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立三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者.在领导工运的实际斗争中,他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本着原则性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结合的方针,对帮会势力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策略,表现出了高超的统战艺术.1921年底,李立三遵照湘区党委书记毛泽东的指示,到安源去从事工人运动.随着斗争的深入发展,如何正确对待当地红帮势力的问题逐步摆在了共产党人面前.因为当时安源路矿上红帮势力很大,很多工人都加入帮会,不少工头也是红帮分子,甚至是红帮头目.因此说,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可以防止工运被帮会势力所破坏,而且能够保证罢工期  相似文献   

2.
李立三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他在领导工人运动的实际斗争中,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工人中的帮会势力实行又斗争又团结的策略,表现出高超的统战艺术,为中国工运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21年底,李立三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到安源开展工人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发现矿上红帮势力很大,很多工人参加红帮,不少工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工人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资本家的剥削而发起的抗争运动此起彼伏,其中则以上海罢工为典范。在早期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开展工人运动时,采取了同帮会合作的工作策略,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从相互利用到互相竞争,从携手合作到既斗争又合作。在波澜壮阔的上海工人运动中不同时期共产党人对待帮会势力采取不同策略体现了灵活高超的政治智慧。在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中,共产党不断消解了帮会势力插手工运对工人施加的影响,使得帮会势力逐渐式微,并在新中国建立后成功扫除了旧上海的帮会势力。  相似文献   

4.
1922年,李立三正在安源领导罢工,这时有一个消息传到法国,说工运失败,李立三愤而谋刺赵恒惕,未成被捕,被腰斩了。由于这个传说很符合青年李立三坦率直爽、敢想敢干的性格,旅法勤工俭学的同学悲痛地接受了这个说法,于是由周恩来、赵世炎、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的江西安源工人运动在我党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人的直接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中绝无仅有的成功范例,长期以来备受工运史学者的重视。但过去的研究多是从中共党史的视角去阐述我党的伟大决策在这次工人运动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在革命史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明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裴宜李女士的《上海罢工》一书,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重视分析工人自身及社会关系的特点对工人运动的影响的角度,对上海工运动进行了解读,为我们更好地分析安源工运的胜利原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的江西安源工人运动在我党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人的直接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中“绝无仅有”的成功范例,长期以来备受工运史学者的重视。但过去的研究多是从中共党史的视角去阐述我党的伟大决策在这次工人运动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在革命史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明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裴宜李女士的《上海罢工》一书,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重视分析工人自身及社会关系的特点对工人运动的影响的角度,对上海工运动进行了解读。为我们更好地分析安源工运的胜利原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1930年6月18日~8月13日,上海法租界电车电灯自来水公司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罢工,在徐阿梅的领导下,坚持斗争57天,最终取得了胜利,成为在大革命失败后,上海工运处于低潮时取得罢工胜利的一个典型.排除"左"倾路线和策略的干扰,充分利用合法斗争方式,制定符合实际的罢工策略,以及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争取大量的同盟者,是这次罢工胜利的重要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肖娜 《新湘评论》2020,(9):53-54
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上海是中国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大城市。当时,尽管中共中央对上海的工运很重视,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上海的工运还是很薄弱的。1924年5月,中共上海地委向正在召开的中央执委会会议递交了一份报告,提出"希望中央能在别处多调几个有经验的同志来"。在这种背景下,李立三被派往上海担任上海地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  相似文献   

9.
统一战线是我党总路线和总政策的组成部分 ,也是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 192 2年 7月党的“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 ,同时联合一切的革命党派 ,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 ,以扫清封建军阀和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决议为我党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中 ,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领导安源路矿罢工工人首次成功地运用了统一战线的策略 ,“未伤一人 ,未败一事 ,而得到完全胜利 ,这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而仅有的事”。“哀兵必胜”的策略广…  相似文献   

10.
谁倡导了南昌起义要说最早提出南昌起义的人,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关键的历史人物——李立三。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年轻的领导者中,最先进入孙中山视野的,有两个人:一是毛泽东,另一个便是李立三。在国民党"一大"上,毛泽东和李立三以新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身份  相似文献   

11.
在20年代中国早期的工人运动中,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李立三、刘少奇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两人在工人运动中曾进行过三次成功的合作,可谓珠连璧合,交相辉映.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李立三任总指挥,刘少专任工人总代表.他们一隐一现.配合默契.李立三(原名李隆郅),湖南醴陵县人.1899年出生,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后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1921年12月中旬他回到上海,被党中央派回湖南从事工人运动,继而又被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负责人毛泽东派往江西安源开展工作,从此李立三开始了他一生的职业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12.
1922年9月14日,由毛泽东策划,李立三、刘少奇组织和指挥的震动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了。安源路矿工人革命运动从1921年秋天开始逐渐兴起,在中国工人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必然选择 安源工人运动辉煌的历史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为什么安源路矿会被毛泽东选择作为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从对安源工运的历史考察中,我们得到如下认识:  相似文献   

13.
湖南不是近代工业发达地区,但是湖南工人阶级却异军突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这主要归功于中共湖南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扎实工作。邓中夏在《中国职工运动史》中指出:“1922年,湖南工人运动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猛烈地开展了起来。”特别是1922年9月,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并取得胜利,更是影响全国,震惊全国,“大引起社会之注目”。  相似文献   

14.
湖南不是近代工业发达地区,但是湖南工人阶级却异军突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这主要归功于中共湖南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扎实工作。邓中夏在《中国职工运动史》中指出:“1922年,湖南工人运动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猛烈地开展了起来。”特别是1922年9月,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并取得胜利,更是影响全国,震惊全国,“大引起社会之注目”。  相似文献   

15.
向警予是我国早期妇女运动的著名领袖。1927年初,她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期满回到武汉。6月,上级指示她给省委工运部的领导同志当助手。当时,工运部的领导是位年轻姑娘,文化水平不高,她万万没有想到向大姐会来给自己当助手,顿时脸红了。向警予上前拉住她的手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要服从组织决定。为了革命,干什么都一样。今后,你要严格要求我,动笔杆子,跑腿,都行!”在省委工运部,向警予积极主动协助那位年轻领导,书写各种材料,为党做了大量的工作。向警予甘当助手  相似文献   

16.
每月要事     
1922.9 安源路矿的17000余名工人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的组织领导下举行罢工。 1927.9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 1930.9 中共在上海召开六届三中全会,批评了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错误。 1935.9 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擅自命令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危害党中央。 1936.9 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相似文献   

17.
李立三生前的三次追悼会何焕昌文李立三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历尽艰辛,在"文化大革命"中含冤去世。当时报章无闻,世人不知,追悼无人,可谓凄怆悲凉。然而,李立三生前却有过三次颇为隆重的追悼会,个中情由,曲折离...  相似文献   

18.
李立三是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文化大革命初期因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1967年6月22日含冤去世。1980年3月20日党中央召开李立三追悼会为他平反昭雪,这是第三次为李立三召开的追悼会了。原来,在他生前周恩来就曾两次主持追悼会。事情的经过是: 李立三1919年到法国留  相似文献   

19.
邓中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和理论家。他早年加入革命,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从事工人运动,曾参加和领导了20年代几乎所有重大的工人运动,例如长辛店工人罢工、“二七”大罢工、五卅运动及省港大罢工等等。他还在紧张工作之余,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工运史,即《中国职工运动简史》,对中国工运理论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一) 邓中夏对中国工人阶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科学分析。首先,他阐明了中国工人阶级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国现代产业工人,不是在中  相似文献   

20.
1920年代是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高潮时期,与此前的历次工潮相比,这一时期由于中共的政治参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发展迅速,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工人的阶级意识和身份建构空前加强;工人群体高度组织化;基本实现经费自给以及对外革命经费输出,被称为中国的"小莫斯科"。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是中共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的缩影,中共在安源工人运动中的革命运作模式是巨大革命张力与革命现实环境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它不仅使中共在安源工人群体中成功扎根,还对中共在其它地区开展工运具有指导意义。但由于安源工运模式被批评"有规避争斗而习于和平发展的倾向",而遭到党内检讨,预示着中共工运更激进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