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前言目前,少年违法行为(或者称为青少年违法行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什么是少年违法行为呢?根据《少年法》的第三条第一款规定,下列的少年行为,称为少年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2.
<正> 序言第三次高峰期的少年违法行为,在数量上虽然有减弱的趋势,但仍然维持着高水平继续发展,特别是从违法行为的内容和性质来看,决不容许我们乐观。这就是现状。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少年违法行为低龄化的迅猛发展,女子违法行为在其性质上的恶化,以及乱用药物的激增和普遍化等各种现象,都反映出在培养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考虑到这些情况及少年违法方面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不能不令人感到,当务  相似文献   

3.
<正> 一、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误解是什么原因引起少年的扰乱行为和一切成年人的违法行为?违反规则和法律的原因是很多的。青少年犯罪只不过是不良行为中引起特别注意的一种特定的类型。然而,许多人设想,作为品行不良的一种类型的青少年犯罪,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引起的,或者是从某一种生活经历中滋长出来的。实际上,在一般情况下,对青少年犯罪起作用的因素是随着不良行  相似文献   

4.
<正> 前言日本少年违法行为,现在正处于战后第三次高峰时期。1980年达一年,从少年违法行为的数量来看,是战后最坏记录;从犯罪内容来看,显著增加了校内暴力案件和飞车案件,因而就犯罪质量而言,确实使人忧虑。这种暴力违法行为增加的背景,是今日家庭、学校、地区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盘根错节的反映。正因如此,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社  相似文献   

5.
<正> 第5031节定义本章所称"少年",是指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或不满二十一周岁,因被指控有某种少年犯罪行为,需要按本章规定起诉和处理的人。"少年犯罪"是指在十八周岁前实施的违反美国法律的行为,此种违法行为如果是成年人实施的,则已构成犯罪。第5032节地方初审法院的少年犯罪诉讼程序,移送刑事公诉  相似文献   

6.
<正> 一、监护对象并不是一切具有违法行为的少年都是监护对象。因为有的少年,虽有违法行为,但如认为尚无监护的必要,就不能作为监护的对象;即使根据违法事实,认为有进行监护的必要,仍然可以按照少年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不给予监护处分。少年法第三条第一款列举的交付审判少年为:  相似文献   

7.
<正> 由于人们认为少年犯必须与成年罪犯区别对待,在本世纪初建立了少年法院。达些法院最初的兴趣在于弄清和清除那些导致少年犯罪的最根本原因或条件,而不是在于惩罚甚至是对犯罪行为本身的性质进行裁定。现在,少年法院不再注重于犯罪的原因和少年犯的社会历史,而是把注意力转向惩罚的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基础就是普通违法行为的严重化和主要已证明了的犯罪行为。少年法  相似文献   

8.
<正> 一、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英国的少年违法犯罪,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性任务。撒切尔领导下的保守党,在1979年5月大选中,从工党手中夺取政权以后,犯罪增加特别是少年违法犯罪的增加,乃成为"法与秩序"问题最为重要争论之点。以后,经过1983年6月大选,关于少  相似文献   

9.
<正> 少年违法行为的低龄化,是指近年来继续发展的一种现象,即15岁以下的少年违法的比例在增加。从前,18岁——19岁的少年违法行为,占少年违法行为总数的很大部分,但目前这种情况在减少,其增长率已经停滞。当然,这也是由于15岁以下的少年违法情况激增,使少年违法行为产生了低龄化的结果。到了1984年,这种趋势勉强得到控制,但是仍然没有改变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低龄少年身上的情况。本文想对近年来为何产生少年违法低龄化的问题,联系近期调查的结果和有关家庭、学校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卜一 《中外法学》1986,(2):72-80
<正> 第三十三条(对儿童或少年关于略式程序的杂则)以略式程序处分有关儿童与少年,或根据成文法有关人员被认定有罪时,不使用"有罪决定"和"判决"的用语。有罪决定或判决,在儿童或少年的场合,应解释为在案情的性质方面,因犯罪而被宣判的有罪者,它应包括有罪决定或根据该决定而提出的命令。  相似文献   

11.
法律规范是用来调整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应尽可能使用普通用语.不仅如此,在面对规范用语的时候,有时需要从普通意义上去理解,这就是所谓"规范用语的普通化理解"现象.对于我国刑法中多次出现的"罪"、"犯罪"及"犯罪分子"等规范用语,不应机械地套用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从规范意义上将其理解为是指经过法院依法判决的犯罪行为及犯罪人,而应当从普通的意义上来进行解释,将其理解为裸的事实行为,以及实施了该事实行为的人.  相似文献   

12.
法庭教育的分类《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试行规定")第三十条规定:"经过法庭调查和辩论后,根据案件审理情况,可以进行庭审教育,公诉人和诉讼参与人可以围绕下列内容进行发言:(一)教育少年被告人正确对待审判;(二)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和应受的刑罚处罚;(三)分析危害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李磊 《法制与社会》2014,(10):109-110
加强生态司法、加大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刑事处罚是当前社会关注一个重要议题。在环境犯罪领域适用恢复性司法,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理论是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基础;目前我国在环境犯罪领域适用恢复性司法具有可行性;"轻微性"和悔罪表现是环境犯罪领域适用恢复性司法适用的基本要件。  相似文献   

14.
现代刑事政策是国家和社会整体以合理而有效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为目标而提出的有组织地反犯罪斗争的战略、方针、策略、方法以及行动的艺术、谋略和智慧的系统整体。"构建和谐社会"的元政策、"综合治理"的根本刑事政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以及"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基础。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位一体"的少年犯罪防治体系,则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本体。只有在刑事政策基础与刑事政策本体的互动与一体的考察中,才能真正把握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全貌与本相。  相似文献   

15.
现代刑事政策是国家和社会整体以合理而有效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为目标而提出的有组织地反犯罪斗争的战略、方针、策略、方法以及行动的艺术、谋略和智慧的系统整体。"构建和谐社会"的元政策、"综合治理"的根本刑事政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以及"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基础。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位一体"的少年犯罪防治体系,则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本体。只有在刑事政策基础与刑事政策本体的互动与一体的考察中,才能真正把握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全貌与本相。  相似文献   

16.
一般违法行为之所以虽具有社会危害性却不构成犯罪,在于其不具有刑事违法性,因而犯罪的本质特征不是社会危害性而是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性分别体现刑事违法性的性质与程度。有关但书机能的争论正是有关犯罪本质特征之争的具体体现,但书的实质在于,通过具体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来决定是否具有刑事违法性,因而但书规定是入罪限制条件,要求所有入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均不得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研究但书机能的目的在于,通过适用但书以区分一般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行为,日本刑法理论中的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对此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的、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根据有关研究,目前世界各国的少年犯罪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在校生与辍学生犯罪形势十分严峻;犯罪低龄化;犯罪团伙化;性质残忍,手段狠毒。  相似文献   

18.
少年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少年犯罪日趋严重,呈现许多特点。少年犯罪的成因非常复杂,归根到底是主体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体外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学校以及不良交友的消极影响;主体因素源于少年期这一社会化过程的特殊年龄阶段错综复杂的矛盾未能正确解决。预防少年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社会、家庭、学校和少年自身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19.
孙越 《中外法学》1988,(1):37-39
<正> 进入七十年代,美国的少年犯罪无论在数量上,抑或在严重程度上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美国的少年司法制度亦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司法外处理,另一是转交普通刑事法院审理。所谓司法外处理,在美国称为"转向"(Diversion),含有转向它处之意,指使某些较轻微的、原属于少年法院管辖、处理的少年,脱离少年法院的正式审理程序,而交由各种社会机构进行监督、治疗或采取其它处理办法。"转向"计划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非犯罪  相似文献   

20.
少年犯罪与学校教育因素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呢?从理论上分析,少年犯罪虽然是家庭、社会、教育与个体身心因素共同作硐的结果,但是,由于少年时期正处于接受学校教育从而不断进行社会化的阶段,如果这样的个体出现犯罪行为,如果校园暴力严重化,如果犯罪年龄低龄化,那么,学校教育在少年犯罪行为的发展历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