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法学》2018,(2):139-149
一百年前俄国"十月革命"的结果是建立了与资本主义社会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在废除一切旧法之后建立了新的苏维埃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加入,最后形成以苏联法为核心的"苏维埃社会主义法系",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苏维埃社会主义法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意识形态理论,并指导社会实践;共产党作为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为国家根本法所确认,党的意志对于法律规范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财产公有制使得传统私法的意义大为降低,公法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法的这些基本特征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有体现。苏联法经过了无产阶级的法、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和全民法三个时代,并随着苏联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突然解体而消亡。其深刻的教训在于:法律的价值在于追求公正,而非特权的确认;法律不仅仅具有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还应具体落实法律文本中的规定;法律文本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以及苏维埃社会主义法系的消亡。  相似文献   

2.
<正> 一般法律关系的理论是苏联法学界近几年争议最大的理论问题之一。这场争论从理论法学一直波及到部门法学,尤其是宪法学。关于一般法律关系的理论在苏联法学界主要形成了两派对立的观点。一派以C·C·阿列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科学建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针对我国法律体系即是部门法体系的观点进行了评析 ,认为无论是在划分的标准、目的、原则上 ,还是在内容上都存在着根本性缺陷 ;提出了建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原则 ,即权利的神圣性与权力制衡的对抗性辩证统一原则、公平与效益辩证统一原则和自由与秩序辩证统一原则 ,进而提出了以利益为标准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划分为在宪法统领之下的国家法、社会法、家庭法和自治法四大部类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杨紫? 《中外法学》1998,(1):18-26
<正>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要加强法制建设,必须以“加强经济法制建设”为重点;要加强经济法制建设,必须“加强经济立法”。加强经济立法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可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内在要求。但是,中国法学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研究还比较肤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概念、结构以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意义和对策等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少意见分歧。因此,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研究亟待深入。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国的法律体系是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构成。至2011年2月份,包括现行宪法在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9件,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超过690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超过8600件,形成了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从20世纪初放弃古老的法律文化传统,开始移植西方大陆法,20世纪50年代以后又全面接受苏联法的影响。而且,中国对苏联法并不是放弃自我的完全接受,而是有所选择,并试图借助苏联法建构自己的法律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独联体国家断然放弃原苏联法模式,纷纷转向西方各发达国家,而中国仍坚持某些固有的法律原则,这一现象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原因,也是制约现阶段中国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7.
<正> 一提到法制建设,就会想起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以及国内立法问题。但法制建设并不限于国内法,国际法领域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从五十年代后期起,"左"的法律虚无主义思潮笼罩了我国整个法学界,国际法学界也不例外。那时,国际法被笼统地说成是"资产阶级"的、"修正主义"的。这套东西被认为是"可有可无";对这套东西就是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海外投资立法的路径和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开银 《河北法学》2006,24(2):51-56
中国海外投资立法至今还没有引起学者和立法工作者的足够注意,表现出相关立法严重滞后、监管立法欠科学、立法层次较低和透明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影响了中国海外投资实践的发展.我们应该建立国务院直属的海外投资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海外投资管理和立法起草工作,选择"先单行法,后基本法"、"单行法和基本并行"的立法路径,确立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国际化战略、国家经济安全等四项立法原则,构建以海外投资法为基本法,以海外投资监管、保险和援助立法为单行法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土资源论"这一法学理论模式由苏力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在当时法学界引起一次"本土轰动",当然也不免引起一片商榷之声,但这都无法抹杀这一理论的"范式价值",甚至时至今日都具有一种前瞻性意义。值此司法改革开局之年,笔者试图重新解构"本土资源论",对"本土资源论"展开评议及论述,并试从本土资源与西方资源、法律多元与法律一元、法律生成与法律移植几个向度探究中国司法改革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法律部门划分的主客观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现代大陆法的基本学说,源于文艺复兴时代以来对罗马法的研究及相应的资本主义实践。其法律部门划分并非建立在确切的学说和方法论之上,而仅是某种理念和实践的漂移之物。作为空前社会主义实践的组成部分,前苏联法学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试图将有关学说和方法给予科学、精确的定位,其精神可佳,却仍不自觉地陷入了教条和唯心论的误区。当代社会经济关系发生的深刻变革,对我国将上述二者粗糙地结合在一起的传统法律部门划分提出了挑战:法律部门究为何物?应怎样加以划分?对此如何作答,不仅决定着关于经济法现象的解释和定位,但凡涉及法律部门的任何问题,如劳动法、环境法、婚姻家庭法等是否及缘何是法律部门,中国古代有没有民法等,要对其深入探讨并作出科学的结论,都无法回避这一挑战。人们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受着某种思想禁锢,长期处于徘徊状态,无法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1.
<正> 经济立法以及它和其他法律部门的区别。在1936年的苏联宪法里溲有经济法的术语。由此或许可以得出结论说,苏联溲有经济法,而只有民法、劳动法、土地法,家庭法等等。但是根据党和政府的决议,经济立法是存在的,而且在发展着,它非常复杂,非常广泛,并且应当完善。我们认为,在实践中广泛使用的"经济的"这一概念是十分确定的。在党和国家最重要的文件里,谈及社会主义经济中各经济组织、企业之间发生的合同和争议时就是说的经济立法、经济关系、经济合同和经济争议。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构建不仅与社会保障模式有着紧密联系,而且立法层面的宏观规划和现实国情的制约都会影响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制度内容.我国社会保障法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探讨和逐渐完善阶段.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完善体系建设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期望对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海商法被认为是民法的特别法是长期以来法学界认识上的重大误区。海商法有不同于民法的独立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而且海商法与民法从法律属性、表现形式、立法体系、规范内容以及纠纷解决机制方面都迥然相异。这一认识上的错误也导致诸多危害后果:民法的伦理性抑制海商法的效益性;民法的地域性消解海商法的统一性;民法的私法性限缩了海商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正>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研究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体系,这是历史赋予我国法学界的一项光荣任务。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法学发展走过了崎岖曲折的途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应当看到,我国法学目前尚未很好地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体系,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法学体系上和法学部门体系上还未摆脱旧框框的影响。有些学科从体系上来说基本上还没有摆脱苏联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模式。当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玲 《现代法学》2003,25(2):63-67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的共同发展战略 ,它将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是当前最新的一种发展理念 ,并正在成为我国立法的一项指导原则。然而 ,能否在这一原则之下制定我国专门的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 ,以及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在现有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中如何定位和构建等 ,是法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 ,我国应当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的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 ,并应将其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之中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6.
包裹立法的中国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风景 《法学》2014,(6):110-119
包裹立法是立法机关基于一个共同的立法目的,将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明显不适应、不协调问题的数个(或多个)法律文本,整合在一个法律案中进行小幅度变动的法律修改技术。在社会发展节奏加快、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的历史背景下,包裹立法被赋予了重任。自2009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三次运用了包裹立法,透视这几次集成式法律修改的过程,可发现中国包裹立法的运行轨迹和发展趋势。包裹立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立法统一、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当下,应以立法法的修改为契机,将包裹立法的经验定型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语言文字法的体系构成尚不健全。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法律体系结构、法益平衡、法律内容以及语言文字权利保障等诸多方面。对此,应健全语言文字法律体系,重新权衡当前语言文字的权利义务配置;改良语言文字法律规范的内容,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进行体制上的改革和创新,体现语言文字法律体系特有的内在要求;强化语言文字权利保障并落实公民的语言文字宪法权利。  相似文献   

18.
吴彦 《政法论坛》2012,(1):163-166
一、引言"法律体系的存在和效力"问题一直是法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舒国滢教授新近出版的《法哲学沉思录》在一个相当广泛的范围内对这一问题作了极具启发式的思考和论述。本文的论述将以这个文本为参照点,顺沿着它的论述思路,来展开对于"法律体系的存在和效力"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法的强制性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一向认为:强制性是法的基本特征。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法的性质、作用、活动方式、适用范围都有了新的要求与认识。自本世纪 50年代末始,西方法学界就曾对传统法的强制性学说展开过全方位的“发难”,但这一过程对我国法学界的影响甚微。发表本文,旨在引起广大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与探讨。欢迎读者来稿讨论。  相似文献   

20.
关于环境法体系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体系是法律体系意义上的概念,不是立法体系意义上概念。环境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应区别环境法概念的广义与狭义。从狭义环境法的角度来看,环境民法、环境刑法不属于环境法。环境法体系可分为基本法与具体法,其中具体法又可分为事务法和手段法。狭义环境法的确定对于规范环境法学研究,推动环境法制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