成于解放战争后期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的公安工作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任洁 《探索》2008,(1):123-126
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不和谐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理念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将和谐发展理念落到实处的基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孙居涛 《学习论坛》2009,25(4):9-13
从经济方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形成既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内生于社会主义是"结合"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性是"结合"的基础,处理好二者的矛盾是结合的关键."结合"的制度创新,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市场经济因素.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发展市场经济,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王友洛 《学习论坛》2008,24(2):9-1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基本定位.从更长远的时段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年也可以纳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之中,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因此,这不仅是一个全新的命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命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符合社会经济的现实性质.过去将单一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实践证明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还要看到这一制度内含着在生产社会化基础上促进生产资料向着真正社会所有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依据实践的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扫除前进道路上的理论障碍,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回顾50年来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认识和创新的历史过程,总结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对今后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辛岩 《党史文汇》2006,(1):12-14
2006年是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50周年. 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私有制社会到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4.
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既要巩固和完善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又要在这个前提下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基本的原则是坚持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原则.美国统治阶级在历史上形成的维护自身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的规则,值得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加强立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2000年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热点问题集中在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关系;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坚持与发展等几个方面.在研究和探讨中,见仁见智,推动了对相关问题的深入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李廷雨 《党史文苑》2005,38(5):38-39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此后这成为我们制定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最根本依据.回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有关论述,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成果,又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2003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这一历史性的跨越,奏响了我国迈向法治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9.
王琴 《党史博采》2005,(2):47-49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行使制宪权,并且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它奠定了新中国宪法的基本框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现行的1982年宪法,就是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20.
戚嵩 《求实》2012,(4):67-70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首要的基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崭新伟大实践,突破经典形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思维定势,从实践、主体和客体三大基本向度深层次诠释社会主义本质,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创新与发展.这对于我们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