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49——1989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四十周年,也是新中国法制发展四十年。四十年来,中国的法制经历了一段极其坎坷曲折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法制真正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前进的历史性转折。十年来,国家的法制建设在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现在,我们正在根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  相似文献   

2.
米兰达诉亚利桑那案确立了著名的米兰达规则受到赞同也有质疑,其内容也随美国社会的发展不断蜕变.本文分析了米兰达规则受到的质疑、蜕变及其原因,并从中发现中国法制建设应当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改革开放又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法制建设又一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机遇与挑战同在。我认为,十多年来我们曾经有过很多次机会,但并不是每次都能牢牢地抓住它。经验与教训归结到一点:法理学实在是很需要反思自我,超越自我,多一点自我否定和自我批判精神。因为,我个人认为,理论法学的现状并不适应改革开放与法制建设的需要,而中国改革开放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年(1949-1989)来,中国法学经过曲折和遭受破坏而后又得到发展。它同国家整个的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等事业一起,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由顾明、孙琬钟为顾问,国务院法制局等部门编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一书已出版.该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记载我国法制建设及其工作等重要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巨著.它的问世,对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制建设的宝贵经验,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和研究我国法制建设41年来的基本情况,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需要,无疑会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本书的特点是: 叙述全面、具体.通过大量翔实而又准确的资料,客观、全面、详尽地记述了从1949年10月1日至1990年12月31日这段时期内,我国立法、司法、执法、法学研究等法制工作的主要活动和重大事件.它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制建设的发展为脉胳,用时间先后顺序加以串联疏清,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军队四十余  相似文献   

6.
<正> 1871年的3月18日,巴黎人民拿起武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巴黎公社.公社虽然只存在了72天,但却放射出"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伟大社会革命的曙光."公社的真正秘密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先驱.从那时起,120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雏形以及这一政权的法制实践,仍然以其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给人以启发.在纪念巴黎公社成立120周年的时候,面对  相似文献   

7.
废除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进学 《法律科学》2003,3(4):38-46
废除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在当时是必然的,这是由共产党人的法律观、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以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决定的."六法全书"的废除,对新中国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有正面的经验,也有反面的教训.其最大危害就是中断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强化了中国社会蔑视法律的民族传统心理,为新中国政策治国、以党代政、以党治国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是江泽民同志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时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这一论断包含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是我们实现新世纪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检察制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吸取中国历史上政治法律制度的精华,借鉴其他国家检察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充分贯彻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民主集中制理论,蕴含着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基本观点,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的国体和政体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国家通过党派对立和三权分立实现权力制衡不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必须依靠监督首先是人大的监督,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此外,我国宪法把检察机关确立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专司法律监督职能,以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证国家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正确运行。  相似文献   

10.
"礼"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与法律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的运作过程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礼治"的基本内涵是建立具有道德内涵的礼仪制度,并通过礼仪制度确立等级分别,最终实现政治等级秩序和社会等级秩序.中国古代"礼治"实践的真正途径是法律强制,法律对"礼"这种道德规范的法律强制所形成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当代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十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属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十年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指引下,随着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的大发展,法制建设方面发生历史性转变。我们党总结了建国后二十八年法制建设正反两方面教训,特别“文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法制四十年》共17章,32万字。前两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的法制建设的历史足迹作了综述,第3—17章分别就建国四十年来法制理论、法学研究、立法、执法、法律监督以及宪政、行政、刑事、民事、经济、科技、婚姻家庭、刑诉、民诉等方法的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和主要经验教训,进行了较深刻的总结,并  相似文献   

13.
<正> 1985年10月24日是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在纪念联合国四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应该对它四十年来的工作作些估计,对它发生的变化和当前的任务作些分析,对它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些希望。总之,通过联合国的回顾与前瞻,汲取一些有益的教训,使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领导与法制建设——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本刊特约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项淳一同志撰写了《党的领导与法制建设》这篇专论。它总结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阐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法制建设的主要认识与主要观点;提出了改善和加强党对法制建设的领导的三个关键问题。这是一篇历史与现实结合、具有重要理论性与实际指导性的文章,值得广大法律和法学工作者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一读。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总结了我国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深刻地阐述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其中对法制建设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论述得颇为透彻,对于我们推进改革,完善法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诞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发展,始终存在着一个战略目标选择问题。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形成的以党代政、过度集权的政治体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政策和法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有过深刻的教训.教训之一在于往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用政策代替法律,抵销法律,否定法律.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怎样,这个老问题至今并未完全解决. 大概从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公证工作草创于四十年代中期,三十多年来经历了发展、削弱、停顿、重建而后再发展的过程。曲折的历程使我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1982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公证制度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一个方面军的公证战线的同志,值此国庆前夕,回顾既往,展望未来,豪情满怀,决心开创公证工作的新局面,向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当汲取我国以往修法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应体现刑事诉讼不同层次的目的、体现诉讼效益原则,刑事诉讼具体规则修订不能脱离我国刑事诉讼体系,既要重视制度设计也要重视制度执行规则设计,刑诉法修订应与刑法规定相协调并注意其现实可行性,寻求平衡点,以推进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19.
十二月廿一日上午,中国法学会、北京市法学会在人民大会堂云南厅联合举行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学术座谈会。会上,大家对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民主专政、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矛盾、加强法制建设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论证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强调了毛泽东思想对政法工作及科研、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总结了我国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当前应当注意且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与会同志还就如何坚持和发展毛泽  相似文献   

20.
陈健 《法制与社会》2011,(2):225-226
古代的圣贤们通过文献资料将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传给了我们后人,其中既有对统治阶级的劝告,又有对人民大众的引导,也不乏对世界真实面貌的揣摩.这些经验与教训无形中要求我们"以史为师,正己之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百川汇大海"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