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内部就是否应当援引及如何援引外国法等问题出现了重大分歧,争论甚至大大超越了具体案件,逐渐成为公共议题。在是否应当援引方面,支持者以全球化、价值输出以及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回应律师为理由,反对者则以美国例外主义、违反民主原则、语境论及误读误用的可能性和可能导致司法恣意为理由。在如何援引方面,保守派大法官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规定。在援引效力方面,主张借鉴者认为外国法构成了有说服力的权威。美国的经验说明,以具体制度或法律问题为起点,就法律移植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及优劣得失展开的讨论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旦我们在日常公证接待中遇到涉外继承问题,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该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在我们办理涉外继承公证时一般会适用到的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等。  相似文献   

3.
<正> 一在苏联、东欧各国法律制度中,当适用外国法律规范时,与国内法相比,外国法在一定程度上被不同对待。此如,国内法被直接适用,外国法则要求对冲突规范进行解释。适用外国法的结果可被公共政策的解释所排除。在国外法律规范内容不能确定的某些情况下,适用的法律能被知道和证明。从民事诉讼的角度出发,外国法不能被平等对待。在司法程序的全过程中,即使法官通晓外国法的内容,并具有适用外国法的经验,同样会有许多麻烦,如最高法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即法律精神、法律制度和法律意识,其中人本主义的法律精神是依法治国的本质,法律制度建设与实施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自觉的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的落脚点与归宿,三者之间是互依互促关系。  相似文献   

5.
日本法律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法律文化的含义目前,在日本对法律文化(亦称"法文化")虽尚未形成一个比较统一、完备的概念,在法学教科书和法学辞典中也找不到这个词以及关于该词的解释、说明,但法学界对此已作出许多有益的探索,发表了一些专著和大量的论文。从这些著作和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学者对法律文化的含义大致有四种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认为,法律文化表示的内容虽然主要是法律制度、设施等,但基本精神植根于人们的观念、意识中。东、西方法律制度之所以不同,是由于法律所得以产生、发挥社会功能的文化背景不同。而这种文化背景的一个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基本的因素,就是人们的法律意识或法律观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  相似文献   

6.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法律意识.一般由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等要素整合构建,其中.法律信仰是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也是对社会成员进行法制教育的核心。法治理念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之中、引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相关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想认识的总称。法治理念源于法律意识.又高于法律意识。提高法律意识是树立法治理念的根基。因此。要树立法治理念,必须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执政党和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7.
现代民法学研究认为,继承是指在公民死亡时,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近亲属,按照死者生前所立的有效遗嘱或者法律的规定,依法取得死者所遗留的合法财产的法律制度。在继承法律关系中,继承的主体为继承人和被继承人,继承的客体是死者所有的财产,继承人继承遗产的权利称为继承权。这一概念所揭示的现代意义之继承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一个社会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教育无疑是重要的。但这还不是问题的根本。问题的根本要从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去寻找。因为经济的力量终究是最终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9.
一、转继承的概念和内涵 转继承又称转归继承、连续继承、再继承,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实际接受遗产前死亡的.继承人有权实际接受的遗产归其法定继承人继承的一项法律制度.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称为转继承人.于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继承人称为被转继承人。  相似文献   

10.
<正> 海峡两岸人民来往日增,讯息渐通,产生了许多民事案件。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讨论海峡两岸人民继承的若干问题,探讨如何合理地维护两地人民的权益。一、海峡两岸的继承制度要处理海峽两岸人民的继承问题,首先必须要了解两地的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11.
具有共同的东方文化背景.又都选择了大陆法的法律体系.中日两国在公证制度方面有着许多相通的东西.在我国公证制度建设完善的过程中.具有百多年历史的日本公证制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人们有各种证件,员工证、学生证、保险证、驾驶执照等等,但就是没有全国统一的有法律意义的身份证. 日本人没有身份证的最大原因可能在于他们很少迁移这个特性上.绝大多数日本人一辈子在一家公司工作,住在同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13.
此文乃松尾浩也于日本《刑事诉讼法》施行60周年之际对于日本刑事程序法的百年回顾与未来展望。其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治罪法》、前旧《刑事诉讼法》(明治年间)、旧《刑事诉讼法》(大正年间)的历史进程,对三部旧法对日本刑事诉讼法制的基础性建构予以肯定;第二部分梳理现行《刑事诉讼法》(昭和年间)的成立过程,就该法施行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及化解方式进行详细介绍;第三部分对刑事程序法的三个不同未来的发展时期阶段表达了相应阶段的制度期待与进路预见。最后,作者提出,刑事程序的表面色彩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其底面却是不变的当为日本刑事程序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嬗变脉络。  相似文献   

14.
法律冲突是国际私法领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简单地说就是法律适用上的冲突,即受法律支配的事实或法律关系与几种法律制度相联系时,适用哪一种法律制度中的规则。随着国际民商事交往的日益增多.继承公证中的涉外因素逐渐增多,同一个继承法律关系可能同时适用不同国家的法律,而各国的继承法律制度又存在差异,因此同一继承法律关系适用不同国家的法律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这直接导致了涉外继承公证中的法律冲突。  相似文献   

15.
孟子、荀子都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对孟子的法律思想多有继承,但同时又对孟子的法律思想进行了发展。本文立足于传统法律思想宝库,通过分析荀子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及在此基础上的发展,从中提取其具有合理内核的法律思想,为现在的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继承是一种将死者生前的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移转给他人所有的民事法律制度.对继承法律关系的分析主要基于以下三大要素:死者即被继承人、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即遗产、他人即继承人。继承公证正是基于对上述三大要素的分析.以证明继承人继承行为、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具体到保险继承公证就是解决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即保险继承公证中的被继承人的范围、保险继承公证中继承的客体、保险继承公证中继承人的确定。  相似文献   

17.
由嵘 《中外法学》1990,(3):40-44
<正> 一、民法法系的形成法系是法律制度的一种分类方法,其标准或根据是这些法律制度的某种共同特征或传统,也就是说,把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传统的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划分为一类法律。民法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法系,其历史长、分布广、影响大,十三世纪欧洲复兴罗马法时期即已开始形成。这个时期欧洲大陆上一系列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由于罗马法复兴运动而具有了明显的共同特征或传统。其标志如下: 1.各大学均讲授罗马法,各国法学家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瑞典的法律渊源从11世纪晚期起,瑞典就完全受到宗教法、罗马法和更普遍地受到欧洲大陆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受罗马法的影响中,特别受到日耳曼波罗的海沿岸各贸易城邦所接受和实行的那部分法律的影响。但是尽管这样,原来日耳曼法律的一些模式,特别是与司法  相似文献   

19.
<正> 日本人多国土小,加上工业的发展,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给城市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为了使城市的发展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日本制定一系列关于国土利用、城市规划的法律,对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各项设施的完善以及城市土地开发事业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这些法律制度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中世纪共同法的概念共同法(ius commune)并非一个简单的概念,有时共同法也称为共同学术意见。它是因时间地点的变化而由地方习惯法同封建法、以修正与解释的形式所呈现的罗马法、教会法与商人法共同结合的复杂结果。共同法是始于12世纪文艺复兴的法律与法学新发展的高峰。在单一的法律制度作为民族国家之组成部分成为主导时,共同法也是在16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