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红艳 《求索》2012,(11):130-132
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科学理解,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前提性意义。"意识形态"曾一度被视为批判性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由于具体革命形势的变化,被作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必要环节而被承认。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后,列宁开始了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形成,在具体操作的意义上,成为需要加强的工作并有了具体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条件。意识形态建设要努力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主动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找准实践中的切合点,努力体现科学性、包容性、适众性,增强创新力、吸纳力、亲合力,以更好地实现意识形态社会化,充分发挥其社会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其重大历史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辩证发展逻辑主要表现为,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与做好"极端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相统一,坚持不断推进意识形态建设与清醒认知存在问题相统一,坚持科学真理与批判错误思潮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集团性话语,意识形态主要指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强大社会精神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思想体系或观念科学。较之于一般科学意识和一般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意识形态蕴涵着现实利益——激励性、政治主张——合法性和价值诉求——导引性三大内在特质。西方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不断上演的"意识形态终结"问题,本质上属于不同时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攻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和形式。面对全球化、市场化和网络化三大冲击以及后发现代化进程中由"富"变"强"之历史飞跃所呈现的种种问题,中国当前意识形态博弈面临许多新的时代性特点。新时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得到加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精进国家层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平台建设战略;(2)再造社会层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3)提升民众层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战略;(4)培植文化安全意义上具有新质内涵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在中国走向"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的新时代,我们如何在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的同时,真正重新厘定、认同和安置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人类共同价值,依然是一个理论上尚未得到彻底澄明和澄净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学界认为,在意识形态概念问题上"列宁与马克思是对立的",这实为似是而非的误读。原因在于:一方面,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并非仅指"虚假意识",而是具有多重复杂的含义。另一方面,列宁在描述性意义上,以中性的意识形态概念指称为"社会意识形式""统治思想",研究它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功用、根源和相对独立性,从而强调意识形态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在否定性意义上,以作为批判性意识形态概念的"虚假的意识"来界定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提出并强化"科学的意识形态"进行了必要的铺垫;在肯定性意义上,以"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来定位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提出了如何加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和策略等。澄清这种误读,不仅可以对诸种学术误读进行有力回击,而且有利于充分把握经典作家意识形态概念的精神实质,发挥其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心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要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其本质表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念的传播与发展,是我国舆论宣传阵地的主要职责。在众多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因素中,受众的心理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而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基本心理机制主要包括:认知图示的运动与契合是受众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结构;情感体验是受众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机制;需要驱动是受众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根本动力;行为实践是强化受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念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科学认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即系统梳理、科学概括和全面阐述蕴含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对于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明 《桂海论丛》2010,26(1):65-69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对于中国共产党获得政治统治的正当性以及维护这种统治下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遵循科学性和价值性辩证统一的客观规律,才是党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根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赋予了"意识形态"概念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解读;列宁的"科学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则从根本上消弭了马克思界定的意识形态虚假性本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意识形态特征的冲突,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更加科学与准确。  相似文献   

10.
推进我国意识形态现代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当前,意识形态建设要主动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体现科学性、整合性、包容性、适众性,增强创新力、凝聚力、吸纳力、亲和力,以更好地实现意识形态社会化,充分发挥其政治社会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是革命的武器——列宁意识形态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依据时代特征的新变化,认为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借以维护自己统治的思想体系,资产阶级有自己的意识形态,无产阶级也有自己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武器。列宁通过提出意识形态党性原则,意识形态概念中性化、意识形态灌输、意识形态继承、意识形态批判等开创了意识形态发展的新境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无限生机和活力,为新时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源于马克思,它的真谛是马克思主客体两方面思想的统一。社会运动与自然界不同,本质上是一种在客观物质条件制约下,由人所主导的发展过程。科学发展,是专指由人为主体,自觉地正确发挥主体能动性,推动社会及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握科学发展观应贯彻科学方法论三项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理论和实践结合,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的原则。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的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只能是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自觉发挥主体性,能动地创造历史的结果。现实的发展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因而它的科学性也是相对的,是逐步提高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更加凸显,处于"实然"与"应然"的紧张、"期待"与"差异"的冲突、主流意识形态与各种社会思潮的博弈、"一"与"多"的较量状态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资本逻辑仍然具有合理性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已经成为重要时代课题。必须从哲学方法论视角,正确把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中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思想生产"和"思想分配"的关系、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的关系,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面对新的境遇。科学认知和正确判断形势的严峻性,是搞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逻辑前提,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更加凸显,处于"实然"与"应然"的紧张、"期待"与"差异"的冲突、主流意识形态与各种社会思潮的博弈、"一"与"多"的较量状态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资本逻辑仍然具有合理性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已经成为重要时代课题。必须从哲学方法论视角,正确把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中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思想生产"和"思想分配"的关系、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的关系,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业已反复表明,是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能否用马克思主义牢牢占领意识形态这块阵地,是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条件。从这一意义上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目前为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对于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积累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指导国家建设的意识形态及其执政理念的变化是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关键性自变量。从理论坐标上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变革与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关联体现在执政党合法性重塑、适应性转型以及政治发展推动力等方面。从现实坐标上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经历"改革式重构"和"发展式转换"两次意识形态变革,这从不同层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从发展坐标上看,执政党要增强意识形态实践性、认同性、包容性以应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未来挑战。现阶段"中国梦"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意识形态创新,为探索中国政治发展开辟出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的社会意识现象,因而也具有其相应的结构与功能。在逻辑结构意义上可以把意识形态划分为哲学方法论意义上的世界观、历史观、认识论,具有完备理论逻辑的价值学说体系,以及制度建构意义上具有实践取向的具体政策主张等三个层次。哲学方法论的科学性论证、价值学说体系的正当性说明以及具体政策主张的可行性展示,构成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在逻辑意义上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学说体系而展示出来的价值正当性和真理性,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价值理想能够通过制度实践而塑造完成的现实可行性,制度与价值的统一构成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9.
龙秀雄 《湖湘论坛》2020,33(5):66-73
意识形态本质上是反映特定阶级和集团利益的价值观念体系。意识形态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被遮蔽、隐藏或者发生"流变"。由于资产阶级的自身局限性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必然陷入科学自限性、价值狭隘性和逻辑虚妄性的现实困境。意识形态本质性呈现的历史任务,只能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理论思维,准确呈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必须弘扬斗争精神,坚决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张立杰 《人民论坛》2011,(9):202-203
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蕴含着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因素。探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并非追求"非此即彼"的科学论断,因为意识形态自身就存在着控制性和包容性两个最基本的矛盾。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与生俱来的,也是符合革命、社会发展需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