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理论学习》2008,(7):F0002-F0002,I0001
与宝岛台湾一衣带水的福建省晋江市.面积649平方公里.人口103万。在这古老而年轻的热土上,活跃着一支朝气蓬勃、战斗力强的财政队伍——晋江市财政局。“学习、干活、干净、奉献”.是他们的行为准则,勇于开拓、乐于奉献是每个人心中永不迷失的指针。  相似文献   

2.
显龙 《党建文汇》2002,(10):13-13
“世界台湾人大会”于2000年12月在美国成立,是目前台湾以外最大的“台独”团体。去年3月18日,即在陈水扁当选“总统”一周年之际,“世台会”就曾广罗世界各地的“台独”分子聚会台湾,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并在会议期间组织了以所谓“全球台湾人站出来,3·18疼台湾、爱台湾”为主题的大游行。上演了一出“台独”势力丑态百出的闹剧。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台湾的侵略历史形成了日本的“台湾情结”,并且与“台独教义”具有耦合性;在新时期台湾问题关系到日本根本的国家利益;当前日本以美日安保机制为支点公开介入台湾问题。中国必须针对日本在台湾的新动向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持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会议或活动中,常听主持人和发言者在正式讲话之前。口中先冒出个“尊敬的×××长”,以示对到会重要人物的“尊重”。有的人,一个“尊敬的”连着一个“尊敬的”,一口气说出几个乃至十几个“尊敬的”;  相似文献   

5.
刘淼 《理论学刊》2006,(8):109-111
近来看到台湾综合研究院战略与国际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洋培博士题为《从欧美经验谈台湾应如何建立自主之历史价值观》(以下简称“《从》文”)的长文①。通观该文,深感作者显然是站在“台独”立场上,解构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试图从历史学的理论上建构“两个中国”;解构了两岸人民同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都是中华民族一部分的民族观,代之以建构台湾岛内的“想象的共同体”观;解构了“大中国史观”,试图建构“台湾主体观”;解构了台湾传统的史学价值观,建构了以相对主义为特征的“台湾自主历史价值观”。本文试图站在客观公…  相似文献   

6.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向来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恪守中美两国政府达成的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即所谓的“三不政策”;另一句话是严格遵守《与台湾关系法》,反对海峡两岸任何一方单独改变现状。小布什政府上台以后,继续反对中国大陆对台动武,但也明确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奉行两岸“平衡政策”。布什政府多次强调,台海两岸必须用和平方法解决争端,也多次在重要外交场合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按照美国政府的设想,台湾问题应该保持“不统、…  相似文献   

7.
组人 《党建文汇》2008,(1):17-17
台湾《中国时报》针对岛内二三十岁青年(“80后”)的民调显示,60%的人认为台湾大专教育没有竞争力,39%认为自己竞争力不如大陆年轻人。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学生不知道台湾“外交部长”是谁;新闻系学生天真地以为实施“朝贡”制度能让台湾“独立”;一位青年说,他是台湾人,“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大陆的事”。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由单纯武力解放台湾变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两制”,只有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政策 ,中国政府才能和平进行统一。国际上反华势力提出 ,只有中国政府和平统一 ,才承认“一个中国”,实质上是让中国政府放弃使用武力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正是保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9.
宗和 《廉政瞭望》2014,(22):52-52
根据台湾的“人民团体法”规定,设立政党前应该先召开成立大会,并在会后的30天之内,具体检具章程、会员名册等,向台湾“内政部”申请备案。而审件的第一关,就是党名。 党名雷同也雷人 政党的设立大都有政治色彩,因此众家党主席们最爱的党名,就是“中国XX党”或“台湾XX党”。粗略统计,党名有“中国”的政党约有56个。有“台湾”的则有43个。其中第一个在党名中带有“台湾”字样的政党,是成立于1990年3月18日台湾原住民党。  相似文献   

10.
金志宇 《党史博采》2022,(10):54-58
<正>1955年4月,参加亚非国家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乘坐的印度民航“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被炸坠毁。炸机案件发生前后,国共双方在隐蔽战线上展开激烈较量,美国、英国、印度的情报机关也参与其中,使得案件的侦破更为曲折复杂,成为引发国际舆论界关注的焦点事件。台湾特务积极蓄谋实施暗杀“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案,是由台湾“国防部情报局”策划实施的。台湾特务机关实施此案,蓄谋已久。1955年1月上旬,台湾特务机关“中美联合工作总部”派黄姓和邓姓两名特务到香港,同国民党“保密局”(当年3月改称“情报局”)在香港的特务组织一起策划针对中共的破坏行动。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大事     
美俄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12月1日,美国务院发言人鲍彻明确表示,美国反对举行任何会改变台湾现状或走向“台湾独立”的公投。他还敦促陈水扁信守其“四不一没有”承诺。12月2日,俄外交部就台湾公投问题发表声明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俄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中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败逃台湾后,面对当时“台独”分子的猖獗活动,毫不手软,坚决镇压。 日本投降后,岛内出现多种“台独”势力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正式收回宝岛台湾,日本当局及驻台的军政人员对此极不甘心。为了继续操控台湾,在原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的策划下,日本人组织成立了一个“台湾自治委员会”,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台培养的一些汉奸和暴发户网罗进该组织,并策动他们谋求“台湾独立”。  相似文献   

13.
刘宏 《党建文汇》2002,(16):12-12
蒋氏父子在台湾主政时期,在对外关系上强调“汉贼不两立”,即凡是与大陆建交的国家,台湾必然会和它“断交”。这样到了1988年,台湾的“邦交国”数目下降到22个。  相似文献   

14.
1967年1月3日夜,南京的江苏饭店爆发了一场流血事件,这是“文化大革命”爆发以来江苏的第一起大规模的武斗事件,直接影响了江苏省、南京市的政治形势。现在,虽然那场祸国殃民的“文化大革命”早已结束,“一&#183;三事件”也过去了40年,但由于我们对“文革”历史研究得不够,即便是经历过那场灾难的人们,也很难清楚“一&#183;三事件”的真相。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两党关系恶化。1968年起,中苏边境紧张气氛增加,冲突规模明显增大。“文革”爆发后,台湾当局认为是反攻大陆的“天赐良机”。但是美国对此避而不谈,还有意冷落台湾当局。台湾当局企图寻求新的盟友,苏联也希望借台湾来牵制大陆。在这种背景下,台湾与苏联开始了秘密接触。投石问路1968年10月11日,在东京的一个俱乐部里,名叫维克托·路易斯的英国《伦敦晚报》记者,见到了台湾驻日本“大使馆”新闻参赞卢为,要求访问台湾。但是路易斯持的是苏联护照,卢为鉴于其身份敏感,不敢做主,报告了台湾“驻日大使”陈之迈。陈之迈指示卢…  相似文献   

16.
选后看台湾     
大家所关注的台湾“二合一”选举,亦即台湾第五届“立法委员”和第十四届“县市长”选举,已于2001年12月1日结束。这次选举对台湾未来政局走向、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十分关键,对两岸关系发展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台湾选举之后,总的看,台湾政局继续动荡不安,两岸关系的僵局短期内难以缓解,岛内经济将会持续衰退,增加了对台工作的复杂性,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亿骨肉同胞的如此隔离 蒋介石在对国民党进行“改造”的同时,又在台湾执行了建立戒严体制,强化对台湾人民的专制统治。1949年5月19日,国民党在溃退到台湾的前夕,陈诚颁布“戒严令”,在台湾境内执行戒严,封锁各港口,限制出入境,对台湾实行“动员戡乱非常时期”军事管制。国民党逃台后,1950年4月26日,蒋介石修订颁布“惩治叛  相似文献   

18.
霞飞 《党史纵横》2004,(9):10-14
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虽然是一对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可是,在台湾问题上他们都反对“台独”。蒋介石曾多次打击“台独”势力,维护台湾的主权,毛泽东更是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台湾的努力。可是尽管如此,在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上,两人却有着根本的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坚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蒋介石却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然而,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着共同性,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光绪乙末年5月初产生于台湾的“台湾民主国”,是中日两国民族矛盾激烈冲突、在台湾这一特定省份发展到不可调和地步的产物,它的成立极大推动了乙末台湾抗倭保台斗争的蓬勃开展。“台湾民主国”既非脱离祖国———中国而建立的“独立国家”,也非近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相似文献   

20.
七、国民党退踞台湾后 ,对陆岛两地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当 ,是引发事端和丧失执政地位的重要诱因国民党在处理大陆与台湾民众关系问题上先后采取了两个绝对不同的错误政策 ,先是推行“省籍歧视政策” ,排斥与压制台湾本土人士 ;后又大力推行所谓“本土化”方针 ,排斥大陆赴台人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