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笔写下民选这两个沉甸甸的字时,耳边不觉响起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主题由来,“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咱老百姓……”  相似文献   

2.
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有关行家,都说是一部好戏。街头巷尾,竟相谈论,人民群众如此喜闻乐见,实属罕见。 一部自称“不是历史”的历史剧,效应如此强烈,确实耐人寻味。应该说,这部戏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它选择了历史上的正气与邪恶、清廉与腐败斗争的题材,深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在一套黄金时问播出的31集大型历史电视剧《天下粮仓》,其中主要人物刘统勋乃宰相刘罗锅的父亲也。历史上的刘统勋,政绩卓著,为官清廉,其声名影响远在其子之上。  相似文献   

4.
狡猾的和珅     
狡猾的和珅李庚辰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乾隆皇帝曾问和是忠臣?还是奸臣?和随机应变,称自己既不是什么忠臣,也不是什么奸臣,充其量只不过算个一臣。乾隆问他什么意思?和答道:忠臣难免一死;奸臣难逃一死。他说自己不想死,所以既不想当忠臣,也不想当奸臣...  相似文献   

5.
警惕现代“和坤”孙豹隐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有一个被刻划得入木三分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在激起观众痛恨、不屑和批判的同时,还能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他就是清乾隆年间的权臣,“贪污之王”和。这个和,并非崛起于十分显赫的门弟。他生员出身,初当差只是銮...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的清官情结流水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正在全国数十家电视台播出,媒介事先并未张扬,收视率却很高,据上海人口情报中心统计,上海达43.4%,北京则达45%。香港《新岛日报》3月8日也报道,参加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的委员们对此剧也是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重庆晚报》报道《巴渝奇人安世敏再现荧屏》,并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间传说中都有代表本民族的机智型人物,维吾尔有阿凡提,北京有刘罗锅,川西坝儿有李调元,而今如山城青年观众所知不多的巴渝奇人安世敏……”读后觉得文中提法欠妥。安世敏怎能与李调元相提并论呢?当然电视剧还正在拍摄之中,没看见的东西,不能瞎说好孬。我这里说三道四。主要不是对正拍摄中的电视剧,而是就报道炒作中的“定格”提法,说点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8.
怀瑾握瑜洁身自爱□费克丁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家喻户晓,剧中刘墉是个大智大勇的人物,而和却是个面目可憎、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丑。素有文治武功的一代皇帝乾隆怎么会恩宠一个小丑?熟悉这段历史的人大都晓得,和原本是一个很有才智的人物。和记忆力非常好,他...  相似文献   

9.
和珅这个名字,虽不能说是家喻户晓,但人们对他也不会陌生。特别是随着一部部反映乾隆朝君臣故事的电视剧,诸如《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及《乾隆王朝》的热播,和珅的贪、横、骄、奢及抄家、赐死的下场给人们留下了更深的印象。但电视剧毕竟是艺术作品,难免有“戏说”与艺术加工的成分,许多情节及事件都与史无证,甚至有些还是添枝加叶,以讹传讹,有将和珅丑化、漫画之嫌。那么,历史上的和珅的“庐山真面目”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10.
过去只听说有忠臣、奸臣,看了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才知道还有一种人是“弄臣”。关于“弄臣”,乾隆与和有一段很耐人寻味的对白。乾隆问:“你究竟要做一个忠臣、能臣,还是要做一个奸臣、庸臣?”和答:“奴才既当不了什么忠臣、能臣,更不愿当个什么奸臣、庸臣,奴才充其量不过是个‘弄臣’而已呀。”乾隆不解其意,和接着说:“自古以来,一切忠臣都免不了一死,而一切奸臣又逃不了一死,奴才实在不想死。”乾隆问:“‘弄臣’是怎么个当法?”和说:“其实,当‘弄臣’是不需要什么大本事,只是拣皇上喜欢的给,拣皇上喜欢听的说,拣皇上喜欢吃的进,只要…  相似文献   

11.
《宰相刘罗锅》中的和坤,是个“戏说”型的人物。他那巧舌如簧、出口成“屁”的拍马表演,亦属艺术虚构。然而历史上的和坤,倒确是个极善揣摩君心、能投上好的大马屁精。乾隆是一位不大好巴结的主子,精明而性情无常,天心难测,和坤能将他拍得马醺屁醉,任你多少参劾本章也动摇不了皇上对他倚任独专的宠信,便可想见此人拍术上的非同凡响  相似文献   

12.
唐代史学家刘知己所著《史通》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史学理论著作,《史通》成书之后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二十世纪是《史通》研究转型的重要时期,对之后《史通》研究奠定了基础,是《史通》学术史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3.
正"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曲《清官谣》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唱出了王朝兴衰更迭的规律与真谛,那就是——民心向背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早在春秋时期,亚圣孟子就已明确提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何才能"得民心"?是训练所向披靡的军队,还是创造富甲天下的财富?是制定公正严明的法律,还是拥有宅心仁厚的君主?历代贤君名相、大儒先贤不懈努力,以实践回答着只有历史才能检验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立初期,一部评剧《刘巧儿》风靡全国,男女老少都会唱上一句———“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对于这部名剧的来历,戏剧词典的解释是“改编自陕北艺人韩起祥的说书”。本文郑重予以更正:评剧《刘巧儿》改编自一部创作于1946年的秦腔剧。封棒儿对“大官”马锡五说:“朱家有钱我不爱,我爱的是张柏儿老实忠厚劳动好,死也要和张柏儿结婚。”延安剧目,能够长演不衰,且在戏剧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要数《刘巧儿》了。延安的秧歌剧,开始大多是独幕独场的短剧,后来就嫌不过瘾,试着上大戏。枣园、鲁艺等单位率先演出当时流行的大型话剧和…  相似文献   

15.
在北岛的《刘伯伯》一文中,作家真实地记录了主人公刘伯伯的一段刻骨铭心的奇惨经历:他和她为躲日本鬼子的飞机相遇在防空洞内。黑暗中, 他触摸到了一双戴着金戒指的女孩子的手。“是跟姨妈去订亲的。”她说。“你还订什么亲,干脆嫁给我吧。”他说。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海誓山盟。姨妈  相似文献   

16.
在反腐败的斗争中,发现有些人自制能力不强,不知不觉地被"弄臣"一类的人物拉下水的屡见不鲜,这是不能不引以为戒的。 "弄臣"何许人也?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人都知道。一次乾隆皇帝问和珅:"你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和珅随口回答:"我既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我只是个‘弄臣’。每天只是让皇帝吃好喝好玩好,顺着您的意思,让您高兴。"一段表白话说得实在,非常恰当地解释了"弄臣"的特点,这就是和珅的诡诈之处。他深知自称忠臣乾隆帝不相信,说奸  相似文献   

17.
继全国性的杂文选集《中国当代杂文八大家》选入了邵燕祥在本刊首发的《说人话,不说鬼话》、《中国当代杂文精品文库》选入了鄢烈山的《从塑料羽毛球拍说到“两个凡是”》之后,由“文丛总编辑委员会”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刚刚出版发行的《江苏文学50年·杂文卷》,又选入了本刊发的两篇作品:《从一个大学生行乞谈起》(作者:马国征)、《杂文味》作者:张彦加本刊首发杂文入选重要选集@张彦加  相似文献   

18.
快乐大叔 《党课》2011,(7):97-100
腰杆笔直的刘罗锅 在封建社会,选官向来以“身、言、书、判”作为首要条件。所谓身,也就是形体,要求五官端正,仪表堂堂,否则难立官威;所谓言,即口齿清楚,语言明晰,否则有碍冶事;所谓书,就是字要写得工整漂亮,至少也得是清清楚楚,以利于上级看他的书面报告;所谓判,则是思维敏捷,审判明断,不然便会误事害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对刘勰的《文心雕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对《文心雕龙·论说》的写作理论研究是不够的,著文也很少。本文拟就继承和弘扬《文心雕龙·论说》写作理论的优良传统问题进行探讨,从中吸取精华,以便进一步提高当前论说文写作水平。 鲁迅先生曾说过:“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的《诗学》,解析神质,色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①这说明刘  相似文献   

20.
闵瑟 《党建文汇》2007,(12):46-46
台湾军方内部有些人士看了大陆拍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之后感慨,“如果这些剧情没有夸大,感觉我们真的落后他们不少.”另据台湾媒体报道,有位在大陆做生意的台商看了电视剧《亮剑》之后非常感动,就买了该剧的DVD带回台湾给他的父亲——一位“国军”退役将军看,结果他父亲看完后也同样感动得不行。这名台商说,他们全家都很喜欢李云龙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