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是加害与被害之间互动的产物,对知识产权犯罪的研究应当引入被害人责任的视角.通过对知识产权犯罪单位被害人的调查,分析被害人对被害现象产生的影响,指出通过被害预防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康树华 《中外法学》1988,(2):40-44,34
<正> 作为被害人学研究对象的"被害人"扩展到何等范围?或者当研究"被害人"时在其方法上有何特点?以及对被害人所进行研究的学科可能建立独立的学科吗?抑或只将其限于犯罪学范畴之内?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时至今天各派仍在争论。在我国近年来发表的文章中,对被害人学也有所提及,引起一些读者对此极大兴趣。因此,我们想就"被害人学"最基本概念以及最近的动向等问题,稍加介绍。  相似文献   

3.
赵国玲  王海涛 《河北法学》2007,25(11):22-30
在对1387例自然人和591例法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探讨著作权犯罪被害人的相关被害特征、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被害人对被害发生的促成性因素、被害人对其自身责任的认知状况、被害人被害之后的权利维护等问题,并从对被害进行控制的角度检讨现行的知识产权政策,力图以被害人为中心构筑控制著作权被害和保护著作权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犯罪被害人被害后的困难处境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犯罪被害人需要救济和帮助。对犯罪被害人的救助不能仅依靠个别机关或个人,需要在国家和全社会公同努力下,对犯罪被害人救助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机制。本文对犯罪被害人救助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璇  李波阳 《法制与社会》2011,(16):257-258
通过对犯罪行为中被害人责任程度划分,分析被害人被选择标准、被害原因及犯罪被害人的被害人化,探讨以犯罪人为中心的现行刑法的缺陷及研究被害人过错对准确定罪量刑的意义,提出被害预防和打击犯罪的建议,使之在反犯罪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犯罪被害人学出现之前,学者们对犯罪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犯罪人"身上.在加害与被害互动理论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转向在犯罪现象中与犯罪人有着某种互动关系的被害人身上,犯罪被害人学应运而生.没有被害就没有犯罪,在很多情况下,被害人自身所具有的被害性(尤其是特殊被害性)会加功于某种被害情境的营造,最终促进了被害的发生.被害预防是与犯罪预防优势互补的预防体系,从被害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减少被害性因素,使潜在的犯罪被害人和重复被害可能性的被害人免于被害或重复被害.  相似文献   

7.
论被害性、犯罪动机与被害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赛宜 《政法学刊》2011,28(2):35-38
被害人的被害性是指在犯罪过程中与犯罪的发生有关的条件中属于被害人的各种条件的总括,被害人被害性成为犯罪人挑选被害人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被害性对犯罪动机的形成、发展、变化都有着重要影响,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犯罪动机的发生、发展、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被害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8.
犯罪被害人及其补偿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一、被害人学的意义所谓被害人学,是以科学地探讨在犯罪发生时,被害人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被害人的态度与诱发犯罪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加害人和被害人之间处于什么样的关系等为目的的学问。迄今为止的犯罪学完全专注于作为加害人的犯罪人,从心理学、精神医学、生物学、社会学的方面来研究犯行,几乎没有人注意到犯罪被害人的情况。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海德希出版了《犯罪人和被害人》一书,之后,人们便开始关心犯罪发生时被害人的作用。在我国,精神医学者及法学者等之间也掀起了研究被害人学的热潮。被害人学的兴趣,起初仅限…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从犯罪人的角度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忽视了被害人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重要作用。被害预防是社会和个体为免遭犯罪侵害、防止被害现象产生而采取的一切阻遏、减少被害可能性的对策总和。被害预防分为被害前、被害中以及被害后预防,必须把被害预防和犯罪预防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遏制日益增长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论知识产权犯罪被害人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应当使我们对知识产权犯罪被害人的保护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在对知识产权犯罪被害人的特征、被害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犯罪被害人保护的措施 ,以期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1.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猥亵儿童等性犯罪是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在我国刑事性被害人所获民事赔偿甚少,本文精选刑事性被害人民事救济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总结近年来刑事性被害人民事救济的新问题,也许对完善我国刑事性被害人民事救济的体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的犯罪预防理论主要致力于消除犯罪人因素,但世界范围内高涨的犯罪率证明这条道路艰难而且成效甚微。随着近年来出现的"重新发现被害人"的潮流,在刑事法领域考量被害人因素的动向日趋明显,从犯罪被害人的角度预防被害以控制犯罪,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从被害人的角度预防被害,就是在研究被害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的以被害人为核心的防范犯罪被害的各种措施。实践中的很多案件中,被害人虽然未被视为犯罪产生的原因,但被害人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论犯罪被害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犯罪学只研究犯罪和犯罪人,而忽视了作为其产物和对立面的被害和被害人。这样研究犯罪现象、犯罪成因及其预防,其结论只能是片面的。此为犯罪学的一元研究时代;二次大战后,从传统犯罪学母体中分离出一门新学科——被害人学,从而使犯罪学研究建立在加害—被害、犯罪人—被害人二元互动的双轨之上,为分析犯罪现象、查找犯罪原因以及设定犯罪预防,奠定了更为科学的理论基  相似文献   

14.
强奸犯罪是以女性为加害对象的一种野蛮的暴力犯罪.我国对强奸犯罪的研究多局限于探讨犯罪的主客体、主观客观要件以及刑事责任理论等内容,而缺乏从犯罪学角度对强奸案件规律的大规模实证研究.本文在对北京大学法意实证案例库中来自全国26个省级行政区的71个强奸案例中的149个被害人和108个加害人,运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后,试图揭示强奸案件中存在的一些内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庄翎 《法制与社会》2012,(15):203-204
当前我国校园暴力的防控政策是以犯罪人为中心设计,围绕控制犯罪人以减少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尚没有认识到加害与被害之间的互动关系及该互动关系对学生被害产生的影响,更无从考虑被害控制的可行性.本文以校园暴力犯罪中学生被害人问题为切入点,从两个层面即保护潜在的被害人与援助现实的被害人,对校园暴力的被害预防对策提出了自己的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16.
李帅 《法制与社会》2013,(29):25-26
传统的犯罪预防基本都是以"犯罪人"为中心而开展的,这忽略了"被害人"在犯罪预防中的重要作用,对于犯罪预防的研究和实践是十分不利的。本文首先对犯罪被害人的基本要素进行了分析,理清了犯罪被害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然后对被害人角度犯罪预防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探析,对被害人角度犯罪预防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相关理论依据,最后归纳总结了被害人角度犯罪预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刑事被害人学理论出发,分析了女性被害人所具有的与男性被害人不同的特点,具体阐述了其在被害的数量、种类、危害后果等方面的独特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探讨了刑事诉讼中对女性被害人的损害赔偿问题.这对于预防与减少女性被害,保障女性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的是无被害人犯罪的刑事立法政策,探讨无被害人犯罪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问题,也涉及对无被害人犯罪的行政制裁以及社会政策的评析,通过论证,得出处理无被害人犯罪应该采取"轻轻重重"的理性政策,并在该政策的指导下,对我国无被害人犯罪的刑事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东莞地区五年来1650件重大刑事案件的犯罪类型、犯罪性质、犯罪主体情况及其家庭结构、经济状况以及刑事被害人被害事实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刑事法律规定的对刑事被害人损失进行救济的手段作用非常有限,绝大多数刑事被害人根本无法得到救济.这不仅使刑事判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刑事被害人群体的司法需求,也影响到司法判决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更加深了刑事被害人作为维权的弱势群体与政府或国家机关之间的矛盾,引发出刑事政策观念层次的矛盾和冲突.在刑事被告人经济能力有限刑事被害人获赔落空的情况下,由国家对刑事被害人弱势群体进行救济就显得特别必要.  相似文献   

20.
被害人的特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方元 《行政与法》2006,4(7):121-123
不论是在刑事实践中,还是在刑事理论中,人们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犯罪人的身上,总是在讨论犯罪人在生理、心理或其他方面的特征,来寻求犯罪人的犯罪动因,却往往忽视了另一个重要的当事人——被害人,忽视了被害人在“犯罪——被害”这一互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针对这个问题,归纳出被害人的一些本质特征,而这些本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甚至是左右着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