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须田政胜  贺琴 《中外法学》1980,(5):77-79,76
<正> 一、前言1979年6月9日与10日,在东京召开了500多人参加的日本环境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日本召开的第三次关于公害与环境问题的大型座谈会。第一次是在1970年3月9日至12日于东京召开的,这是一次有13个国家42位社会科学工作者等参加的《关于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会议是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外围团体国际社会科学评议会公害委员会(委员长为日本一桥大学教授都留重人)主办的。在会议最后一天发表了有名的《东京宣言》。第二次会议,在1975  相似文献   

2.
秦奋 《中外法学》1980,(5):80-81
<正> 环境保护,在确立和平、民主与基本人权,以及克服贫困等同时,它又是人类必须完成的最大任务。最近,随着减速经济的到来,动辄出现忽视环境保护的倾向,反映了国家环境政策倒退的现象。我们正是担心这种现状,才召开了这次会议。通过两天的座谈,分析了日本环境政策,研究了公害审判的结论,讨论了今后的任务。因而发表《日本环境宣言》如下:一、一切国民均享有保持健康、提高福利,以及在舒适环境下生存的权利。绝不允许我  相似文献   

3.
<正> 1979年6月9日与10日,在东京召开了第九届日本环境会议。在这九年的前半期,虽然反映了反公害的舆论,看到了环境行政部门相当积极地开展工作的情景,但是后半期,特别是在最后三、四年,却发生了明显倒退的现象。在石油危机以及能源问题出现以后,高唱"发展地区经济为中心"的词句,叫嚷"处理公害问题,今后再进一步提高"的论调,为公害对策的倒退制造借口。但是,黑白是不能颠倒的,这些所谓理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作为正在严重破坏国民经济生活基础——破坏环境的合法理由。恰恰相反,如果将环境保护工  相似文献   

4.
国外的环境犯罪与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的环境犯罪与立法刘仁文一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犯罪的努力伴随着笼罩全球的环境危机,国际社会对环境犯罪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采取了包括刑事立法在内的诸多对策。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届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联合国环境宣言》,确认了...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7日至813,由日本龙谷大学法学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与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律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中日地方环境执法学术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召开。中日双方10多所高校及环境管理部门的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顾功耘教授赴会致辞。研讨会主要围绕两方面主题展开,一方面是关于我国环境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对策,另一方面是关于日本环境法执行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小兵 《中外法学》1981,(5):76-77
<正> 1980年8月25日至9月5日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召开了联合国第六届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是根据1950年12月10日联合国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继承国际刑法监狱协会工作的决议,决定每隔五年召开一次。1955年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一届联台国预防犯罪会议。这次会议,确认了国际刑法监狱协会多年的工作成就,并通过了被拘留人犯待遇最低标准规则;1960年在伦敦召开了第二届会  相似文献   

7.
<正> 序言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向全世界呼吁:为了保护、保全人类环境,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这次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第二十一款规定:"根据联合国宪章及国际法原则,各国享有按照本国的环境政策,开发本国资源的主权权利,同时对于在自己管辖或者管理下的活动,负有确保不越过其他国家的疆界、不超过本国管辖权的范围,以及不给这一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的责任。"该宣言第二十二款进一步规定:"各国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公害刑法与环境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环境法制经历了从公害防止型至环境保全型的转换,在此过程中刑法也随之发生了由公害刑法至环境刑法的转换。本文以这种历史转换为线索,具体讨论日本刑法在环境保护法制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作用、特征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严海 《经济与法》2003,(10):25-26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直接因素。在公民反公害的呼声日益高涨时,人们普遍认识到传统的以所有权为核心的财产权理论以及侵权理论在环境问题上束手无策。于是,自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发布以来,各国纷纷将环境权这一概念引入法律,开始了环境权的立法实践:或在宪法或环境保护基本法中确认了环境权;或在相关法律中体现了保护公民环境权的内容;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广泛地受理了以保护环境权为案由的案件。开始了环境权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0.
康复 《中外法学》1981,(2):67-75
<正> 一、"公害"一词的由来在日本法律中,最初使用"公害"这一词汇,大约是1896年的《河川法》(1896年4月8日第71号法律。现称旧河川法)。该法第4条规定:"由于筑堤、护岸、治水、清理码头和拖航道,以及其他流水而产生的增进公利,或者为了清除与减轻公害而设置的地方行政官署所确认的河川附属物,除以命命规定者外,一切有关河川问题,皆依本法规定处理之。"  相似文献   

11.
读了原田尚彦的《环境法》后,让我对日本环境政策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日本环境政策独有的特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公害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到80年代日本基本上实现了由"公害之国"到"公害防治先进之国"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的经验,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与行政命令以及民事合同相比,以契约管理的方式解决环境行政领域中的问题,有其独有的优越性与适应性。本文在对日本的公害防止协定的阐释的基础上,从实践、理论、立法等多方面和角度出发,立足本土资源,展现这一管理方式的应然优势,并找到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借鉴日本的公害防止协定的成功经验,立诣于我国环境行政合同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正>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第八期会议的前半期,从1979年3月19日至4月27日于日内瓦召开了六个星期。这次会议是继第一期会议(1973年在纽约召开)、第二期会议(1974年在加拉加斯召开)、第三期会议(1975年在日内瓦召开)、第四期会议(1976年在纽约召开)、第五期会议(1976年在纽约召开)、第六期会议(1977年在纽约召开)、第七期会议(1978年分别在日内瓦、纽约两地召开)召开的。  相似文献   

14.
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二大:第一次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该宣言的结尾处,第一次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六大: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代会1928年6月至7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七大:第一次把“毛泽东…  相似文献   

15.
宋欣 《中国律师》2011,(5):82-83
当前各国对环境问题愈加重视,尤其是在出现跨界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如何界定国家间权利义务关系,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为了强化各国环境影响控制责任这个议题,联合国在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时发表了《人类宣言》,该宣言第21项原则即主张,各国应确保并控制其管辖境内之活动并未对其他国家或境外之地域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6.
4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厅召开了第二次“刑事赔偿问题专家论证会”。这次会议围绕刑事赔偿的性质、违法侵权事由是否由赔偿义务机关确认、侵犯人身权的赔偿范围、侵犯财产权的退赔范围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与去年7月召开的第一次论证会(本刊2001年第9期曾做过详细报道)相比,这次会议有了新的深度,专家们的视角更加开阔,他们在关注执法难题的同时,对导致执法难的深层原因——刑事赔偿的性质也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郭道晖 《中外法学》1999,(3):101-107
<正> 1998年10月27日至29日,第二次法哲学社会哲学亚洲大会在韩国汉城——济州举行(第一次于1996年10月10日—12日在日本东京——京都举行)。此次会议由国际法哲学社会哲学协会(IVR)韩国分会主办。出席会议的有日本、中国、韩国三国的学者40余人。会议的主题是:“在亚细亚多元社会中法的本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8.
日本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俊驹  罗丽 《现代法学》2003,25(1):151-158
公害是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对人们生活环境的破坏而产生的,目前,已成为侵权行为类型中最重要的一种。日本的判例与学说认为,在因环境公害纠纷而引起的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可以以公害为理由请求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和请求停止行为民事责任。这一见解,对完善与发展我国环境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立法和我国环境公害的司法救济制度,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六月五日至十一日,联合国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社会理事会在日本东京隆重召开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立法与组织专家会议。我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应会议筹备处的邀请,委派武大著名法学家韩德培教授和肖隆安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来自日本、中国、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美国、  相似文献   

20.
<正> 1992年4月7日至10日,北京大学法律系比较法和法律社会学研究所主办了一次国际比较法学会议。这是我国在比较法领域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第一次学术会议也同时举行。会议收到了美、加、英、法、德、意、瑞士、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和香港地区的外国比较法学家的12篇论文和我国国内法学家的30多篇论文。会议主题是“比较法学的新动向”。外国学者论文内容主要是有关比较法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国内法学家论文内容大部分是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