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乡长管家颇有清誉。 一天,余书记的秘书来乡,临走时办公室小黄将两壶菜油提上车,刚好被李乡长看见。李乡长厉声道:“谁叫你拿的?把油给我拿回来!”小黄愣住了。李乡长的声音引得许多乡干部转过头来,面面相觑。这时,有人小声对李乡长说,是办公室叶主任让送给余书记的。 “送给谁的也不行!”李乡长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命令道:“还不快拿下来!”小黄这才无可奈何地把油提了下来。 围观的人慢慢走开,有赞扬的,有疑惑的,议论纷纷。 李乡长回到办公室,叶主任就来了:“乡长,这 “这种油也能送给领导?让小黄到前面店里提两壶精炼…  相似文献   

2.
一天,三个身穿囚衣的贪官唉声叹气地说起愧话和悔话来── 甲(老年):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乙(中年):我真羡慕那些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啊,他们活着利他人,身边有亲人,家里没犯人,是真正幸福快乐的人啊!当初假如我不入歧途……咳,后悔也晚喽!(顿足) 丙(青年):一失足成千古恨呐。党和人民培养我成了研究生,又送我上党校,当了领导干部。今天却成了人民的罪人。唉,人因贪财而栽跟头呀! 甲:小丙,你还年轻,才三十多岁,刑满五十多岁,我要老改到七十多岁呢。老乙这回被判了个无期。我们得好好改造,争取减刑。像成克杰…  相似文献   

3.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他以画家、书法家、散文家与翻译家集一身而闻名于世。他的散文淡雅、含蓄、亲切、幽默,看似平淡朴实的字里行间,往往能让人悟到一种饱含哲理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近日笔者读到《丰子恺作品集》中一篇短小的佳作———《斗牛图》,深感耐人寻味。文中称,唐朝有位叫戴嵩的名画家,以画牛见长,被称为当时独一无二的画牛专家。到了宋朝,有一位叫杜处士的,家里收藏了一幅戴嵩的真迹《斗牛图》。这几百年前的古画自然令杜处士视为至宝。一天,杜处士拿出这幅古画来欣赏,被一个牧童看见了。牧童笑着说:…  相似文献   

4.
听松 《政府法制》2013,(9):34-35
马副局长顶替牛局长工作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感觉工作就是不顺手,有时候一件工作安排下去了,隔了几天去检查,科室长就搪塞他。说这几日工作太忙还没腾出手来。马副局长也深知自己只是临时顶几天的,上面一旦查不出问题来,局里还是牛局长的天下,所以也不是太顶真。这么多年来一直与牛局长共事,  相似文献   

5.
不容忽视的现实镜头一:某豪华饭店的单间客房内,一位年轻的东道主大声让服务小姐给酒醉饭饱的客人每人准备两条“红塔山”烟,并特意叮嘱说“别忘了开发票!”闻听此言,客人甲悄声对客人乙说:“这小子,仗着干税务,今晚的花销不知又让哪家企业给报销啦!”镜头二:东北某市一实权单位的科长到一企业检查指导工作,厂长一阵寒暄之后说:“前几天我想跟你喝一顿,怎么也找不到你呀!”“咱哪象你呀!手拿大哥大,家里有电话,我啥也没有,你上哪儿找我去?”科长说完,接着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不你借钱给我安一部电话?”厂长立刻…  相似文献   

6.
晓军     
侄儿晓军前年从部队的一个发电站退伍回到家乡。小伙子不仅人长得帅,而且经部队几年的锻炼,人也老成了许多,人见人夸,喜坏了我那当村干部的哥哥。这天,乡长老张来到家里,屁股还没落座,就开门见山地说:“经乡里几个领导商定,让晓军到乡变电所上班。”真是喜事接着喜事来,全家人甭提有多高兴。临上班的这一天,村长将晓军专门请到了邻村的饭店,还让村面粉厂的李厂长,棉花厂的孙厂长,炼油厂的廖厂长作陪。酒正浓时,面粉厂的李厂长首先发话:“晓军,今年以来,咱们村三天两头总是停电,你上班后摸摸情况,看看是咋回事,一定要帮…  相似文献   

7.
公鸭下蛋     
去年春天,12岁的儿子摔伤了腿,远在乡下的母亲听说了,就抓了两只鸭子,来看他的宝贝 孙子。其实儿子并没有什么大恙,只是受了些皮肉之苦。母亲在家里住了3天,就急着赶回了乡下。 母亲走后,我望着那只嘎嘎乱叫的鸭子对妻子说:你把它杀了吧,咱们炖了吃。妻子面有难 色地说:要杀你去杀,我才不摆弄它们呢!我一看没辙,就唤来食堂的老张,吩咐说:张师傅,你把 这两只鸭子拎去喂着吧,兴许还能下蛋哩。老张唯唯诺诺,说:好肥的两只鸭子!  相似文献   

8.
李利 《法治研究》2006,(9):36-37
大凡是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有气儿就得找地方去宣泄。有的企业给员工设立静心室,让有气儿的员工进去冲着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橡皮人猛揍一顿;有的城市识立“哭吧”,让有气儿的人进去,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发泄一通;就连没职没钱又怕老婆的男人与谁生了气,也知道挑家里最不值钱的东西找个没人看见的地方狠狠摔打几下。其实,这静心室、哭吧以及那些家里最不值钱的东西,就是人们常说的“出气筒”。而在法律址内也有一个出气筒,那就是让一些人羡慕、眼红而实际上又处在弱势的律师。公安,检察机关办错了案,找谁出气呢?律师是最好能选择。试想,如果不是律师在法庭上振振有词地作无罪辩护,如果不是律师为犯罪嫌颓人出谋划策,找出无罪证据,法院很可能会将错就错,这样一来,哪里还有什么错案呢i于是,无论律师有没有错,公安、检察机关动用威慑手段,吓得证人屁滚尿流地把“作伪证”的责任推给律师,这律师就不得不去坐大牢。一些法官因为受贿罪被判了刑,人们在议论贪官的同时,还忘不了把律师拉上来垫背,都是律师惹的祸。就连失意的法官、检察官发牢骚时也还惦记着律师:大不了这工作不干了去做律师。那神情、那口气,很侮当年下放知青在招不上工、上不了大学时散发愤“大不了还去修理地球(当农民)”一样。他们都把律师这个职业看作是万不得已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接待     
电力厅的通知还真准:昨天接到的通知,说今天王副厅长下来检查工作,今天一大早,还真率队来啦!办公室主任陈副局长急得一脸汗水:局长前天带着班子全体成员去峨嵋山“考察”去了,连夜从数千里之外赶回来已然不可能,所以家里只有他出面接待了。陈副局长主任出汗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次带队下来检查工作的领导是厅里主管干部调动的王副厅长,此人是老革命,做事讲原则,作风讲廉洁,性格耿直,弄不好会当场让你下不来台。你说他能不急?  相似文献   

10.
村主任与猪     
吃晚饭的时候,牛头角村的村委会主任田福来跟自己的婆娘说:“咱圈里的那头猪仔已经到了开长的时候,往后你可得好生伺弄,从明天开始,每天夜里再给它加顿夜餐。”婆娘听了,黑了脸道:“要加你起来加,俺伺弄儿子还没那么上心哩,何况是个畜生!”“畜生咋的啦,没听人说么,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发,都是一个理儿。再说啦,那都是钱哩,你多费点心,它就给你一天长两天的分量,肥得快,往屠宰场去得也快,里外只有便宜不吃亏!”婆娘还是不太情愿。刚想再说什么,就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婆娘下了炕,开门一看,原来是村民栓子。…  相似文献   

11.
家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不,林凡这户一向被人称道的”五好家庭“今天也迸出了火药味儿……“什么?你好大的本事!一个人不声不响地竟调到税务局去了。本事不小啊……明天,明天你把调动手续给我退了,回厂上班去!”“凭什么让我退回去?又不是您给办的。您当了四五年局长,我和妈沾您什么光了?到现在我还是个抹油的工人,妈还是个站柜台的营业员。看人家小莉她爸,才当局长几天,就把老婆孩子都调到好单位去了,谁象您那么死心眼。知道人家怎么说您吗?没不事,无能!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照顾不了……”“你……“我怎么啦,一没让您给我调…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政府法制》2010,(24):48-48
有这么一则寓言: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让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这是挺有意思的一种现象,可谓风景在别处。  相似文献   

13.
献礼     
老纪检干部杨大爷因心脏病住院快两个目了。一天,他对小儿子兴苏说:“我要出院回家。”儿子一惊:病还没好,回家干什么?“回去过生日,提前过!’儿子还是疑惑:过生日?这大热的天。杨大爷果断地说:‘什么也不要问,给建国、振亚、惠民打电话,就说6月30日爸爸要过生日。不用回来,不要寄钱,也不要买吃的,每人送一份爸爸喜欢的礼物就行了。”到了这天晚上,杨大爷一家三口围坐一桌,生日宴会就开始了。菜不多,中间是一个大蛋糕。杨大爷用颤抖的手点亮了75根小蜡烛,让儿子斟满了酒。“下面开始献礼。”明白了父亲的心意,兴苏主动…  相似文献   

14.
水根和工友们向昧良心的砖瓦厂老板要回了自己的血汗钱,工友们都很感激水根。怀惴着 600多元钱,水根不由地想起了家里的妻儿和父母。这是自己到城里打工赚到的第一笔钱,家里猪饲料和化肥都没买,他们还等着这笔钱用呢 !想到这儿,水根急忙赶去邮局,准备给家里寄钱。来到邮局,哟,寄汇款的人还真多,水根打量了一下,有好几个都好像是从农村到城里来打工的,也许他们也是和我一样来给家里寄钱的吧。   水根留下 200钱作伙食费和应急之用,其余的全给家里寄去。拿了汇款回执单,水根向邮局门外走去。“水根,水根,是你呀 !”听到有人…  相似文献   

15.
当一名作家48岁英年早逝时,已有70多部经典著作,是不是很牛?!然而,他却是个令编辑抓狂的人,因为他有严重的拖稿问题,他就是古龙。古龙拖稿的恶习总是改不了,往往拿了出版社的钱,却不按时交稿,甚至玩失踪。若是出书倒还罢了,关键是报纸连载,不交稿难道要让报纸开天窗么?害得报纸编辑不仅叫苦连天,更是要请人捉刀代笔。  相似文献   

16.
偶尔读到大连出版社刘成德先生著《蜘蛛的本事》一书,感触颇深。故事是这样开头的:夏天,屋檐下来了一只蜘蛛。它前后左右一转,便选好了地盘,一夜之间就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以后,它每天悠闲自得,坐等美味佳肴送上门来。蜘蛛的邻居同在屋檐下生活的麻雀瞧见了,很是羡慕。心想:“人家蜘蛛的本事多大呀!每天不用东跑西颠,就有好吃好喝。而我费了那么多劲,还时常填不饱肚子。这里有什么奥妙呢?”于是,它登门求教,毕恭毕敬地请教蜘蛛:“先生,您深居简出,可是生活得却很滋润。请问有何诀窍?”正在闭目养神的蜘蛛听到声音,以…  相似文献   

17.
下岗后,考虑到自己年纪大了,再加上自己又一无长技,在家人的耐心劝说下,我只好在马路边卖起了蔬菜,因为地处位置不是很理想,辛辛苦苦一天挣来的血汗钱也不过三十多元钱。可谁知屋漏偏遇连阴雨,我摆摊卖蔬菜还没有多少天,妻子突然患上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疾病,送她到医院去治疗,住院十多天下来,不仅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而且还欠了一身债,病情至今也不见好转。  相似文献   

18.
悲哀,监狱政委进监狱未听枪响,他已被糖弹击中。清醒时,已站在罪犯的行列里。未见撕杀,他已惨败。爬起来时,法网已将他罩在狱中。钱,这轻飘飘的东西,竟把这位在政法战线工作过36年的监狱政委变成了被改造对象。于是人们惊呼:是它的杀伤力太大,还是人没了抵抗力?!变奏在生命之秋这是一个真实而又让人读罢深感悲怆的故事。我们在讲述它时不得不隐去他的真实姓名,为的是不去伤害他那至今还在政法队伍中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一双儿女。他之所以晚节不保,只为了一个字──“钱”。那么,我们就暂叫他“老钱”吧。1994年5月24日,身为…  相似文献   

19.
等价交换     
去年8月22日晚10时许,湖北省罗田县凤山镇党委书记易德知家里来了一位贵客──县某金融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哟!老兄,这么晚了还来寒舍有何贵干?”主人与来客同在一个地区工作,彼此都很熟悉。易德知连忙让座倒茶,热情地问。“我是来与你商量一件要事的。”来客呷了一口茶,突然放低声音说:“我单位正准备兴建一栋办公大楼,要在你的地盘上征一块地皮,我来找你的目的是想请你这个县城脚下的‘太上皇’开个恩,地盘找好一点,地价放低一点。”“噫!这么大的事怎么不到我们单位里面谈?”易德知直截了当地发问。“在单位里谈不如…  相似文献   

20.
说攀道比     
我家乡有一种名叫“攀比藤”的植物,专门攀附树上,树长藤高,相互攀比。故家乡有民谣云:“藤攀树来树缠藤,攀攀比比好生存。”原来,攀比是植物生存的本能。但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却也多见染此癖好者。我那在小学读书的女儿,常和同学们在一起攀比:“咱爸是记者,写稿子登报还有钱给咱买糖吃。”有小同学对她说:“记者算个屁!咱爸是大局长,经常有人往家里送好多好东西……”弄得小女天天吵吵嚷嚷:“爸,咱也要你当局长嘛!”天下事总有可比性。有些人以比阔斗富为乐事,诸如,有的大款比几千元点一首歌,几万元牵一只狗;有的当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