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所谓犯罪,就是统治阶级以法律规定的,危害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而应处以刑罚的行为.犯罪并不是历来就有的、永恒存在的社会现象.犯罪是阶级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的确立,社会划分为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为了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持其统治地位,总是以国家的名义,把一切危害其阶级利益的行为宣布为犯罪,并以严厉的刑罚方法予以处罚.可见,犯罪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犯罪概念是刑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无论对剥削者国家刑法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刑  相似文献   

2.
犯罪的本质是什么?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1.“犯罪这一概念是有阶级性的”。2.“犯罪是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后的社会现象。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具有强烈阶级性的法律概念”。3.“犯罪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而且最终也必将随着阶级、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虽然我国主要的刑法教科书正确指出:“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法学界对于法同国家、阶级、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法同国家是紧密相连的,它们都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它们是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生而产生,并将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消失而消亡。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法的产生和发展,同国家,同阶级和阶级斗争没有必然的联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与法人犯罪刘任武一、资本主义市场是车生法人犯罪的温床犯罪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自然人犯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以后,作为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山统治阶级在法律上加以规定并用刑罚的方法加以惩罚的行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本质的观点来看...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刑法?     
刑法就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根据本阶级意志,规定某些危害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的行为为犯罪,并用刑罚力法给以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它和其他法律一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出现的,也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先后出现了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种类型的刑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犯罪的根源,大量论著都认为,犯罪是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后产生的现象,是阶级对抗社会特有的现象,只有阶级消灭的时候犯罪才会消灭。那末,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犯罪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当然,犯罪最主要、最本质的还是阶级根源。在我国,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那些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反革命分子、特务间谍分子,显然是属于敌我性质的问题。一部分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秩序的刑事犯罪,包括严重的经济犯罪,带有直接反社会主义的性质,也是阶级斗争的反映,但这几类案件,在全部犯罪案件中只占少数。至于为数较多的其他普通刑事犯罪,单从阶级根源来解释,是与客观实际不完全相符的。也不能完全解决现实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已经经历了三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我国出现的严重刑事犯罪有以下特点:一、严重刑事犯罪是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阶级斗争的特殊表现阶级斗争问题向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阶级斗争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总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正确认识这种变  相似文献   

8.
陆青 《中外法学》1988,(5):61-64
<正> 研究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及其客观规律的学科。犯罪心理学和心理学一样,都是一门古老而年青的学科。远在古代,人们就已对犯罪心理和行为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犯罪心理"这个词,早已见诸西方古老的文献之中。但是,对犯罪心理作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却是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当时,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社会状况发生了根本变革。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阶级斗争日趋尖锐,犯罪也大量增加。因此,具体地  相似文献   

9.
犯罪活动是指犯罪这种社会现象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活动轨迹。对犯罪活动的动态研究,旨在把握其发生、发展的形式、内容、手段、原因、起伏规律等,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犯罪和制服犯罪。  相似文献   

10.
犯罪和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近几年在我国理论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有些地方还召开了专题讨论会。这是随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认识的深入所必然出现的。因为严重的刑事犯罪既然是现阶段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那么,要进一步研究阶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者对犯罪黑数现象存在原因的一般性解释仍属现象性解释,而非根据性或本质性探究。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无讼"或"贱讼"观念、"和为美"之道以及"二元论"法学观的缺失,才是我国犯罪黑数现象存续的真正根据。  相似文献   

12.
犯罪,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产生的现象。自那时起,犯罪就成了久治不愈的社会顽症,困扰着迄今为止的一切文明社会。古今中外诸多思想家对犯罪的原因及其防范救治进行了探索与思考,并留下了一些至今仍闪耀着思想光辉的观点与论述。尽管这些探索涉及到众多学科内容,但他们在解释犯罪原因时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把研究的重点放到了"人"上。并且,人的意志是否自由成为了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自由意志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索,并试图通过这种探索赋予国家刑罚权(广义)的根据以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正>1.经济刑事立法不能与打击经济犯罪同步协调发展,缺乏适时性。随着新型经济关系的不断涌现,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各种新的经济犯罪现象和类型。如"官倒"、"法人犯罪"、"行业犯罪"、破坏国家资源方面的犯罪,污染食品、环境的犯罪,侵吞私营企业和承包经营企业财产的犯罪,破产诈欺、贷款诈欺、保险诈欺方面的犯罪,哄抬物价、坑害消费者利益方面的犯罪等。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刑法尚无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14.
有关"自诉转公诉"的讨论,首先有必要在刑事法基础理论层面展开,厘清国家垄断刑事惩罚权并主导刑事追诉的同时赋予被害人自诉权的法理根据和政策意义,进而以此为基础在实体法层面分析告诉才处理犯罪的解释问题,在程序法层面讨论追诉权出现竞合情形如何在程序上进行妥当处理的问题."自诉转公诉"是因同一案件出现追诉权竞合现象所导致的,代...  相似文献   

15.
论国际犯罪     
国际社会的非集中化法律秩序,使国家间有效合作,从根本上遏制国际犯罪这种跨越国界的行为存在着许多法律上的障碍。特别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相对稳定,科学技术和国际经济的长足发展,此类犯罪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学术界在对这种令世人惶遽不安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以寻求治理对策的活动中,出现了许多理论上的分歧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本文试从法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角度去揭示这一国际现象的规律,以期能为强化打击和预防国际犯罪的国际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思想的突出体现曹子丹(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我国刑法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刑法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法律。过去有一种说法,说我国刑法是打击敌人、惩罚犯罪的法律。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是从“刑法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对先决性罪名的认识,是涉及到刑法理论"犯罪"概念的周延性的基本问题."犯罪方法"、"犯罪所得"之法律用语,其中的"犯罪"在理论上、制度上、实务处理上和司法程序中应当具有统一而且是同一的含义,当今查处先决性犯罪的实践中,把犯罪方法、犯罪所得擅自理解为违法方法、违法所得,是一种常识性错误,这种错误得以持续并且普遍化.是法制国家所难以容忍的.为此,需要通过理论探讨、法律解释和程序改造以求得对先决性罪名的认识及处理的准确性、有效性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卧底侦查是打击毒品犯罪,涉黑性质犯罪和其他组织严密以及无被害人犯罪的有力工具。卧底侦查人员的犯罪问题是卧底侦查中会出现的特有犯罪现象。对这种犯罪现象应该如何看待,本文试从犯罪构成理论和期待可能性理论角度来说明。  相似文献   

19.
犯罪性质只有两种——敌我矛盾或者是人民内部矛盾,但是犯罪现象却是错综复杂的。要从错综复杂的犯罪现象中,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必须站稳无产阶级的立场,从阶级斗争形势和党的刑事政策出发,运用阶级观点,抓住矛盾的本质,从犯罪者对待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正> 犯罪趋势预测对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形势的发展,犯罪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重视与加强对于犯罪趋势的预测。社会科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正确地解释过去和现在,更重要的是揭示出发展变化的规律,预测未来。我国有句名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我们对犯罪趋势(包括犯罪率,犯罪类型、犯罪主体、犯罪手段、犯罪形态等)缺乏必要的科学预测,我们的综合治理工作就不可能搞好。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犯罪趋势的研究,并且把这种研究同控制与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