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毒品危害的严重,从公安部门最近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03年我国内地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到103万人(其中74%吸用海洛因),同比上升了11%.在吸毒人员总数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到72.2%以上.有的学校已经提出:"严禁毒品进校园、严禁学生染毒品."近些年来,全国因吸毒过量导致死亡人数累计达2.5万.因吸毒而造成的各类案件层出不穷,同时,吸毒也为艾滋病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国内有关毒品及吸毒的文献资料、报道越来越多,这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毒品问题已成为一个令国人瞩目的危害性极强的大问题,而且青少年在吸毒队伍中的比例呈递增的趋势,而年龄却呈递减的趋势。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接近70万人,其中青少年吸毒者占80%以上。这无疑给人类社会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青少年吸毒的心理诱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好奇、盲从、侥幸、无知、空虚、炫耀等心理因素,都可能使他们陷入毒魔的纠缠。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去探索青少年吸毒的生理社会原因,为解决此社会问题提供一种思维途径。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作为毒品使用的易感人群,国内外皆注重针对其的毒品预防教育。相比于美国与欧洲国家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中国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以"6·27"工程为抓手,具有源头预防以学校为主阵地、运作方式自上而下、治理机制采用社会联动形式、实践创新百花齐放等特性。为使中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体系更加成熟,国家应从构建毒品预防长效机制、合理运用高科技手段、学校工作与社会工作并重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吸毒现象触目惊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止 1 997年底 ,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 5 4万人。吸毒人员的 82 %年龄在 35岁以下 ,而他们当中又有 85 %是在不清楚毒品危害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因此 ,研究青少年吸毒现状 ,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当前的吸、贩毒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联合国国际麻醉品管制署在其 1 997年度报告中指出 ,当前世界毒品的贸易额每年达到 5 0 0 0亿美元 ,仅次于军火贸易。而卷入毒品生产或消费的人数 ,已达世界人口的 1 0 %,并且正以每年 3%-4%的速度递增。我国也不例外 ,尤其是近十年来 ,吸贩毒现象愈演愈烈。以重…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日本青少年疯狂迷恋电子游戏 ,不服从父母的管束 ,并且对政治冷淡漠然。虽然不能仅从一些统计资料与数据来总结概括一代人 ,揭示一代人的本质特征 ,但是 ,针对年龄 1 0~ 2 9岁日本青少年的调查所得出的结果 ,还是能够大致勾勒出这一代人所特有的文化特征。下面是用数字对当代日本青少年状况所作的素描。1 .日常行为状况1 0~ 1 4岁青少年 ,拥有电子游戏的数量平均每人2 2个 ,占接受调查人数的 90 %。1 3~ 1 9岁经常唱卡拉OK的青少年中 ,男孩占被调查人数的 6 3%,女孩占 83%;曾去往海外旅游的人数中 ,男孩占 5 8%,女孩占 4 2 %。2 …  相似文献   

6.
一 青少年吸毒,已是当代国际社会问题,它使各国政府和国民为之忧心仲仲。 大量的数字证明,青少年已成为吸毒者的主体,是贩毒者进行引诱的主要对象。 请看下列数字,实令人怵目惊心。 1989年,美国国家毒品滥用问题研究所对全国的吸毒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全国的高中生,  相似文献   

7.
检视关于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的已有研究,基于其行为发生动因的研究多有涉及,如个体认知、社会制度与社会结构、文化与亚文化、社会关系网络等,但少有针对其行为发生逻辑与过程的分析讨论.由于静态的"因素/行为"分析解释了"因素影响了行为",却没有很好地回答"因素到底如何影响行为",因此,在悬置"因素"的同时,需要一种动态的"过程/行为"分析.通过考察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的最显著特征即群体性,而后基于群体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对青少年群体吸食新型毒品的行为发生逻辑与过程进行分析,以探寻治理新型毒品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型毒品的流布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失依青少年是至为关键的易感人群,青少年新型毒品预防工作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力倡"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在价值理念上适契毒品的社会预防思想。上海阳光"青苹果"禁毒宣教项目是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新型毒品预防的重要尝试,在有效运作过程中体现出注重需求调查和评估研究、注重服务对象类型的划分与宣教形式的创新、注重项目化管理和多方参与等特征。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宣教成效,需要进一步加强理念和机制的创新,即注重从形式创新到内涵创新、从活动创新到结构创新、从过程创新到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9.
论亚文化群体对青少年毒品使用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亚文化群体是价值、行为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群体,具有互动频繁、行为方式独特、聚合力强、有潜在反文化倾向等特点。亚文化群体对青少年毒品使用行为影响极大。它通过其固有的内在机制:亚文化氛围、同类价值、学习模仿、文化压力、去个性化等等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使青少年被卷入毒品活动。为了消除亚文化群体的影响,一方面应对其实施控制与打击,另一方面则应挽救吸毒青少年,并以主流文化为导向,对青少年实施超前教育,预防青少年参与毒品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台湾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偶像崇拜的现象,根据最近岛内发布的一条消息,台中市乡林户外生活基金会前不久对台湾15岁到20岁的583名青少年从事有关偶像崇拜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岛内这一年龄层的青少年当中,有855%的人每月花在偶像及周边产品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吸毒和艾滋病的防控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如何确保中华民族的人口质量、避免由流行病的蔓延而危及人口安全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在保护青少年群体的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尤为重要.由于这一群体基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常表现为性活跃群体,而且其中一些人对于诸如毒品的诱惑和避免各种高危行为的自制力相对薄弱,因而他们容易发生共用针具吸毒和无保护性行为等高危行为,从而加大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本文基于对南京和无锡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风险意识的调查,来反映青少年吸毒者群体在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规范和生活态度、对艾滋病风险的认识,以及与其他年龄组群体相比所存在的差异.基于对调查资料的分析,我们力图寻找对于吸毒青少年进行行为矫正以帮助他们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青少年滥用合成毒品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是遏制毒品向青少年蔓延的关键。学校是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各类社团组织是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的主力军。我校作为政法专业院校,在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上具有专业性强的优势,应为开展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青年在芬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1950年,年龄在15岁以下的青少年还占人口的30%,到1980年仅占20%.今天,芬兰青年在物质方面的需要完全可以得到满足.从他们出入于视听游戏拱廊、爱穿名牌服装上,可以看出他们同样喜欢赶时髦.但是,芬兰青年也有许多爱好.在7-24岁的青少年中,约有64%的人至少参加了一个志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禁毒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上海中学生禁毒教育状况,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中心最近对上海市区的中学进行了一次调查。据统计吸毒群体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青少年在吸毒者中所占比例已超过85%,而其中82%以上的青少年是在不了解毒品危害的情况下染上毒瘾。因此,加强青少年尤其是针对中学生的禁毒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一本文研究资料取自香港中文大学的香港研究中心所作的“中学生生活及态度研究”的问卷调查。该调查的1464个样本是从全港中学生中随机抽取的。据香港官方统计,1985年16岁以下的青少年有3146人被检控,其中男性2772人,占88%;女性374人,占12%,男女之比约为9:1(皇家香港警务署,1985)。香港教育署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有违法行为的学生中,男性占73%;女性占27%(香港教育署,1984)。  相似文献   

16.
近半数高中生基本不做家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 《青年探索》2006,(6):92-92
2006年度广州市18岁青年成人宣誓日前夕,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8岁青少年群体的“成人意识与建设和谐社会”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该群体面临的上学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普遍较大“,担心考不上大学”的18岁青年近半。近七成18岁青年最重诚信调查于今年9月在广州、珠海、韶关、惠州、江门、湛江、肇庆、潮州等地的城市、农村8所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下文中统称为高中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在16个班回收有效问卷842份。在回答“作为一名年满18周岁的公民,应该具备哪些最重要的条件”时,诚实守信(68.5%)、有责任心(62.9%)、自信(45.…  相似文献   

17.
毒品的危害已经广为人知,如何消除这种危害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青少年非常容易受到毒品的诱惑。教育他们抵御毒品是项艰巨的任务,但是成功的教育不仅可以给他们打下健康人生的坚实基础,还可以把他们发展成反毒品斗争的生力军。让我们看看别的国家在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6月7日,美国俄勒冈州南部白山中学的一间大教室里欢声笑语,气氛热烈。几名打扮成女巫和毒品贩子模样的中学生正在台上表演,几十名学生坐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叫好声。这是当地反毒品机构组织的中学生巡演团在进行表演,中学生们用这种轻…  相似文献   

18.
我国青少年涉毒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吸毒过量,1000万人因吸毒而丧失劳动能力。每年用于毒品交易的数额达4000亿至7000亿美元,仅次于军火交易。我国目前已由毒品过境国,变为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的毒品受害国,毒品问题越来越为全社会所关注。现状:青少年涉毒数据令人震惊据公安系统1998年公布的数字,我国登记在册的海洛因吸毒者为59.6万人,如加上未登记的隐性吸毒者,实际人数可能为上述数字的数倍乃至10倍,年消耗毒资达2000亿元人民币,约与百年难遇的洪水之损失的金额相当。除直…  相似文献   

19.
国内有关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研究较少,且多从原因分析着手,强调宏观教育预防工作。就陕西省而言,基于相关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吸毒青少年呈现出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经济状况较差、初始吸毒低龄化以及强制隔离戒毒青少年中农村户籍的比例较高、使用新型毒品的比例相对较高、复吸率高、戒治难度较大等特点。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是对毒品缺乏判断力、自控力以及交友不慎。预防青少年吸毒,做好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要提高毒品预防教育的针对性,需要完善四级毒品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期专刊的内容,是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就在编辑工作完成的同一天,传来了一个令人扼腕的消息———北京市一天内连续发生三起坠楼、跳河事件。花季少女、阳光少年香消玉殒,命赴黄泉。人们叹息之余,还夹杂着些许无奈。一项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全国3.4亿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至少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0%;大学生中有16.0-25.4%的有心理障碍,而在15-34岁人群的死亡原因中,自杀更是第一原因。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已影响到了中国人才的素质。不敢说所有的自杀行为都有心理疾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