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纪桥》2008,(12)
亚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青年亚文化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方法的传播起着渲染、扩展与教化作用,使犯罪手法得以四处蔓延,很多犯罪与社会越轨行为都是在犯罪亚文化推动下滋生和蔓延的,是犯罪亚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亚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青年亚文化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方法的传播起着渲染、扩展与教化作用,使犯罪手法得以四处蔓延,很多犯罪与社会越轨行为都是在犯罪亚文化推动下滋生和蔓延的,是犯罪亚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青少年犯罪已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成为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据有关职能部门统计,我国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也呈不断上升趋势。面对严峻的犯罪形势,家庭、学校、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以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成因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特点呈现出年龄越来越小、手段越来越残忍、动机越来越简单等特点.青少年犯罪与社会环境、不良文化传播、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入手,共同关注青少年成长.  相似文献   

5.
牛兰英 《唯实》2009,(12):68-70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就业困难引发的失业、各种价值观的相互激荡、网络不良文化的渗透等,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青少年犯罪的临界心理进行分析,由此提出对策,以促其犯意的良性转化,减少青少年犯罪,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犯罪主体高度智能性、犯罪客体多元化、犯罪手法多样性、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等特点,已经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应从诸多方面对青少年网络犯罪加以法律规制,包括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加强对网络场所的执法力度、加强网络执法队伍及执法人员水平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7.
欧洲的PUA亚文化,传入我国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具有犯罪亚文化的特征。其以婚恋服务行业为中介,利用社交软件,通过设计好的套路诱骗女性,达到其发生两性关系的目的。该犯罪亚文化蕴含着“男尊女卑”“物化女性”的消极腐朽思想。PUA犯罪亚文化之所以盛行,与当前社会单身群体增加、性别不平衡、“男高女低”婚恋模式广为接受以及相关法律规范欠缺不无关系。通过互联网管控遏制PUA理论传播,提高婚恋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PUA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前,人们将青少年犯罪、吸毒和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至25周岁的人违犯同家法律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依法应受刑事惩罚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万红燕 《求实》2003,(11):56-58
党和国家历来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重视以法律手段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本文着重论述家庭不良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不良个性的形成是家庭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问题家庭对青少年个性影响的模式 ;家庭心理治疗是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征文启事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有学者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新世纪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且青少年犯罪年龄更趋于低龄化,犯罪性质更趋于恶劣,犯罪情节也更趋于严重。如何有效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犯罪社会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从青少年犯罪的新的特点和趋势,即新的动向变迁谈起,以便探寻到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进行治理的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新世纪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且青少年犯罪年龄更趋于低龄化,犯罪性质更趋于恶劣,犯罪情节也更趋于严重.如何有效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犯罪社会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从青少年犯罪的新的特点和趋势,即新的动向变迁谈起,以便探寻到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进行治理的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虚拟环境下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军强 《世纪桥》2008,(3):155-156
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个人电脑的迅速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在虚拟环境下,由于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网络犯罪形势日益严峻,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强化网络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环境入手,提出搞好社区控制,预防青少年犯罪,进而遏制青少年犯罪的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存续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由于社会诸方面原因,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见凸显,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犯罪,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吴静 《当代党员》2006,(12):56-58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未成年人犯罪正从依附型转向独立型了。”近日,记者从广州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年会上了解到,广州市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年龄趋于低龄化,14岁至16岁为犯罪的高峰年龄段,团伙犯罪明显,涉案未成年人多为外来人口。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迅速增多,成了覆盖面广而又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有许多人也因此把青少年犯罪与毒品泛滥、环境污染以及愈演愈烈的恐怖犯罪一起被称为"四大公害"。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大难题。通过调查青少年犯罪与网络的关系,分析在网络社会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对待网络的负面影响,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引发的生态犯罪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显性社会问题。由于生态犯罪的收益大于生态犯罪的成本,生态犯罪的发生率大于生态犯罪的发现率、查处率和死亡率,这是导致生态犯罪发展蔓延的原因所在。惩治与预防生态犯罪应当"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并辅之于刑罚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