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东固斗争,在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初期颇具特色,它是赣西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的发祥地。它承接了赣西南武装斗争中心地区的使命,在农村建立秘密根据地发展红军,点燃了赣西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的星星之火;它在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斗争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游击秘密割据",成为"工农武装割据"初级阶段最佳的开展形式;它以"李文林式"的斗争与"朱毛式"的斗争相呼应,坚持与发展了赣西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促进了红三军和赣西南苏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被毛泽东誉为“李文林式”的赤色割据,被陈毅誉为“东井冈”。东固革命根据地位于赣中南,以吉安市青原区东固乡为中心,北至吉水县水南、白沙,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固革命根据地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否存有联系的问题,史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见解。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史料佐证,早在1928年,东固与井冈山革命根据之间就建有联系。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并最终与江西红二、四团在东固的会师,是两支革命力量进一步加强融合。  相似文献   

4.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被毛泽东誉为"李文林式"的赤色割据,被陈毅誉为"东井冈"。东固革命根据地位于赣中南,以吉安市青原区东固乡为中心,北至吉水县水南、白沙,永丰县的罗坊;西至青原区富田,泰和县中洞、桥市;南至兴国县崇贤、枫边;东至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主体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工人阶级取代民族资产者成为革命的领导者。毛泽东经过五四运动和组织领导湖南工农运动,在开辟井冈山和赣南闽西根据地的斗争中,初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群众运动理论,经历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实践检验以后,成为他后来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创建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创造性地提出和总结的丰富斗争经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得到中共中央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推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星火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势,“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不断巩固扩大,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胜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会匪问题是旧中国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现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很早就注意到中国的会匪势力,并制定各种政策争取改造他们来为革命事业服务。其中,东固革命根据地对"三点会"绿林武装的争取改造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这种争取改造不仅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增强了武装力量,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的统战思想,更使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获得了农村最底层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经验启迪。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曾指出:"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本文以井冈山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开创为例,阐述在上世纪30年代前后的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空隙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实现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历程。借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之机实现工农武装割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审时度势寻找发展机遇的高超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基于对中国社会特殊矛盾、社会结构、农村阶级的深刻分析,坚定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这一中国革命新道路,并在井冈山进行了具体的实践,这是中国革命进行独立实践探索的起点。在井冈山,毛泽东把枪杆子、农民队伍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转机。井冈山是这三个条件结合在一起的首创基地,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端之地。  相似文献   

10.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中国共产党人,从西北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陕甘边根据地。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切实满足了人民的利益,巩固了革命根据地,推动了西北革命形势向前发展。陕甘边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探索,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仍具有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新四军来自红军主力长征以后留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他们继承了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和井冈山时期红四军的光荣传统,在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孕育和铸造了铁军精神,在华中地区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卓越功勋,成为"华中人民的长城"。  相似文献   

12.
叶挺在南昌参与组织和领导了南昌起义,为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确保起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叶挺在南昌组建新四军军部、将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带上抗日最前线起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1934年秋主力红军长征始至1937年10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有力地掩护和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推动了中国革命战争由低潮进入高潮,由国内革命战争转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构建了中国革命的战略支点,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红军长征过程中,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师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会师,在红军长征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时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在这次会师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受命疾驰懋功,积极做好各种准备,热情迎接红一方面军,所部成为两军会师的前锋。会师以后,从物质上帮助一方面军解决吃、穿、住的问题;从精神上对一方面军进行慰问和鼓励;在政治上开展向一方面军学习活动;在文化生活上开展部队联欢活动。他积极执行中央在两河口会议上确定的北上方针,率先头部队攻占包座,打开了通向甘南的北上道路。他拥护中央,顾全大局,维护两军团结,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了坚决而灵活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会师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桩重大事件,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红四军的发展以及中央苏区的开辟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朱德为会师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赣南三整"保存了南昌起义的火种,为实现井冈山会师创造了前提条件;二是成功发动了湘南暴动,壮大了革命队伍,为实现井冈山会师打下了现实基础;三是实现了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转变,为实现井冈山会师提供了战略战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古田会议”召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红四军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党的思想建设方面的问题。针对当时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古田会议”提出了许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次会议,中国共产党不仅初步将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与中国党的建设实践结合起来,而且成功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建设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问题。当然,上述方案对当时苏区的党建工作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泉整训正值毛泽东上井冈山开辟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两年之际.这两年既可视为红军初创时期,也是党的幼年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同时,也开始了对红军的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的探索.从井冈山斗争到新泉整训,再到古田会议,探索在总体上是顺利的,最后在不同意见争论基础上和党中央的引导下形成共识,红四军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走上了马克思主义轨道.新泉整训为伟大的古田会议的成功召开,使之成为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起了奠基作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足迹,对加强新时期我军思想政治建设有着深刻的启迪。"支部建在连上"的举措、"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回答、"工农红军教导队"的建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产生、"红米饭南瓜汤"的艰辛、"工农武装割据"的创举等,启示新时期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党的先进性建设、理想信念教育、人才战略工程、法规制度建设、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与时俱进等重大现实课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