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修身治国"是儒家学说中底蕴深厚的文化现象,历代儒家都把崇高的道德信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达到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并建立了比较系统的伦理思想。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毛泽东同志从儒家伦理中撷取了大量的思想资源,结合党的思想建设进行批判、吸收和发扬,形成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大公无私"为价值取向,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基本方法,以"共产主义先进模范"为崇高追求的道德信仰理论。  相似文献   

2.
对德性的追求是人类福祉的重要部分,也是道德信仰和终极关怀的价值追求。信仰作为人类追求的一种最高价值目标,是人类精神生命和人生幸福的最终依托。透过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冲突表象的背后,其实还蕴含着更为深层次和复杂的因素,究其根源在于道德信仰的缺失。因此,道德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从重建主体的生命基石,重塑道德信仰入手。  相似文献   

3.
房宁 《新视野》2007,1(1):63-66
人类社会需要道德,又时常缺乏道德。道德是自我约束和克制,人为什么能够约束和克制自己?是因为有信仰。信仰是现实以外的追求,是超越功利的价值。缺乏信仰,道德就会滑坡。中外历史上为建立信仰和培育道德而进行的探究和努力,可为今天我们的道德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胡开宇 《求实》2002,(12):59-61
传统的儒家道德信仰早已式微 ;中国在社会主义探索中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片面化理解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 ,导致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也是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现实性和终极理想性的统一 ,必须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信仰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不仅在于它已成为我国目前许多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也不仅在于解决信仰问题似乎还缺乏有效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始终与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休戚相关。信仰问题在今天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群体性,又有个体性。就普遍性而言,一方面,它作为个人道德自律及社会、民族凝聚力的内核,其重要性在当代日显突出;另一方面,信  相似文献   

6.
从信仰的社会文化视角出发,中国农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在转型时期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并在社会控制、人格塑造、道德约束和精神关怀等方面发挥着社会整合作用功能。信仰方式与社会整合作用的典型相关分析模型表明,通过舆论宣传加强政治信仰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宗教信仰则可以起到精神关怀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应加强宗教管理,避免陷入宗教信仰误区。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作为信仰领袖对中华民族具有巨大的革命性的情感价值。以毛泽东为主要创立者的毛泽东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信仰真正成为民族信仰,给中华民族贡献了崭新的信仰理论,成为自儒家信仰以后最深入人心的完整的信仰体系。毛泽东在长期复杂的革命实践中屡次站在正确的方面,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政治领袖地位,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依赖感。毛泽东伟大的人格、崇高的无产阶级品德以及巨大的传奇色彩给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感和神秘感以极大的满足。毛泽东在维护中华民族的国家利益和尊严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定意志和深远谋略,使备受列强欺压的中华民族扬眉吐气,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兼有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个体信仰和群体信仰特征的思想体系,具有区别于其他信仰的科学性、崇高性和实践性特点。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辩护与批判、整合与凝聚、激励与动员、引导与稳定的社会功能,对于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以及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略论信仰     
科学是人对物的理性认识,道德是人对人的价值选择.科学和道德的背后,都需要信仰的支撑.宗教的核心就是信仰.从科学的角度看,宗教信仰是虚幻的.但从人文的角度看,宗教信仰表达了某种严肃的终极关怀,即对生命存在和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无神论信仰理性地拒斥了神灵,但小心地看护着深层的人文关怀.因此,无神论教育应当科学与人文并重.如何艺术地处理终极关怀问题,是无神论信仰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道德因自身的神圣化和权威性而自觉地趋向于信仰、依附于信仰,而信仰又纳道德内容于自身之内,并用其达到自己的目的,因而道德的根本目的和最高价值只能仰仗于信仰的设定。就道德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方式来说,道德天生就是一种信仰的活动或信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道德需要信仰的支撑,信仰使对真、善、美的终极追求变成了现实可能。对道德的信仰能够调动领导干部的道德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道德信仰是领导干部的清廉之魂。在建设"法治中国"背景下,道德信仰是法治建设的根基,领导干部道德信仰为"法治中国"导引方向,为"法治中国"提供工具理性,是"法治中国"不竭的动力源泉。培育领导干部的道德信仰的基本理路是要构建主体、介体和环体三向维度,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2.
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深入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中,高校要从丰富理论教育内容和形式、加强道德理念教育、完善实践培育机制、营造和谐法治文化氛围四个方面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价值观的冲突对既有道德观念、道德信仰产生了深刻影响,导致当前社会的道德信仰危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获得良好的效果,必然要加强道德信仰教育。道德信仰教育要从道德信仰的内涵、道德信仰的现实生活指向功能、道德信仰的价值意义出发去探索道德信仰教育的价值,为当代青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红艳  彭勤迪  何瑾 《世纪桥》2011,(1):103-104
网络时代,复杂的网络经济环境强烈地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危机。本文通过对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强大学生道德信仰就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教育,不断净化网络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道德信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康德的宗教理想是一种理性的道德宗教,“道德信仰”是道德宗教的基础,是以道德为基础的理性的信仰.在宗教中树立“道德信仰”,就是在对终极存在者的虔诚信仰之中突出道德的地位,强调终极存在者的道德位格,并把对道德情感、道德法则乃至道德行为本身的信仰作为宗教的核心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陈德峰 《求实》2004,(4):39-41
终极价值的核心是信仰问题。儒学以大同、治平和圣王展示自己的终极价值 ,蕴含着理想与现实的文化内涵 ,它以天道性命相贯通 ,以天人、心性融突和合为实现终极价值的立论依据 ,始终保持着逻辑与智慧的理性特质 ,在整合社会生活和塑造信仰世界上 ,赋予生命活动高于其本身的意义。它对于摆脱当代信仰困境与危机 ,提升德性与伦理生活 ,重构政治信仰、道德信仰和人生信仰文化 ,都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世界:大学生信仰与信仰教育的新视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不是纯粹的精神冥想,它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的内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是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终极关怀.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知、敏感人群,其自身鲜明的心理特点和社会特征要求其信仰教育必须立体、丰满.而生活世界的多样、多元和潜移默化恰恰符合大学生信仰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生活世界中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反馈的情境设计会让信仰教育更加具有生命力.将大学生信仰教育融入生活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民间信仰的功利性、心理补偿性、道德性与道德颠覆性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认为民间信仰具有"认识自己,整合社会","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繁荣社会主义农村传统文化"等作用;而新农村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和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要通过提高民众素质,政府积极引导和建设宣传阵地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信仰是人类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道德信仰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生观成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道德信仰是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的精神动力.本文从道德信仰的内涵入手,深入剖析了道德信仰对于人生的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20.
法律信仰,是法治国家的精神基础。大学生的法律信仰状况已经引起教育界的普遍担忧和关注,但是,在相应对策研究显得比较苍白,其中关键问题是没能准确把握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内涵,大多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侧重于法律知识的传授,未能实现从知识到信仰的转化。本文从法治的视域把培养法律至上的守法精神、尊重权利的生活态度、独立自主的法律人格作为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三个方面的内涵,以期提高当前大学生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