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废除死刑的呼声越来越高之时,美国对未成年人(指不满18岁的人)判处和执行死刑的问题不能不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断注意。一、美国未成年人死刑的历史在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未成年人是托马斯·格兰杰。他于1647年在普利茅斯城因犯有兽行罪而被执行死刑,时年16岁。最近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是杰伊·凯利·平克顿,时  相似文献   

2.
[公布机关][文(令)号]法[2005]214号[公布日期]2005·12·7[类别]程序法·刑事诉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为落实《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有关改革和完善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的要求,根据刑事诉讼法关于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的规定,现就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审程序开庭审理死刑案件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死刑案件第二审开庭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死刑案件,人命关天,必须适用极为严格、审慎的审理程序。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是严格执行刑事…  相似文献   

3.
钊作俊 《法学杂志》2001,22(1):57-58
自1976年恢复死刑以来,美国1999年的死刑执行创下了二十余年来的历史新高,达98人之多,较之1998年的68人增加了44%。同时,被判处死刑而又无罪释放的有8人———这一数字也在增加,从而使无罪开释的死刑犯人数自1973年以来已升至84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伊丽诺伊斯州的阿瑟尼·波特(AnthonyPorter),他的“同案犯”由于供认罪行已被执行死刑,而按照预定的日期,他在几个小时以后也将要被执行死刑,但却被无罪释放。从死刑执行的州别来看,德克萨斯州执行死刑的人数仍然最多,为35人;其次是弗吉尼亚州14人,两州的死刑执行共49人,占1999年…  相似文献   

4.
刘杉 《中外法学》1991,(2):59-61
<正> 死刑制度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就已成为北美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少有人对美国开国元勋赞同的死刑制度提出根本的质疑.联邦首席法官沃伦曾经指出:"在我们整个历史中一直延用死刑.因此,当死刑仍被广泛认可的时候.不能说它违背了宪法上的残酷概念."他的死刑观可以说代表了美国司法界. 20世纪前,报应刑和威慑刑思想几乎主宰了美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死刑被认为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刑罚手段.直到19世纪30年代,马萨诸塞州立法院议员罗伯特·兰塔尔发起了一场否定死刑遏制力的刑事司法改革运动,才开始动摇死刑在美国的传统根基.  相似文献   

5.
美国《法律周刊》1988年2月15日刊登了一篇有关死刑制度的专题文章。该文指出,自1977年犹他州处死吉姆以来,93名犯人被先后处死。死刑执行的方式有电椅、毒气间、注射和枪决。1987年有25人被处死刑,成为自1962年以来数目最多的一年。 为此,对于死刑问题的争论又一次达到高潮。反对者指责美国社会“似乎处于情绪最低潮”的时期;支持者则认为,被处死刑的绝对数目相对总人口来说仍是微不足道。现任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的威廉·瑞魁  相似文献   

6.
<正> 徐益初在《法律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1期撰文认为,死刑核准权是对死刑审判权的监督。为了便于实行监督,死刑审判权和死刑核准权的主体应相对分离。如果有死刑审判权的法院,又行使死刑核准权,它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就会削弱监督的作用。死刑核准权属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对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的死刑判决和裁定进行复核,基本上可以避免死刑审判权与死刑复核权重合的现象。但是,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通知》的规定,将死刑核准权下放给高级人民法院,如  相似文献   

7.
2015年,是我国死刑复核权收回的第8个年头。8年前的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收回了下放20余年的死刑复核权。在"慎用死刑,少杀慎杀"成为社会共识的背景下,死刑复核权回归这8年里,死刑复核工作是否一帆风顺?"枪口之下",有多少人成为留住生命的幸运儿?死刑复核程序被称为"生命权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这道防线面前,作为掌握生死大权的死刑复核法官和作为死神之门"守门员"的死刑复核律师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相似文献   

8.
浅议西方死刑制度存废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议西方死刑制度存废之争·杨明·死刑虽然是刑罚制度中最古老且最严厉的刑罚手段,但它成为西方刑事政策及刑罚学争论的问题,迄今才有160多年的历史。现在西方一些国家业已废除死刑,也还有不少国家继续使用死刑。只要这种对立状态存在一天,则死刑存废的争论在西方...  相似文献   

9.
2002年初,“1·26”美国跨国公司安利(中国河南)分公司,被持枪歹徒抢劫后,一时间,国际国内舆论哗然。本刊独家披露安利公司被抢案的惊人内幕。 2002年4月8日下午2点,河南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1·26”持枪抢劫安利公司特大抢劫案,郑州市检察院4名英姿飒爽的女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法院经过一下午审理,当庭作出一审判决:以抢劫罪判处主犯杨俊超、陈社杰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所有财产;以抢劫罪判处主犯李天虎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所有财产;以抢劫罪判处杨俊峰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罚金5万元。至此,这起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的美国跨国公司被劫大案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10.
<论犯罪与刑罚>的出版是贝卡里亚对于法国哲学、法国理性主义研究的结果,也意味着近代刑法学的诞生.这部著作反对秘密审判;反对强加给被告的誓言;反对将财产充公、无耻的刑罚.贝卡里亚认为,死刑是野蛮的一种表现.在意大利,酷刑的最坚决反对者是贝卡里亚.英国的刑法改革可以追溯到以贝卡里亚为代表人物的伏尔泰学派.在法国,早在1790年法国大革命之前,贝卡里亚的思想就被国家立法机构所采纳除了政治犯罪外,其他罪刑都不适用死刑.在意大利,1889年的刑法典废除了死刑,在该刑法典制定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死刑被减为终身监禁.死刑被保留在陆军和海军军法中.  相似文献   

11.
判决死缓后的变更执行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犯罪分子,在2年考验期满以后或者2年考验期内,如何变更执行,我国1997刑法较1979刑法作了较大修改。根据1997刑法第50条和第51条的规定,死缓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以上规定实际上是关于死缓…  相似文献   

12.
废除死刑无疑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讨论死刑的废除,不得不提到德国法学家G&#183;拉德布鲁赫。G&#183;拉德布鲁赫一生鼓吹教育主义刑法,极力主张废除死刑。他以相对主义为基础提出了信仰犯特别处遇的问题。考察他的“刑法草案”及行刑论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他的立场以及纳粹的罪恶。  相似文献   

13.
叶良芳 《法商研究》2012,(5):94-102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与死刑立即执行都是死刑的执行方式,二者适用的界线不在罪责层面,而在伦理层面。"不是必须立即执行"这一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适用原则,是刑事政策导入刑法的结果。由于在强调生命至上、保障人权的背景下,"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原则应当被解读为"被害人宽恕加害人的罪行",因此,被害人宽恕是死刑缓期二年执行适用的实质标准。在加害人应当被判处死刑的前提下,如果存在被害人宽恕的因素,那么可以对加害人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但是,如果加害人犯下了震撼人类良知的罪行,那么即使其得到被害人的宽恕,法官仍得基于普遍正义的考量依法决定对其不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被告人温某因犯故意杀人罪被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 ,缓期二年执行。其在死缓尚未发生法律效力期间又犯脱逃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五十条规定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 ,如果故意犯罪 ,查证属实的 ,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第五十一条规定 :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 ,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判决和高级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 ,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而本案被告人温某是在死缓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期间又犯罪。请问 ,此案应如何适用法律 ?四川省绵…  相似文献   

15.
1987年2月17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昆明市召开宣判大会,判处贩毒犯温源和(又名勇·占达拉功,系泰国国籍)死刑,判处贩毒犯戴文煊(又名戴永存,系香港居民)死刑,两犯均立即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贩毒犯余锡宽(系香港居民)死刑,  相似文献   

16.
死刑复核程序是为了保障死刑案件质量而设置的特别审判程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最大化发挥死刑复核程序的公正司法、防错纠错、保障人权的功能,贯彻落实"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用死刑"的死刑政策,死刑复核程序应当着力加以完善:第一,厘定死刑复核程序的审判性质,选择在现有框架内实现死刑复核程序诉讼化改革的路径,而不必进行三审制转变;第二,加快将法律援助辩护全覆盖至死刑复核程序,充分保障死刑被告人的辩护权;第三,坚持死刑案件在基本事实的证明上达到"唯一性"结论;第四,扩大最高人民法院对死刑复核案件的改判范围,实现公正与效率价值的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17.
自从1764年意大利刑法学家切查列·贝卡利亚在其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中首次提出废除死刑和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主张以来,使死刑——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简单的刑罚方法——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废除死刑运动风起云涌、愈演愈烈,而国内死刑呈扩大趋势但效果似乎并不令人满意的情况下,更加令人进退维谷,无所适从。因此,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的死刑适用经验,重新审定我国刑法中死刑的适用范围,科学地评估死刑的适用方法和适用效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死刑制度,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刑法》第50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这一规定看似明确,却引发了刑法学界旷日持久的争论,我们在此拟对相关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以求明确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特定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宪法中并没有明确提到死刑。然而,根据联邦宪法第五修正案,联邦政府被认为可以在经过正当程序后剥夺公民的生命。而且,第五修正案要求在提出联邦死刑起诉时必须使用大陪审团起诉的方  相似文献   

20.
陈海平 《河北法学》2011,29(5):174-179
美国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的特色主要在于:检察官的死刑指控是审判程序启动的前提,明确死刑指控对于死刑案件具有特别的意义;审判过程被严格区分为定罪和量刑两个阶段,均需要陪审团参与并裁决;通过严格的死刑量刑程序,加大了死刑证明的难度、提高了死刑适用的门槛、保证了死刑适用的慎重;为死刑被告人和死刑犯提供多种救济程序,对于纠正错案、防止错杀意义重大;不但保证死刑案件的强制辩护,还强调并强化死刑辩护的有效性,并通过制度改革不断强化死刑辩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