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日本犯罪白皮书是法务省法务综合研究所编辑出版的、每年报道上一年1——12月发生与逮捕的犯罪统计数字。有些犯罪的数字,还与西方一些主要国家进行此较、分析,从中可以看出西方国家的犯罪动向。根据日本1986年犯罪白皮书记载,1985年日本发生的刑事案件(确认件数)为2121,410件,此1984年增加了2%,成为战后犯罪的最高记录。其中,除大多数为利用现金信用卡、信用贷款卡犯罪外,其特征有二:一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老龄者犯罪增加;二是1984年已  相似文献   

2.
<正> 前言1984年版日本犯罪白皮书,在10月12日内阁会议上获得同意后已公开发表。该白皮书以1983年犯罪作为中心,概括地说明了犯罪者处置、待遇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今年犯罪白皮书将富裕社会犯罪作为重点,一方面试图分析为什么富裕社会反而大幅度地增加了盗窃和反映富裕社会内幕的药物犯罪与凶恶案犯等特征,一方面就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富裕社会造成的犯  相似文献   

3.
<正> 警察厅于1979年12月28日发表了《1979年版公害白皮书》。根据《白皮书》所载,公害犯罪连续九年不断增加,截止1979年10月全国已发表的公害犯罪为5,243件,比前年同期增加12.3%,创造了自从1971年以来,连续九年不断增加的记录。其罪名区分:违反废品处理法最多,为4,591件,占87.6%,其次则为违反水质污染防治法、违反河川法。这三种违反加在一起,占全部公害犯罪的94.7%。  相似文献   

4.
1981年7月31日,日本几家主要报纸都刊登了日本警视厅发表的青少年犯罪统计。该统计说明,当年上半年被逮捕的少年犯共85,000人,占全国被逮捕的刑事犯的43.8%,是历史上的最高纪录;罪行的严重程度也有加深的趋势,例如,杀人、强奸、放火等严重犯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4%、22.7%、13.4%。  相似文献   

5.
<正> 战后日本违法犯罪经历了两次高峰,目前正处于第三次高峰之中。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日本当局采取了如下一些主要对策:一、推进家庭、学校、地区社会等综合预防犯罪活动鉴于少年违法犯罪是家庭、学校、地区社会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日本以各都道府县少年问题负责部门为首,采取了使地区有关机关、团体等与家庭、学校紧密合作的综合性预防对策。例如,最了解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的机关,将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向有关机关、团体  相似文献   

6.
高通 《政法学刊》2013,30(4):89-95
在两岸遣返实践中,两岸对遣返性质的争论、遣返规范缺乏可操作性以及两岸对遣返对象的争论,是制约两岸刑事犯遣返机制顺利进行的三大困境.遣返的对象主要是刑事犯或刑事嫌疑犯,但还存在一定的限制性条件.  相似文献   

7.
时讯点击     
《法律与生活》2014,(12):61
正北京高院首发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白皮书"2014年5月27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2013年度北京市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工作报告(以下简称"白皮书")。据悉,将未成年人刑事、民事等综合审判工作情况以"白皮书"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在全国高级法院中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8.
许霆案判决之误的原因,该案的民/刑违法属性差异,采取证伪与证成并举的方法,论证该案作为"刑事犯罪案"的不成立和作为"民事侵权案"的成立。许霆案引致的"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的关系"、"刑事理论与刑事实践的关系"、"刑事实践与刑事政策的关系"等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如何会通法治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9.
小兵 《中外法学》1988,(5):64,37
<正> 战后40多年来,日本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时期共有三次。第一次犯罪高峰是1951年;第二次是1964年;从70年代后期到现在为第三次犯罪高峰。形成这三次青少年犯罪高峰的主要原因是不完全相同的。第一次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动荡和混乱所引起的;第二次是由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和历史上的一些旧风俗发生冲突,造成了社会的不平衡所引起的;第  相似文献   

10.
曹菲 《时代法学》2009,7(1):91-99
区分刑事犯、行政犯的标准不具有可操作性,无论是以伦理道德的标准还是以生活秩序的标准,都无法明确划清二者的界限。区分刑事犯、行政犯是德日为解决本国立法背景下的特定问题而创制的理论,在我国当前的刑事立法模式下,区分二者并无现实意义。行政犯的故意成立原则上也不需要违法性认识,对刑事犯和行政犯在故意的认识因素上应适用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受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可采取下列措施:保护预防和堵塞预防相结合,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相结合,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控制预防和改造预防相结合,使失足青少年得以改过自新。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前言每年迎来盛夏7月的时候,在日本全国都开展"社会光明运动"。这一运动是由法务省主办的。它的目的是使所有国民加深对于预防犯罪和对犯罪人们更生的理解,以便分别站在自己立场上通力合作,筑起无犯罪的光明社会。回顾社会光明运动的沿革,在战后不久的1949年7月1日施行了预防犯罪更生法,在新的刑事政策观念下,建立了作为社会内处遇的更生保护制度。这一年由对这一法律思想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6月10日问世的香港特区白皮书站在国家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制高点上,对香港特区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准确的总结。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陈佐洱曾对白皮书的初稿提出过修改意见,他是白皮书问世的见证人,他更有幸参与、见证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立与发展、"一国两制"从构想到现实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正> 前言日本少年违法行为,现在正处于战后第三次高峰时期。1980年达一年,从少年违法行为的数量来看,是战后最坏记录;从犯罪内容来看,显著增加了校内暴力案件和飞车案件,因而就犯罪质量而言,确实使人忧虑。这种暴力违法行为增加的背景,是今日家庭、学校、地区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盘根错节的反映。正因如此,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社  相似文献   

15.
郑晓伟  赵琳 《检察风云》2006,(15):60-61
她用瘦削孱弱的身体成就了"办案状元"--6年间,共审查批捕各类案件889件1582人,除去节假日,不到一天半就要审结一个案件.曾创造过两天办结案件12件18人的全市最高记录.而且,至今无一错案.  相似文献   

16.
潘星丞 《法治研究》2014,(8):99-105
传统赌博罪作为刑事犯,被质疑“法益阙如”,但立法者却未将之“除罪化”.赌博罪法益只能是国家法益,其在性质上属于行政犯而非刑事犯.澳门刑法采取这种立法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刑事犯赌博罪的法益表面上属社会法益或个人法益,但其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却倾向于国家法益,这表明传统赌博罪是“法益错位”,而非“法益阙如”.应进行立法修改以完成“法益转向”,同时建立配套制度以防止赌博罪转化为行政犯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佳 《法制与社会》2016,(5):132-133
基层公安机关依公民申请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以证明其本人或相关关系人无前科劣迹。但实践中,该项证明的出具工作并不尽人意。本文通过现状分析进而探究缺陷原因并提出规范对策,使之更加严谨、审慎。  相似文献   

18.
也论行政犯的性质及其对行政刑法定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明儒 《现代法学》2004,26(5):81-87
行政犯的性质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行政犯与刑事犯以及秩序违反行为的关系问题,行政犯包括对法益的侵害或威胁,属实质性的违法,是对派生性生活秩序的违反,其理念在行政上的合目的性;而刑事犯的理念在于社会正义;应被科以罚金或其他秩序罚的行政法规违反,并不是对行政法规的直接攻击,而是对顺利达到其行政目的而规定的一定义务(即行政义务)的违背。因而应当根据行政犯的特殊性相应适用与普通刑法的一般原则所不同的行政刑法原则。  相似文献   

19.
慕毅 《中国监察》2011,(2):26-26
2010年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白皮书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基本情况。众所周知,白皮书是一国政府正式公开发表的重要文件,权威阐述有关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问题,代表了政府对某一问题的明确立场。此次白皮书的发表,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态度坚决,立场鲜明。  相似文献   

20.
论行政犯的相对性及其立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犯是客观存在的法律现象,它与刑事犯之间的区别,既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刑事犯具有刑法评价直接性的特点,而行政犯则具有间接性。行政犯内部存在一定的层次差异,可以做典型的行政犯、次典型的行政犯和不典型的行政犯的划分。对行政犯的刑事立法,应当采用集中与分散相协调、统一与明示相结合的模式,必须贯彻积极介入和适度介入的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