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学信 《海内与海外》2007,(10):1-1,4-9
2007年9月,日本神户的秋天美丽而迷人,而更引人瞩日的是正在那里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因为此次华商大会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特别邀请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与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做主题演讲,旨在使商界与科学、文化对话,而这是以往历届华商大会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2.
王学信 《海内与海外》2007,(11):1-1,4-9
半个世纪前,1957年12月10日,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有两位年轻的中国人第一次站到了诺贝尔奖领奖台上,他们就是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和杨振宁博士。当时,杨振宁35岁,而李政道年仅31岁,他和杨振宁  相似文献   

3.
马健 《海内与海外》2004,(12):22-26
华裔世界体坛摄影大师、前苏联塔斯社首席摄影记者季大星的传奇人生,如诗地吟唱出一曲炎黄子孙在异国执着追求、勇于奋斗的歌。在全球体育摄影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季大星誉满俄罗斯,他的人生经历,是华人锐意进取、最动人的俄国故事之一……旅俄华人的儿子成了摄影家1943年春天,熬过卫国战争中最残酷、最寒冷的冬天之后,苏联红军全线反击。莫斯科近郊的伊尔卡村,梨花锦簇,生机盎然。这天上午,村里的妇女们没有像往日那样到田里去耕作,而是三五成群涌向一个极普通的农家小院,焦急地等待着一个婴儿问世的啼哭。二战中,流血的俄罗斯有数以千万计…  相似文献   

4.
胡思蒙女士在柏林洪堡大学执教中文30多年,可谓“桃李满天下”,1996年她退休后仍忙于工作。她的丈夫蒂特尔·贾思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数十年如一日从事语言研究,成就卓著。我们在柏林开始做外事工作起就认识他们一家,至今已有30多年,但真正成为知交则是最近五、六年的事。同他们交往,使我们从他们看来似乎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了许多不平凡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人们能脱口而出的儿童剧,相信必有《马兰花》。这朵开不败的儿童艺术之花,去年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重新搬上舞台,又大放异彩。在中国儿童剧舞台上,《马兰花》、《快乐的汉斯》、《以革命的名义》等剧目,以其独特的思想情趣和艺术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事实证明,经典的生命力仍在延伸……  相似文献   

6.
生命对于人来说,是一段旅程,一段不急不慢的追求与拼搏的旅程。人只有在不断的追求与拼搏中,才能最大限度的释放自身的潜能,进而享受生命所带来的快乐。旅美博士张涛从北京到加拿大留学,从加拿大到美国工作,一路走来,他饱尝过失意的辛酸,也感受过成功的喜悦。从他近二十年海外拼搏历程的背后,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当许多事情令我们感到不公,感到失望,而我们又无法左右、控制的时候,把握好自己是迎来“柳暗花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如今,在美国、在中国内地、在台港澳地区、在东南亚,以及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无疑,她都是最具知名度的美籍华裔人士之一。她,就是独具魅力的靳羽西——童花头、红  相似文献   

8.
1955年10月1日,钱学森偕妻儿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顺利抵达香港,旋即经由香港罗湖口岸回国。当年曾代表中国科学院到深圳罗湖桥头迎接钱学森回国的著名科学家朱兆祥回忆说:“当钱学森和妻儿跨过罗湖桥头,他紧紧握住我的手,兴奋和激动地对我说:‘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今天,我终于回来了!’”  相似文献   

9.
王学信 《海内与海外》2008,(12):1-1,4-8
2008年1月19日上午,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特地来到钱学森家中,亲切看望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奠基人、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典范、时年97岁的钱学森,代表党中央向这位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表示衷心的祝福。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1986,(1)
干拉雅妮·瓦塔娜公主殿下向来对民族文化与历史颇感兴趣。一九八五年五月,公主殿下在参观云南民族学院时,会见了同泰族同属一个语族的傣族师生,看到和泰文有相似拼写规则的西双版纳傣泐文和德宏傣那文。她在一篇访华观感里写道:“见了这两种傣文,当即产生了一定要到这些傣文的家乡去访问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