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划与市场的多维统一: 导向目标摸式的现实途径 如何实现计划与市场的现实统一,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模式的核心问题。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中,既没有离开市场基础和市场机制的计划,也没有脱离计划指导和计划调控的市场。但在现阶段,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都未达到完善的程度,二者在辐射范围、作用力度等诸方面都还存在差异,二者的统一还会受到多种旧体制因素的阻碍。因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就会出现二者多层、多级、多段统一的特征,我们不妨把它称之为“计划与市场的多维统一”。  相似文献   

2.
<正> 对市场机制的运用与控制方法,从社会主义经济史与理论模式来考察,存在着三种市场模式:传统经济体制下的市场模式;随机性控制的市场模式;宏观计划控制下的市场模式。本文拟对这三种市场模式的利弊得失作一比较分析。一、传统经济体制下的市场模式传统经济体制的模式理论,尽管不愿承认商品经济与市场机制,但没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能彻底摆脱商品与市场。在现实经济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并试图解决计划和计划经济、市场和市场经济不能混为一谈的问题,指出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采取的经济调节手段可以具有多样性、复合性,但经济体制必须具有单一性、唯一性.计划和计划经济、市场和市场经济都是可以兼容的,但计划不等于计划经济,市场也不等于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调节手段可以同时并存,二者并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则不能同时并存,二者并存会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变得非常艰难.  相似文献   

4.
苏东剧变后理论界通常的认识是计划经济已经失败,转向市场经济已成为世界潮流。但西方计划经济的坚守者则认为,计划经济并没有失败,苏联集权经济体制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选择市场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和苏联集权经济体制的弊端,只有走向民主的非市场的计划经济才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 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把企业推向市场,是目前改革的重点。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把企业推向市场,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把企业推向市场和企业走向市场是企业改革中政府与企业从各自角度关心的核心问题。对我们来说,如何面向市场、走向市场、适应市场、占领市场、驾驭市场、把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向前进,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直是我们关心、研究、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一、面向市场,转变五个观念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运行形式。离开市场就谈不上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只在于“有计划”而不在于“没有市场”。长期以来,我国的不少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由于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下运行,在产品调拨和  相似文献   

6.
<正> 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小平同志讲话以后,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活动中,已经出现了许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事物。诸如“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把政府功能与企业行为有机地结合,人们称之为“放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改造计划工作,转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1,(5):59-59
自198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六五"计划第一次正式提出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至今已有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几经努力而效果并不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配套的体制改革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王丹莉 《长白学刊》2010,(2):103-107
新中国在60年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两次经济体制转变。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确立,另一次是1978年以来的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在两次转变的过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的陈云,其经济思想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他一直主张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应当有机结合计划与市场两种调控方式。系统梳理陈云在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之初和改革开放前后经济思想,深入探讨陈云关于计划和市场思想在共和国两次经济体制转变时期所表现出的系统逻辑特征以及他充满智慧的辩证思维,对当前经济发展与国家宏观调控有较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8年初夏,我国90年代第3次、也是最全面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正式启动,政府一系列粮食改革政策出台。“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的全面贯彻执行,必将对原有的粮食流通体制产生强大冲击,一种新型的粮食流通体制正在形成和完善。建立健全的粮食期货市场将对粮食流通新体制的完善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一、旧体制下我国粮食流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迅速地从计划型转向市场型,绝大部分经济领域已经市场化,而粮食流通则是少数几个没有完全放开、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痕迹领域之…  相似文献   

10.
八大前后 ,中国共产党在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情况下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经济体制、工业化道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科技文化事业、民主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艰难探索 ,并取得了宝贵的成果及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王天玺 《创造》2014,(4):34-37
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公有和私有、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经济文明的伟大创新。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与此同时,要重新明确政府一市场—企业三者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磁府的重要责任是创造有效率的市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则基于供需关系,通过价格信号影响企业经营决策,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解开了我国多年来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争论的疙瘩,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程选 《政策》2002,(10)
长期以来,区域产业结构安排和重点产业选择都是各地“五年计划”的重要内容。但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的深化,政府的计划成本越来越高,而计划的有效性却越来越低,这意味着我国改革所追求的“市场配置功能对计划功能的替代”作用正在发生,适应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进程。笔者认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要更多地尊重市场选择。 一、比较优势在市场中自发形成 在我国许多区域规划者的脑海里,在许多区域经济学教科书中,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一种信念和逻辑——不相信市场会自发地引导各地区经济走向合理的专业化方向;地区比较优势需要专家依据“优中择优、劣中择优”的原  相似文献   

14.
陈云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想刘荣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围绕这个核心,我们党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进行了长期的探索。这种探...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再一次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了迅速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最近,我国经济学界就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方式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争。有些同志提出了“板块模式”的设想,即对那些短线部门和偏紧的领域主要施行直接计划调控,而对那些长  相似文献   

16.
我国虽然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大规模地引进了苏联及东欧其他国家的技术装备,开展了以产品、成套工程为基本内容的技术有偿转让,但国内外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的技术市场并未形成,多年来也没有实行技术商品化。1978年后,我国在真正认识并正式承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础上,才开始滋生了技术商品化的萌芽。1984年后,国家相继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技术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技术市场才得以迅速发展,并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建设银行转制问题的探讨孙秋芬现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正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迈步,建设银行作为国家的专业银行,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塑造一个新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型金融运行机制。这就要对业务发展,内部管理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向商业银行转变,以便在市场...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基本内容,概括地理解,就是一放开、二调整。放开,有利于调整;调整又更有利于放开,更好地面向市场。放开和调整,都是为了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湖北省一些在调整上先行了一步的典型单位来看,共同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的步子大,效益高,面貌改变得快,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多。实践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农村产业结构不仅必须调  相似文献   

19.
当前市场建设应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生产和流通的关系。把生产和流通结合起来抓,要把市场作为生产和流通的一个结合点,通过市场的信息,指导企业工作,引导企业生产。二是放开和管理的关系。市场必须要放开,但市场放开后,政府还要管,管的本质就是服务,就是为企业进入...  相似文献   

20.
根据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特点,我们改革后的经济体制应是一个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共同发生作用的经济体制。这就要求: 第一、社会主义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履行其管理职能,根据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要求,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重点放在中长期计划上。第二、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手中所掌握的各种经济杠杆,造成经济上的某种有利或不利条件,刺激或抑制市场商品经济活动,从而控制市场经济活动,保证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第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充分运用商品经济内在的价值规律、市场供求波动、商品自愿让渡、竞争的优胜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