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对法律行为的不同认知 现代语境中的“法律行为”一词,最先来自于大陆法系的民法学领域。此前罗马人的法律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行为理论,但是,由于罗马法上已存在大量的关于契约、婚姻、遗嘱之类的“私法行为”规范,因此可以认为,在法律实体上罗马人早已制定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关于“法律行为”的许多具体制度,这在罗马私法体系中表现尤甚。由于在西方社会成长起来的“私”,  相似文献   

2.
侵害合同债权属于侵权行为中的“侵权之债”,“合同债权”受到侵犯应当从“侵权法”角度寻找法律基础。从一起“一企二卖”的企业产权纠纷案件可看出,我国目前侵权行为方面的规定太概括,不够明确,造成适用困难,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行为类型化是我国侵权法立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一、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主义的起源与发展现代民事诉讼制度及其当事人主义诉讼法学理论 ,是人类社会自法律产生以来诉讼法律文化进步的文明成果。人类社会早期的部落或民族中的个体 ,其利益在受到侵害时 ,只能凭借部落或个体的力量进行私力救济 ,其表现形式是“以牙还牙”、“同态复仇”等。这种方式并不具有后来法律运用方式的要素 ,它是自然界中生存竞争在人类社会中的类似物。随着社会的日益分工和生产力的逐渐发展 ,社会中出现了阶级 ,随之便产生了国家和法律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救济方式 ,即以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国家权力进行干预的公…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以初中级日语学习者为对象,针对学习者作文中自称词“私”的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自我介绍文属于相对特殊的文体,一般日语母语者在自我介绍文中很少使用“私”这样的自称词。但与此相对,在El语学习者的自我介绍文章当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私”。学习者自我介绍文中“私”的过多使用,不仅是因为汉语母语的影响,更是因为学习者文章中主语、主题表述方式不正确,视点表述不一致,日语中省略表达方式没有掌握等。另外,也与学习者写作水平不高,语法错误较多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严重危害社会的“第三者插足”现象,仅仅依靠道德调整是远远不够的,应借助法律手段对“第三者插足”行为进行惩罚,将其明确界定为侵害配偶权的民事侵权行为,并辅之以相应的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6.
准中止是不具备中止成立的条件犯罪行为,但却按照中止处罚的情形。在实践中,准中止一般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由被害人或第三人阻断因果关系而形成的准中止;另一是由犯罪行为的性质阻断因果关系而形成的准中止。准中止犯理论符合我国中止犯存在的理论基础,也与我国刑法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内涵契合,它有利于减少刑法适用上的冲突,从而实现我国的刑罚目的。因此,我国刑法理论宜倡导准中止犯的概念并在立法中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7.
一、商业秘密之界定 何谓商业秘密,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来看,叫法极不统一。在英国商业秘密被称为“trade secret”;而在美国虽然也常使用trade secret”,但也会使用“know-how”一词;在我国台湾,商业秘密则被称作“营业秘密”;从我国前阶段来看,叫法也不统一,有人称之为“贸易秘密”,有人称之为“技术秘密”,也有人称之为“技术决窍”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自我国《民事诉讼法》首次使用商业秘密这一概念来,商业秘密的叫法基本上达到  相似文献   

8.
王培信  贾学福 《工会论坛》2006,12(3):103-104
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已经不是学界争议的问题,在法治的社会里我们更倾向于公力救济,而在一定程度上否定私力救济。但是当公力救济不及时,人类不可避免地会选择私力救济,尤其是公力救济不能时,让人类想到的首先是私力救济。由于一些人为的原因,国家法制的不健全,公民法制意识的淡薄,国家机关行为的滞后性等等都会导致受害人拿起“武器”进行私力救济。本文试图在人类理性的指导下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纵观中西方思想史,集体主义教育几乎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并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始终,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受不同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影响,其发展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下面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中西方集体主义教育作简要概述与比较。一、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教育。(一)剥削社会的整体主义教育。中国剥削社会的集体主义教育是以儒家整体主义思想为基础,围绕对集体与个人关系问题的认识展开的,故可称之为整体主义教育。早期的思想家们对此进行了大量论述,他们大都主张整体利益至上论。儒家伦理思想集中体现于“孝”、“忠”、“节”三个德目之中,这“三…  相似文献   

10.
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这一古老的冲突规则,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层现出了更多的新发展,传统单一的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如何来规定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问题成了必须更加妥善解决的一个课题,而我国对此方面的规定略显滞后和不足.对此,文章从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传统和新发展,来对我国立法规定的完善提出自己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学关于个别预防的理论还存在很大的争议,这与个别预防概念界定的不科学有关.使用“矫正”一词来替代“改造”更符合逻辑,便于将“社区矫正”和“监禁矫正”统一起来.个别预防与矫正在哲学依据、适用对象、基本目标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两者也存在一些差别.职务犯矫正目标的设定应适当高于普通罪犯.  相似文献   

12.
过失危险犯最大的争议来自于理论上对过失犯和危险犯的界定,而对过失危险犯的争议在于危险状态是否是危害结果。危害结果是给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造成的具体侵害事实,危险状态不应包含在危害结果含义之内。否则,结果犯作为一种犯罪类型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且容易与社会危害性概念相混淆。因此,刑法应确立过失危险犯。具体可在刑法第15条第1款后,加上“法律另有规定,依照规定。”同时在分则中就过失危险犯进行分别列举。  相似文献   

13.
一、第三者行为是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 认定第三者行为构成侵权需解决如下问题:(1)第三者行为侵犯了受害人何种权利,或者说造成了何种损害。因法理上有“非侵害既存法律体系所明认之权利,不构成侵权行为”的说法,对第三者侵权行为的认定一直存在障碍。有关第三者所侵犯受害配偶之权利,现有谓名誉权、  相似文献   

14.
一、罗马法关于先占取得的原理和要件“无主物归先占者所有”是罗马法关于先占取得的一条基本原理。至于它的根据,学者多依自然法原则予以解释。例如:“可谓所有权取得方法中之最天然者也。古来于一切财产,率得由先占而取得所有权”(梅谦次郎原著:《日本民法要义,物权编》第80页)又如:“先占是最古老的原始取得方式,可根据自然法理论予以解释”。(江平、米健著:《罗马法基础》第136页)总之,先占取得乃最原始、最自然、最普遍的取得财产所有权的方式之一,大概也不限于古罗马一国所专有。  相似文献   

15.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要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是人类在从传统工业文明逐渐向现代新文明的发展转变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对自然资源及其环境与人类发展关系的崭新理论。“可持续发展”一词现在已被全社会广泛使用,其含义的发展已很大,仅从国际社会有关的文件表明,其含义是不断深化的。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刑法上的新类型危险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元法律结构使中国刑法时犯罪普遍高筑实害的“刑事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们对危险犯扩张的顾虑。成立危险犯也要求具有较严重程度,不是只要存在危险犯就定罪处罚,这种定量的要求即使对新型危险犯也不例外。刑法的基调应是事后问责,为事先防范而严惩危险犯,也不够妥当。因此,在中国倡导以法益侵害、实害犯为基础的危险及危险犯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合理使用刑罚权。  相似文献   

17.
"侵权"这一基本概念的界定是我国民法典编纂所不能回避的问题.然而,"侵权"一词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我国有着不同的含义大陆法系都将侵权行为作为债的发生根据,与损害赔偿紧密联系在一起;英美法系有两个概念与"侵权"相对应一个是Tort,一个是Infringement,两者含义各不相同;而在我国,侵权则是与包括损害赔偿在内的民事责任相联系的.我国民法典如何界定"侵权"概念亟须理论上的研究.我国民法典编纂中应当采用将停止侵害等作为侵权行为的效果的"侵权"概念,而不应像大陆法系那样仅将"侵权"的责任形式限于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8.
大陆法系通过法益侵害原则,建立了抽象危险犯的结果的不法.英美法系通过危害性原则,根据抽象危险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建立了抽象危险犯的不法根据.相比之下,英美法系强调行为人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有合作义务、以及个人与社会其他人之间具有连带性,所以,英美法系的抽象危险犯比大陆法系更加严格,抽象危险犯的成立几乎不具有任何排除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不能犯是指行为不构成犯罪 ,因而不具有可罚性的情形。区别不能犯和未遂犯的关键是判断是否存在法益侵害的“危险”。对此 ,理论界存在“纯粹主观说”、“抽象危险说”、“具体危险说”、“客观危险说”四种观点。我国通说主张的“抽象危险说”是比较适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普遍观点认为债权为相对权,因而债权人对第三人的侵害不得主张权利.文章从权利内容进行分析,认为债权既为法律权利,自应受到法律保护,债权具有不可侵性,侵害债权则有直接侵害和间接侵害两种,侵害债权之侵权行为以故意为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