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格尔认为,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真正的自由是受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法的限制的自由。所以,自由在法中才能实现。他把这种法的发展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个环节。黑格尔法哲学具有保守与激进、革命与妥协、理智与荒谬三对矛盾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周赟 《河北法学》2006,24(11):9-11
对于黑格尔法哲学这样一个异常庞杂的体系,学界一般认为其大体属于理性主义范畴.然而,正如黑格尔自己所言,欲准确把握其法哲学,就必须将其放在黑格尔逻辑学的背景中进行;在这个前提下,从辨证逻辑角度讲,当我们认识到黑格尔法哲学中的理性主义成分时实际上就意味着其中也必定含有经验主义的成分.欲全面而深入地研究黑格尔法权哲学,就必须对相关的经验主义成分予以充分地关注.  相似文献   

3.
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的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深刻解析法的内涵,以法的本质为基础构建立法理论,精辟阐述司法思想。本文指出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领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认为,法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包括"犯罪"在内的法学概念是从"绝对观念"这个最高的哲学概念经过层层环节推导出来的."绝对观念"经过精神、客观精神、抽象法三个阶段进入不法环节;不法又分为无犯意的不法、欺诈和犯罪,犯罪是不法的第三个环节,是真正的不法.犯罪具有虚无性,犯罪因为对法的否定成为严重的不法,又被法扬弃而恢复到法律所认可的常态.犯罪的哲学根据在于人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绝对不可能被强制的.  相似文献   

5.
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言论自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了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公众人物,如何理性地行使言论自由权,引导和教育普通大众,已经成为理论界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出发,从哲学的视角解读言论自由的深刻含义,并立足现实背景分析公众人物理性行使言论自由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序言》中对“哲学”概念的阐发,对于理解黑格尔哲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黑格尔认为,“哲学”是真理或绝对精神自身发展的全部过程,是通过概念和思辨的思维,以科学体系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辩证发展着的存在本身,不同的哲学体系乃是真理前进发展中的必要环节。黑格尔“哲学”概念在本体论上强调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在认识论上强调主体就是实体,在方法论上认为方法乃是运动着的内容本身的性质。黑格尔哲学由于过分强调必然性,不免带有准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法制建设自 80年代以来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 ,我们在法制建设中也碰到了许多的困难。这些困难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对法律的认识问题。我们对法律的认识存在着许多矛盾和相互冲突的地方。这种不和谐已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 ,在相当大程度上引起了我们思想上的混乱。这个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法制建设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我们在思想上应对法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杨奕华 《北方法学》2017,11(1):5-16
人本法学方法论系以人本主义为研究法学方法论的基本立场,从四个前提假设出发展开论述,引用人本精神之衍生含义十项,分别点出哲学论、现象论、技术论和实践论四个部门的特色,以及通观整体的人本权利义务观。在哲学论,先叙述由神本到人本的思想蜕变,再列出四个先设假定,随后的人性观分成先天的理性和自由两个本性,与后天的互助和道德感两个习性,而美国土产哲学实用主义则是人本法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和研究方法。在现象论,探讨法学与人之存在关系,认为法学之存在与衍化,肇因于法学研究者研究意识之渐觉和时代信念之影响,民主社会的法学方法论之争持现象,可用伞架原理说明之,法学新旧之更迭传承,乃是法律文化之绵延。在技术论,考察法学如何切入挺进研究活动,人生的体验,悟出一套事实─理想─行动的三层面剖析法,法学知识可经由融贯理性与经验获得之,法律虚拟以假充真,可巧妙解决囿于现实的困境,研究技术之提升达到艺术之境,则有赖法学研究者的生活美感修为。在实践论,焦点聚集在研究态度,态度之自来,与法律人七加三的特质、浪漫而中节的胸襟、怀疑主义的精神以及和谐致善的伦理向度关系至为密切,法律研究的实践历程,既能凸显人本精神的人道与人伦,更能揭示法学以人权和人义实现人类共生乐活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著名影片《天使之城》为视野,阐述了西方法哲学的一种价值取向——自由意志,即从哲学的角度上看,自由意志是一个永恒的存在;从法律的视野来看,它可以说是一种生成的存在,因为它是西方社会法治文明所追求的最本质的价值理念,是人性最深刻的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基于特定的"现实"概念,批判了智术师原则以及空洞的形式主义。他没有拘泥于普鲁士的政法现状,而是勇毅地面对法国大革命所表征出来的现代状况,认真考察了其中最明显的两种表现,即市民社会以及否定性的自由,最终站在现代的立场上扬弃了古希腊城邦生活,致力于建构以具体自由为原则的现代法治国。  相似文献   

11.
《管子》法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加荣 《法学杂志》2003,24(6):57-58
《管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有系统理论、体例完备的学术著作。管子所说的“法”是广义的,是各种上层建筑和社会关系的总和。他认为法律与道德在宏观上是一体的;法律与道德都是“理”;法律与道德规范是衡量人的行为的公平尺度;法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王蔚 《政法论坛》2021,(5):151-162
在我国学界的研究视野下,莱昂·狄骥一直被视为将社会学方法引入法学、创设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在公法学体系中,狄骥打破了卢梭以降的"人民主权"学说,在国家和个人中间构造了缓和价值冲突的"社会",平衡自由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狄骥从社会连带事实中发现"客观法",并在法社会学方法变迁中重新定义"国家":从"有机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早期左翼法学的思想逻辑,基于法学职业的内生性,可通过一种人们熟悉的理论路径,即语言及思想的确定性基于历史约定而成,特别是“大多数人”的历史约定,与“弹性”的法条主义相互融贯,形成更易为人接受、且对法律职业及整体社会法律事业更有益的新型法条主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社会学家赫尔曼·坎托罗维茨(Herrmann Kantorowicz)1877年11月18日生于波森。他在柏林的路易森预科学校毕业后,又在柏林、日内瓦和慕尼黑学习法律。1904年他在海德尔堡大学发表了一篇刑法史论文,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07年—1913年他在弗赖堡大学讲授刑法、法哲学和法律史。1923年他被任命为法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关于法理学和法史学的教学 法理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法律价值观和法哲学思考方法的重要课程,在法学教育中具有突出重要的位置。如果我们把没有法律价值观,或法律价值观很不正确,或法律价值观很不牢固的学生送入社会,对学生、对社会都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基于对法理学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我认为法理学教学,应改变目前的做法,把法理学由第一学期上改为高年级上,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利益法学是在欧洲大陆产生的一种法律理论运动,它是社会法学的一个分支。这个运动有大批的追随者,特别是在德国和法国。在德国,这个运动的创始人是菲利普·赫克,传播者有海利·斯托尔、鲁道夫·米勒·埃尔茨巴赫和其他一些人。利益法学是作为反对在本世纪转折时期支配法国法律思想的概念论和形式主义而产生的。概念法学是从存在的法律秩序是无瑕可击的  相似文献   

17.
胡君 《法治研究》2008,(9):12-14
“人本”或“人道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早年法学思想中体现得最为突出的一种法哲学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或称《巴黎手稿》)一书中,马克思集中对异化与私有制度进行了一种历史辩证法的批判,并在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关于“人类自由”与“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刘星 《中外法学》2011,(3):592-608
中国早期左翼法学的思想逻辑,基于法学职业的内生性,可通过一种人们熟悉的理论路径,即语言及思想的确定性基于历史约定而成,特别是"大多数人"的历史约定,与"弹性"的法条主义相互融贯,形成更易为人接受、且对法律职业及整体社会法律事业更有益的新型法条主义。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法学话语的多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法学话语的多面性,主要在于其就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形成的日本因素与根本解决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基本因子,唯物史观与法社会学的话语表达,重点讨论自由主义法学与马克思主义法学分野或合作的种种表象,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作一个初步的阐述。研究20世纪中国法学话语多面性的存在,有助于理解中国近代法理学形成发展的历史经过,从而深入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历史命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的光荣使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意见》全面系统深入地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充分总结和反映新时代中央关于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法治人才培养、高等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实践经验和取得成就的基础上,首次完整、集中阐述了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领导体制、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相关要求和组织实施保障,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论断和新表述,指明了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目标、方向和主要任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院校之一,西南政法大学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加快完善法学教育体系,不断创新发展法学理论研究体系,奋力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而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