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早期青田华侨华人开辟了一条以青田石雕贸易为起点的独特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为后来大量亲友走出去开辟了生存之路和移民网络。在此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田华侨华人从事起"中国制造"的出口贸易,后来又涉足移居国商品的进口贸易,"丝绸之路"有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为祖籍国与移居国的经贸交流作出了独特贡献。然而,这一群体目前的盈利模式仍然存在局限性,亟待转型。  相似文献   

2.
吕涛 《求索》2013,(1):124-126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青田县的真实写照,青田县耕地少、土地贫瘠,人民生活窘困。民国时期,更是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难以为继。这个时期,中国国门打开,毗邻的温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青田石雕在国际展会上率获奖项,欧洲战事在华招工,青田人带着改变命运的理想奔赴欧洲,形成了青田人的第一批出国潮。青田华侨多为男性,绝大多数没受过教育,承担着高昂的出国费用,冒着风险,带着全家人的希望来到欧洲。他们最初只能从事最低级的劳动,拿着微薄的收入,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出的坚韧意志,帮助青田华侨在欧洲站稳了脚跟,最终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华侨群体之一。  相似文献   

3.
吕涛 《求索》2013,(4):229-231
青田华侨遍布世界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主侨居在欧洲,是很具代表性的中国华侨分支。目前,对于青田华侨的研究日益增多,从不同层面,反映青田华侨在海外的发展情况。本文选取民国时期青田华侨海外社团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一侧面来展示青田华侨的海外发展。  相似文献   

4.
韦丹辉 《八桂侨刊》2021,(4):60-67,59
以浙江省青田侨乡为例,从三个不同阶段总结了青田人移民以及青田移民对故乡文化的影响.早期青田移民更多是为侨乡带回来自外乡的物资.改革开放以来,青田人移民与侨乡文化发展显示出双向式互动发展的趋势.侨乡文化的当代变化可对如何应对以华侨回流、华侨回归创业为主旋律的时代变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不同文化之间需要双向互动交流。在中欧文化交流中,青田华侨华人充当了重要媒介。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青田地域文化传到欧洲,使之成为欧洲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他们与家乡联系和沟通的加强,又把部分欧洲文化传回故土,对侨乡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浙江南部是古代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丽水、温州等地都曾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当时,青田也已有人类居住。而显露于山表的青田石,由于色彩艳丽斑斓,石质温润脆软,很早就被先人就地取材加以利用。根据出土文物,青田石雕早在六朝(222—589)时就已经问世了。  相似文献   

7.
青田县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去年下半年以来,青田县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发挥"海外青田人"的作用,着力应对金融危机,推动了外贸出口和整个经济的逆势而上。最近,省委书记赵洪祝批示对青田的引侨工作予以肯定,认为"这是件互利双赢的事,家乡有需求,在外的华侨也有需求,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好时机。温州、丽水等县市都可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8.
青田县是我国著名侨乡。截至2006年,已有约23万青田籍的华侨华人分布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移民人口的急剧增加为海外青田侨团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随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海外青田侨团运势而生,其中以同乡会为主。自20世纪80年代荷兰青田同乡会创建开始,到目前已成立了约30个同乡会组织。本文试通过对青田移民的概况、同乡会的产生、分布以及同乡会活动等方面的论述,对青田同乡会作一系统分析,以期对海外青田华侨华人发展状况有更多了解。  相似文献   

9.
新华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浙江省青田海外新华商群体是其中的一支新军。青田海外移民源远流长,新华侨华人数量增长迅速。而其中日益成长的海外新华商群体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在众多领域崭露头角。其发展壮大的历程,也有着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傅尔基 《中国发展》2012,12(2):74-84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经济、全球首位型城市经济,是"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上海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和必由之路,贯穿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海外华侨华人推动下,尤其是海外华侨华人新一代、由海外留学人员和投资移民等构成的新华侨华人推动下,海外华侨华人经济已经转型投资高新产业、扩展跨国经营和依靠人才创新,并正在加速转型。海外华侨华人将是推动上海改革开放30年后向创新型、全球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先锋队和重要力量。创新引导、鼓励和支持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促进上海向创新型、全球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上海"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一个重大战略任务、力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往学术界对于海外华商的研究多集中于东南亚华商,而较少关注20世纪70年代末从大陆出国,在海外从事义乌小商品等中国商品贸易的华商。从事义乌小商品等中国商品贸易的海外华商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国的第一代新移民,受教育程度以初、高中居多,来源地较为广泛。他们因在跨国贸易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经济实力差距非常大,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趋向:他们既不乏实力雄厚的大批发商,也有很多从事零售生意。这些华商深深扎根于移居国及其他国家,但又维持着与中国的多重联系,持续的、经常性的跨界交往成为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石油安全已经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本文通过建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石油安全模型,并从石油价格、石油需求、国内石油供给和国际石油供给的运动变化及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石油安全的实现机理,结合中国石油安全实际从国家能源战略的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华侨华人具备投资福建农村的三大优势,在侨资受内资和纯外资双重压力及福建农村的有限资源约束背景下,侨资与福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动态影响.在构建福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测算了福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运用EG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结果发现,短期内侨资对福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贡献较大;长期来看,福建农村经济发展对侨资的吸引力逐渐增强,甚至超过侨资对福建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福建农村高质量发展对侨资的推动作用时限更长.主要原因在于短期内侨资的逐利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长期来看,福建农村高质量发展仍能有效促进资本的集聚,吸引不同类型的资本投资,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4.
侦查启动原理分析——兼谈立案程序的取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启动事关侦查功能的发挥和公民权利的保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侦查启动是仿照原苏联的模式设置,不符合侦查规律,导致了实践中立案程序形同虚设,有案不立,不破不立,滥用侦查权,随意启动侦查等问题,特别是导致检察机关侦查启动困难,只能靠初查破案,影响了侦查职能的发挥.建议取消立案程序,使侦查启动简单易行,同时对强制侦查行为加强监督,增加违法启动侦查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中国提出的和平崛起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和平崛起理念不仅是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更是中国基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所做出的合乎经济理性的战略选择。和平崛起理念实践价值,在于其顺应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日益国际化的潮流,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市场。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主体运行的相关性来看,中国的和平崛起同样也不是孤立的。为此,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构想,必须系统地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其变化趋势,创造最大限度的有利条件,调动一切可能的积极因素,做出最优化决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层对"中国梦"的倡导及其内涵阐述引起了海外华人精英的高度关注。这些主要由侨领、留学生、学者等群体构成的海外华人精英对此表达出几种观点看法:一是期待与共鸣;二是担忧中国内部出现的如食品安全、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羁绊"中国梦"的实现;三是强调人本理念的植入,呼吁中国借鉴西方普世价值文明。这些观点反映出具有家国情怀的侨领和"跨国认同"的华人精英对中国形象和民族复兴的期待,同时他们正视中国内部目前现存问题与挑战,华人精英倾向于从政治文明和文化角度来设计中国圆梦的路径方法。华人精英俨然是海外华人社会的"意见领袖"。于是,通过发挥其在侨务公共外交中的桥梁作用,有利于聚合海外华侨华人的资源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7.
华侨华人是中国武术在巴西传播的中坚力量。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以华侨华人为桥梁,中国武术走进了巴西,并在20世纪70年代迎来了快速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向纵深发展。华侨华人主要通过个人、组织和媒介三条路径在巴西社会传播中国武术,推动了巴西"中国功夫热"的兴起和中巴文化交流的发展,助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改善。巴西华侨华人在传播中国武术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诸如将技术传播与文化传播相结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互协作、加强管理等,为武术等中国文化品牌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侯云霞 《前沿》2010,(24):61-63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独特的社会发展观,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联系,更有分歧,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既是理论冲击,又是实践考验。辨析它们之间的趋同与差异,对于界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华侨联合会在民国前期活动二十余年,先后创办《华侨杂志》《华侨》《华侨旬刊》《华联旬刊》《侨友》等多种会刊。文章由华侨联合会沿革入手,分析会刊办刊宗旨、栏目设置、作者群体、刊物内容等,发现会刊创办多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发生之时,办刊取向则有一个历史的变动过程,即从华侨研究为主转向以舆论宣传为主。早期会刊以华侨研究为主,舆论宣传为辅,后期会刊以抗战宣传为主,华侨研究为抗战舆论服务。其中既有联会自身变动的内在原因,又有党政控制加强和日本侵略加剧的外在因素,主因在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