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史博览     
《党的建设》2007,(6):46-47
档案解密杨虎城到底是不是共产党员?关于杨虎城到底是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一直以来有所争议,而珍藏在西安事变研究会的杨虎城将军的国民党党员  相似文献   

2.
张玉菡 《党的文献》2016,(3):117-123
陈潭秋自1935年9月到达莫斯科到1939年5月回国,在莫斯科学习、工作达三年半之久。在此期间,陈潭秋的主要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方面:作为中共代表之一赴莫斯科参加会议;进入莫斯科国际列宁学校学习和工作;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介绍中央苏区状况;参加庆祝中共成立15周年活动,讴歌党的辉煌历程;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宣传抗日救国;积极要求回国工作。在这三年半的时间里,陈潭秋不仅在理论上和政治上取得了进步,而且为在莫斯科培养党的干部和革命下一代,为共产国际了解中国革命和中央苏区的实际情况,为在国际上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和宣传抗日救国,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1931年11月至1940年2月期间,参与领导了东北抗战,努力贯彻落实共产国际七大路线,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抗战路线,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中共中央的派出机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很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条重要的抗日战线,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1936年七八月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莫斯科举办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纪念活动,首开中国共产党诞辰纪念活动之先河。此前主要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共思想和组织的制约,以及遵义会议前中共领导核心的不稳定、不成熟,而一直没有举办过此类纪念活动。首次中共诞辰纪念活动的举办抓住了当时国际国内、党内党外出现的有利因素,组织筹备充分,纪念形式多样,纪念主题高度关注现实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纪念活动中还产生了几个极具政治表达功能与历史文献价值的纪念文本。首次中共诞辰纪念活动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它在中共党史上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并给我们留下一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孙国林 《党史博采》2011,(9):39-41,50
米夫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共的最后一位代表。之后。共产国际鉴于派代表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就改为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这种形式指导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国民党军队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对中央苏区和其他几个革命根据地先后进行了五次军事"围剿"。但令人颇感困惑的是,来自共产国际方面的材料却认为共有六次"围剿"。那到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明显的差异?其中关键的分歧点又在哪里?何种说法更为妥当?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对此重大史事究竟应该如何表述,本文拟作一番辨析。一、共产国际的六次"围剿"说  相似文献   

7.
党史博览     
《党的建设》2009,(11):62-62
·党史人与事·毛泽东三篇新闻稿保住石家庄1947年11月6日零时,解放军向石家庄发起进攻,经过6昼夜的激战,将"周若金汤"的石门攻破,活捉国民党第三十二师师长刘英。蒋介石不甘心丢此战略要地。1948年10月,锦州失陷后,蒋介石从  相似文献   

8.
1936年10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一部约2.18万人,奉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过河部队称西路军.为了打通国际路线、配合河东红军主力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路军指战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4个月,歼敌2万余人,终因敌众我寡,于1937年3月失败.  相似文献   

9.
党史博览     
《党的建设》2007,(2):46-47
一份3“A”级电报决定了解放战争的胜负人们常说,决定解放战争胜负的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殊不知,决定解放战争胜负的关键之仗还是刘邓大军的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什么这么说呢?最近军事学家解密的一份延安“AAA电报”,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10.
党史博览     
《党的建设》2009,(4):59-59
·党史纪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张闻天最早提出来的经过长征的锻炼,张闻天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和提高。他从实践中总结了"左"的教条主义给革命造成的巨大挫折,进一步认识到必须使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才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从1936年起,他在中央的会议和一些文章及报告中,就多次对此作出  相似文献   

11.
党史博览     
《党的建设》2007,(1):49-49
我党首个反腐法令规定贪污200元就可判死刑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实力不断增长和扩  相似文献   

12.
王新涛 《世纪桥》2008,(19):27-31
<正>林育英(1897—1942),原名林祚培,字毓(育)英,1897年2月25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林家染铺湾一个手工染织工人家庭。在众多的名字中,林育英、林仲丹、张浩这三个名字在党内大家比较熟悉,相反,他的本名林祚培却让人们陌生。  相似文献   

13.
李亮 《中共党史研究》2012,(6):119-121,125
1935年,为了向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的《八一宣言》的精神,并恢复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的电讯联系,共产国际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派代表团成员、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林育英(化名张浩),让其装扮成商人,由莫斯科取道蒙古归国。  相似文献   

14.
雪冷血热     
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执委第十二次全会精神和部分参加东北抗战的同志的汇报,写了一封《中共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即后来通称的“1·26”指示信。指示信是王明代中央起草的。王明当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政治局书记处书记。  相似文献   

15.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李德是他在中国活动期间使用的名字,意思是一个姓李的德国人。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活动期间,李德曾以华夫为笔名在《革命与战争》杂志  相似文献   

16.
黄铭 《党史纵横》2013,(6):8-11
张浩是在延安时期早逝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关头,他于1935年11月,历经千难万险,长途拔涉艰辛回到国内,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后来的走向,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至关重要作用。张浩的早期革命生涯张浩原名林育英,湖北黄岗人,是从林家大湾走出的中共历史上著名的林家三兄弟之一。另两位一位是其堂弟,中共早期党员,30年代在上海龙华牺牲的先烈林育南;还有一位,也是其堂弟,就是后  相似文献   

17.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是中共党史和国际共运史研究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发展、初具规模和深化拓展三个阶段。纵观已有学术成果,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它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关系,二是它与东北抗战的关系,三是对机关报《救国时报》的研究,四是对组成人员的研究。总体上而言,既有研究在史料挖掘和利用、研究内容、研究视野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继续推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研究向前发展,必须强化史料的挖掘和利用、拓宽研究的内容和领域、开阔研究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作为中共中央派驻莫斯科共产国际的常驻机构,1933年至1937年参与或直接领导了中共东北党的工作,根据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指导建立了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其对东北党组织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撤销了中共满洲省委,以四大游击区为中心建立了党的领导机构,客观上适应了东北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但由于未能建立起东北党组织统一的领导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抗联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在满洲省委撤销过程中组织方式上的问题与失误,也给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式复函,同意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增设"中央苏区(福建)纪念馆",增加《中央苏区——福建》主题陈列。2010年12月24日,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对此作出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20.
对于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德籍顾问李德,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中犯下的错误,对其之后的生涯却不甚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