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诉讼法》修改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标志着当代中国"人治时代的终结"和"法治时代的开始",意味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1〕中国的《行政诉讼法》还创造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良好声誉的制度,这一成绩足可珍视。因此,在修改《行政诉讼法》的过程中,应当在坚持保留现行《行政诉讼法》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处理的是我国当前社会较为特殊的纠纷——行政纠纷(行政争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行政争议数量在我国日益增多。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002—2007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47万余件。从总体上看,行政争议呈现增多的趋势,这反映了社会利益格局日益多元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第3条第2款规定了我国行政诉讼体制的现行模式: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这种模式既不同于英美法系由普通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模式,也不同于大陆法系专设行政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模式。普通法院模式和行政法院模式各有利弊。一般认为,普通法院模式之利有三:其一,独立性强:至少在形式上不从属于  相似文献   

4.
<正> 一、《行政诉讼法》是司法审查法迷醉于概念而不是问题之中,是象行政法学这样的应用学科的大忌.说《行政诉讼法》是司法审查法,并不是为了改换一个称谓,而是因为这一说法更有助于把握其精髓. 1989年4月4日通过的《行政诉讼法》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与我们已熟知的《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比较,至少有着下列重要不同:(1)它确立的是一种国家权力对另一种国家权力的监督制约制度,即法院  相似文献   

5.
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该法于同日以国家主席令的方式公布。第二天,本刊编辑部和北京大学法律系行政法教研室联合召开了行政诉讼法座谈会,到会的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等大专院校的教授、学者,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北京市人民法院的有关员责同志。参加会议的还有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国法学》杂志的有关同志和有关大专院校的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共五十多人。座谈会发言踊跃、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蒋朝阳同志整理的座谈会部分发言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李辉 《法人》2014,(12):70-72
正法乃治国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首次大修的《行政诉讼法》迎来一片点赞声,接下来需要关注的问题是,法律颁布实施后,是否能够得到较好的实施?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该决定自明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行政诉讼法实施24年来的首次修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三难"催生新行政诉讼法现行行政诉讼法是1989年4月4日由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自199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行政诉讼法的出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实施以来,在解决行政争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目前的《行政诉讼法》逐渐开始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和缺陷,尽管我国目前《行政诉讼法》的相关思想和理念还在,不过其中很多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社会政治发展的需求,因此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完善和修改.本文从行政诉讼法所作出的修改亮点与缺陷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法》第52条第1句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流行于行政法学界和实务中的"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据法律、法规"之说就源于此处。何为"依据"?在《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原旨中我们没有看到特别说明。〔1〕在行政法学理上有一种较为权威的解释是,"审判依据,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衡量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尺度。"〔2〕因《行政诉讼法》第53条的"参照规章"有"对不符合或不  相似文献   

9.
高国政  陈寒枫 《中外法学》1989,(2):53-54,64
<正> 提交全民讨论的《行政诉讼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对行政诉讼中的审判组织、回避、诉讼代理人、证据、开庭审理程序、起诉人逾期不执行的强制执行程序、涉外行政诉讼等没作规定。这些没有规定的事项,适用有关民事诉讼的法律规定,即适用《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规定。因此可以说,现在的"草案"是不完整的。我们认为应制定一部完整的《行政诉讼法》,因为: 一、从理论上说,行政诉讼关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由公民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民法院立案受理的民事与行政交叉案件数量逐年增加,而现有关于民事与行政交叉案件诉讼、审理、执行的法律条款及司法解释较少,可操作性不强,民事与行政交叉案件审理的现实需要和现有法律法规缺失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本文探讨了以构建"二审合一"审理模式为基础解决此类案件审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特色行政法院制度的具体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智敏 《时代法学》2010,8(3):56-60
深化行政审判体制改革,引入行政法院制度,摆脱行政审判困境,已成为我国行政诉讼研讨的热点问题。在行政法院制度的具体建构上,我们必须结合基本国情,遵循司法独立、司法统一和审判专业化原则,建立隶属于司法系统且独立于普通法院的行政法院。同时设计好组织体系、人事、经费、行政法官等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行政诉讼法》即将于今年十月一日正式施行之际,中国首届行政法高级法官培训班的部分学员就该法的实施问题举行笔谈。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实施,本刊将继续发表有关《行政诉讼法》的实施问题的文章,欢迎读者投稿 。  相似文献   

13.
一、修订导向《行政诉讼法》是行政诉讼活动的基本制度规则。《行政诉讼法》的修订应当按照科学的新发展观审视和设计行政诉讼制度,力求最大程度地消除旧发展观及其政府作用的影响。修订《行政诉讼法》工作的基本着眼点,应当把处理政府发展措施引起的行政争议作为重心  相似文献   

14.
江必新 《人民司法》2012,(19):13-18
当前行政审判热点难点问题较多,行政争议的实质性解决是其中的一个。这里重点探讨三个问题:第一,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提出的背景及意义;第二,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的基本路径;第三,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一、提出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命题的背景及意义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是最高法院最近几年特别强调的一个命题,围绕这个命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  相似文献   

15.
编辑提示:构建行政、民事争议交叉案件审理机制,是当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期特别策划特约专家、法官对如何解决当下面临的困境、完善相关法制、架构合理的审理机制等问题加以分析,以期有益于实践。  相似文献   

16.
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诉讼主管机关分别代表了普通法院模式和行政法院模式。两者在设置的理念上体现了分权和制衡的思想,在功能上体现了控权与维权的平衡,在运行中发展了行政判例制度,较好地实现了行政审判的独立性与专业性的协调统一。我国在行政诉讼制度的改革中应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强化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对公民权的救济,满足行政审判的独立性要求,顺应行政审判专业化的趋势,并在司法实践中逐步发展行政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的受理难、审理难、执行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法院、行政机关从公共利益的维护者蜕变为理性选择的经济人,为逃避责任而选择不受理案件、不出庭应诉、不改变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法》新增的第3条中规定的行政案件受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修改的第26条中规定的行政复议机关作为共同被告三项制度都是专门针对此类逃避责任的行为而进行的责任强制,力图通过强制承担法律责任的设计,恢复其作为公共利益代表者的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18.
“民告官”是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改革开放到现在30年,最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市场,另一个是法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就市场而言,主要涉及经济改革,当然要建立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知识产权的刑事案件由刑事审判庭适用刑事诉讼法审理,民事案件由民事审判庭适用民事诉讼法审理,行政案件由行政审判庭适用行政诉讼法审理,这样一种“差序格局”,无端耗费审判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但裁判尺度不易统一,而且给当事人造成诉累。为此,一些有识之士指出:“由知识产权庭或相应的知识产权法院,越出‘民事审判’的范围,一并审理涉及知识产权的行政与刑事诉讼案件,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国际惯例”,“而认为‘民’三庭却受理涉知识产权的行政、刑事案件超出了‘民’的范围,名实不符,正是较典型的因名废实,也与WTO难以接轨。”将法院涉及知识产权的民事、刑事和行政审判职能统一于一个审判部门,避免以‘大民事“大立案“大执行’冲淡和分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力量,影响人民法院审判职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也是规范行政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现行行政诉讼法的制定施行标志着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全面确立,但经过二十三年的司法实践,其与当前社会发展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不断增多,其中,有关检察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的职能作用问题就亟须进一步明确。目前,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工作已提上议程,为深入地探寻行政诉讼法修改的立法方向,强化检察机关行政检察监督职能,本刊特邀请专家学者,以"行政诉讼法修改与行政检察监督职能的完善"为题,对行政诉讼法修改与行政检察监督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