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识相交在川南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随即在云南组成护国军进行讨伐。年仅29岁的朱德担任护国军第一军右纵队第三梯团第六支队支队长,率部攻打北洋军,攻占了泸州,立下战功,升为少将旅长。但在那个军阀纷争不息的动荡岁月里,有着强烈的民主、共和意识的朱德感到极度无奈。正当他苦闷徘徊之时,一个对他一生影响深远的人物——孙炳文出现了。  相似文献   

2.
朱德找党     
《新长征》2007,(2)
朱德于1886年11月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的一个佃农家里,从小饱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常年过着缺衣少食的艰难生活。1909年,朱德在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下,经过长途跋涉,从四川到昆明,考入云南讲武堂。不久加入了秘密的革命组织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了,朱德率领新军一连人,参加了推翻清政府的战斗。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窃取后,朱德又投入了讨伐袁世凯称帝的起义,在讨袁护国的革命战争中屡建战功,很快升任护国军第三混成旅旅  相似文献   

3.
朱德出生于川北仪陇县 ,可他对川南宜宾地区这块热土有着深厚的感情 ,因为这里曾留下他早年生活、战斗过的足迹……A篇 抗击清军在宜宾忆曾率队到宜宾 ,高举红旗援弟兄。前军到达自流井 ,已报成都敌肃清。这首宜宾人民常常吟诵的诗 ,是朱德对自己早年参加援川军浴血奋战宜宾时战斗生活的描写 ,也是他在宜宾抗击清军的真实记录。190 9年春 ,在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任体育教师的朱德 ,亲历了新旧社会力量的尖锐冲突 ,深感旧势力的顽固和社会的黑暗 ,毅然作出重大决定 :投笔从戎 ,“奋身军界”。他告别家乡亲人 ,从仪陇出发 ,徒步经南充、成都、…  相似文献   

4.
1911年11月,朱德从云南讲武堂毕业不久便毅然参加辛亥革命在云南的起义,曾率先锋队攻打总督衙门,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中。然而,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攫取和践踏。朱德依然忠于共和建国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息。1916年春,他跟随蔡锷参加反袁护国战争,与北洋军争夺泸州,大战纳溪。战斗间隙,他在叙永县即赋此诗。  相似文献   

5.
黄强  蒋义  张克 《世纪桥》2011,(24):35-38
周保中,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原名奚李元,号绍黄,白族人,1902年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县湾桥村。早在1917年,年仅十五岁的他就投身云南护国军教导营,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护法战争”。1924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毕业后,毅然投身革命。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参加北伐,先后任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在林伯渠指引下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期,风华正茂的朱德随蔡锷领导的援川军踏入川南几年间,战功卓著,奠定了名将的地位。但是,“群枭易市争棋动”的局面,有违他“誓将铁血造共和”的初衷。此时的朱德感到烦恼、抑郁,其思想与行动处于不稳定的、矛盾的状态中。正当朱德苦闷、徘徊之时,一个对他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孙炳文出现了。孙炳文,1885年出生于四川省南溪县城郊魏家山,自幼苦读,后考入北京大学。他思想进步,参加革命后,以同盟会京津分会文牍部部长身份兼任《民国日报》总编辑。因谋刺原摄政王一事泄露,遭袁世凯通缉,被迫潜回南溪以教书…  相似文献   

7.
黄龙霖 《党课》2013,(16):94-95
在中国,朱德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朱德原来的名字并不叫朱德。说起“朱德”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09年秋,被称为“云南黄埔军校”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正式招生了。这时,一个远在四川、名叫朱建德的青年,在学友秦昆的劝说下,决定一起投笔从戎,赴滇习武,将来报效困家。  相似文献   

8.
1926年12月底,四川军阀杨森以防止其部队被“赤化”为名,将朱德“礼送”出境。1927年1月,朱德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前往南昌,转到当时正驻扎在南昌、九江、吉安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朱培德部(即原驻粤滇军,后改为第五方面军)工作。朱德同这支滇军部队的高级军官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军长朱培德和师长王均、金汉鼎等都是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班同学,以后又长期在滇军共事,  相似文献   

9.
“红军之父”朱德不仅是战功赫赫的共和国元帅,而且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有着完整的学习经历:6岁入丁家私塾就读,24岁完成高等教育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三期毕业,36岁更是远赴德国格奥尔格·奥古斯特大学开始他的留学之路,、在他漫长的求学路上,先后受业于席聘三、刘寿川、张澜、李根源等众多恩师,他们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而朱德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全国人民当中树立起了一个尊师重教的楷模形象。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四年九月一日与三日,红军在福建西部进行的温坊战斗,是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斗。这次战斗的胜利是朱德摒弃了博古和李德的关于阵地战、堡垒战的错误指示,采用运动战而取得的。本文根据现有资料论述这次战斗,以纪念朱德同志逝世十周年。  相似文献   

11.
1926年9月,英帝国主义军舰悍然炮轰万县城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万县惨案”。当时朱德、陈毅受党的委托,正在万县做杨森(川军第二十军军长)的工作,争取杨森投附国民、革命,是以亲与其事,且组织领导了万县人民的反英斗争,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1926年8月,在北伐军连克长沙、岳阳,直逼武汉的情况下,为解除西翼威胁、防止盘踞万县的杨森出兵援吴(佩孚),中共中央决定派朱德与杨森联络,以策应北伐。之所以作出这种决定,派朱德深入“虎穴”,这一则朱德与杨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蒋介石调集几十万重兵分路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边地区。中央红军根据遵义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准备从泸州以西至宜宾间选择适宜地点北渡长江,进入川西北,会合红四方面军,以川陕苏区为依托,争取赤化四川。1935年1月28日至29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在川黔交界土城、猿猴(元厚)一带受到川军主力郭勋祺、潘佐、章平安、达凤岗、廖泽等5个旅的阻击,陷入前后夹击的险境。根据毛泽东提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  相似文献   

13.
郑伟 《奋斗》2022,(3):73-75
<正>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年轻时他就怀抱“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志向,离开家乡远赴云南陆军讲武堂,从此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一生酷爱读书学习,无论是在青少年求学时期,还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乃至在晚年繁忙的公务之余,都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为我们树立了“一生学习、一生向前”的光辉榜样。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十元帅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将元帅军衔的命令状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1 朱德是十元帅的大哥。1909年考入讲武堂,后从军。1915年, 参加了蔡锷领导的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起义和讨袁护国战争, 曾任靖国军第二军第三混成旅旅长。1922年夏,朱德放弃云南省 警察厅长的高位,又推辞川军师长宝座的诱惑,顺长江东下找共产党。在上海遇陈独秀,未果。同年10月在德国柏林见周恩来,找到并加入共产党,时年三十有六。和朱德一样,刘伯承也在旧军队干过,并相…  相似文献   

15.
《福建理论学习》2008,(9):I0002-I0002
5月21日,在接到国家质检总局援川救灾的命令后,福建省质监局援川救灾特种设备服务队12人,在队长刘季能同志的带领下赶赴成都,对四川省受灾严重的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阿坝州和雅安6市、州的电梯震后安全状况进行检验和排查。援川期间,队员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1967年1月8日,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开国上将、时任云南省委第一书记的阎红彦在昆明军区的一个秘密军事基地突然去世。阎红彦的死,在云南,乃至全国引起了强烈震动。一位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陆军上将,没有在枪林弹雨中被敌人击倒,却死于“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一、受党派遣,赴南昌创办军官教育团 1927年1月,朱德离开四川军阀杨森部回到武汉。他按照中共组织的指示,利用自己同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及其所属第三军军长王均、第九军军长金汉鼎等滇军的关系,到江西南昌市工作。 当时,夺取南昌的北伐军第三军和新扩编的第九军都是滇军倒唐(继尧)倒顾(品珍)时的流亡部队。朱德长期在滇军服役,并在反对清王朝王朝的云南武装起义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战争中,机智、勇敢,战功显赫,擢升旅长,在滇军中有很高的威望。同时,驻江西的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第三军军长王均、第九军军长  相似文献   

18.
朱德元帅出身行伍,一生戎马,但在其驰骋疆场、运筹帷幄之余,也写下了不少熠熠生辉的文学篇章。其中既有像“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单衣,夜夜杀倭贼”这样堪与唐代“边塞诗”媲美的诗作,也有像《母亲的回忆》那样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散文。此外,朱老总还撰题了不少妙联佳对。 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组成护国军,声讨复辟帝制的袁世凯。朱德积极参加了这一正义斗争。次年1月,蔡将军率兵由滇入川,朱德在其部队任支队长(即团长)。一日,他们行军来到四川叙永县雪山关,勒马而望,只见峦重嶂叠,关雄地险。两人诗意不禁油然而生,便你唱我和,斟词酌句,共同为雪山关作了一副对联: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朱德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朱毛”成为红军的旗帜。长征路上,朱德多次身处险恶环境,但他以大智大勇的革命家胆略和气魄,全部化险为夷,终于和毛泽东一道,将英勇的中国红军带上了胜利的坦途。从护国军旅长到红军统帅1886年12月1日,朱德诞生在四川东  相似文献   

20.
拳拳大爱,令人动容 在军中,朱德骁勇善战,战功卓著.早在1916年跟随蔡锷护国讨袁时,即成为远近闻名的滇军名将.后任泸州城防司令.1922年3月,就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曾有过一段相对安逸舒适的时光.但他对于军阀混战,鱼肉百姓,非常厌恶.几经辗转,他终于在欧洲找到了 自己心仪的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