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仔猪感染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后不同时期肺和子宫凋亡细胞的超微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PRRSV可诱导宿主肺和子宫发生典型的细胞凋亡,表现为细胞的超微形态结构随着病毒感染进程出现不同的特征性变化,早期(感染后第8 h至第3 d)凋亡细胞多表现为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质密度增强,染色质浓缩,核仁解体,内质网扩张;中期(感染后第5 d至第9 d)凋亡细胞体积显著缩小,细胞膜突起,线粒体增多,有凋亡小体形成;晚期(感染后第10 d以后)凋亡细胞形态多表现为凋亡小体降解和消失,少数凋亡细胞在凋亡晚期表现为坏死细胞。肺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肺巨噬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子宫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子宫内膜细胞和内膜腺细胞。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17β-雌二醇对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将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系(MTEC1)细胞经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处理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核形态的变化;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差异基因表达谱并运用KEGG通路分析预测差异基因的作用通路;String基因互作分析差异基因的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p53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7β-雌二醇显著抑制MTEC1细胞的增殖活力,并呈浓度依赖性;使细胞周期出现G2/M期阻滞;能诱导MTEC1细胞凋亡,细胞核呈现不规则形态、核碎片、染色质凝聚和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特征;KEGG通路分析显示,与细胞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的p53信号通路呈极显著性差异;String基因互作分析显示,p53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互相作用,形成紧密联系的网络;p53信号通路的下游周期基因Cyclin B1表达下调,凋亡相关基因Trp53、Gadd45a、Fas、p21、Apaf1和Bax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果提示,雌激素可能通过p53信号通路对MTEC1细胞的增殖抑制、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方法对人工感染鸡包涵体肝炎病毒雏鸡的胸腺细胞的凋亡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鸡包涵体肝炎可引发胸腺细胞的凋亡 ,多数凋亡阳性细胞核结构完整 ,核内有数量不等的阳性颗粒 ,少部分凋亡阳性细胞核破碎或核浓缩 ;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多数坏死的胸腺细胞属细胞凋亡。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可检测到早期的凋亡细胞  相似文献   

4.
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免疫器官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方式研究了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小鼠免疫器官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连续6d注射25mg/kgZEA后,试验小鼠的胸腺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胸腺明显萎缩,胸腺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峰,脾指数降低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脾淋巴细胞未见典型的凋亡峰;单次注射50mg/kgZEA48h后,胸腺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均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均显著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2/M期;连续3d注射50mg/kgZEA后,小鼠胸腺和脾出现病理性变化,表现为胸腺皮质减少,髓质增多,脾白髓萎缩,局灶性坏死等。证明ZEA对小鼠胸腺和脾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感染对雏鸡胸腺、脾和法氏囊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c-Myc表达、核质比值的影响,并阐述其相互关系。以1日龄SPF雏鸡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结合病理学检测方法,通过对上述免疫器官c-Myc基因m RNA及其蛋白含量、c-Myc阳性细胞数、细胞凋亡率及核质比值的检测,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REV感染SPF雏鸡后第1、7、14、21、28和42天上述被检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REV感染雏鸡后,无论中枢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还是外周免疫器官(脾),其c-Myc基因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及阳性细胞数量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雏鸡,其中21~28 d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率在病毒感染后14~28 d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雏鸡;免疫器官细胞核质比值不同程度的小于对照雏鸡,特别是病毒感染后21~28 d差异显著(P0.05),以法氏囊细胞凋亡和核质比变化尤为明显;细胞凋亡率和核质比值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812,P0.01)。表明REV感染所致免疫器官细胞凋亡与c-Myc基因过表达密切相关,核质比值减小程度可间接反映细胞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 ander ranavirus,CGSRV)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以CGSRV感染鲤鱼上皮瘤(EPC)细胞,分别于感染后第0、3、6、9、12、15小时收集细胞,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感染的EPC细胞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与JC-1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与线粒体膜电位(Δψm)崩解率。结果显示,EPC细胞在感染后第6小时出现细胞收缩变圆,脱落,漂浮于培养基中;电镜下,被感染的EPC细胞的细胞核出现典型的染色质边集呈月牙形和染色质浓缩形成凋亡小体的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第3小时即出现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崩解率显著上升,6 h后实验组各时间点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崩解率都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CGSRV感染EPC细胞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EPC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雏鸭胸腺生长指标的动态观测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49日龄雏鸭胸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及胸腺重量、胸腺指数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ANAE )的测定,研究了雏鸭胸腺的生长及组织发育规律。结果显示, 胸腺重量随日龄增长逐渐增加;胸腺指数在28日龄时达最高;1~28日龄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 ANAE 上升幅度较大;21~28日龄时胸腺小叶数量增多,并显著增大;28日龄时皮质部主要为小淋巴细胞;胸腺小体有3种形态。表明,雏鸭在1~14日龄时胸腺生长较缓慢,21~28日龄时生长十分迅速,28日龄时胸腺中大部分T淋巴细胞已发育成熟,35~49日龄时胸腺发育已趋于稳定; 胸腺小体是具有高度活性的结构,与清除退变上皮有关。  相似文献   

8.
硝酸镧对MDCC-MSB1细胞形态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体外培养的MDCC-MSB1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剐经终浓度为0、8、32、64ìg/mL的硝酸镧作用24、48、72 h后,采用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活性,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研究了硝酸镧对鸡MD肿瘤细胞株MDCC-MSB1细胞形态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进而探讨硝酸镧对MDCC-MSB1细胞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硝酸镧能够降低MDCC-MSB1的细胞活性,能够引起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及细胞周期的改变,并呈现细胞凋亡的细胞型,变化均呈现时间-剂量效应.证实,一定浓度的硝酸镧具有诱导体外培养MDCC-MSB1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ZEA)诱导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凋亡的影响,试验以分离大鼠原代SC为材料,不同浓度ZEA处理SC 24 h,采用CCK-8法观察支持细胞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影响,q RT-PCR检测Fas、Fas L转录水平的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Fas、Fas L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ZEA浓度的升高,睾丸支持细胞的活力受到明显的抑制(P0.05或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20 mol/L ZEA染毒组细胞凋亡率呈极显著升高(P0.01);q RT-PCR结果分析显示,10、20 mol/L染毒组细胞Fas和Fas L转录水平呈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凋亡相关蛋白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 mol/L以上ZEA染毒组Fas、Fas L、FADD、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出现显著或极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结果表明,ZEA可以通过Fas/Fas L途径诱导睾丸支持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c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在LaCl3诱导MDCC-MSB1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将肿瘤细胞常规培养于RPMI 1640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3 mmol/L的LaCl3共培养,分别于培养第12、24、36和48 h,用透射电镜观察LaCl3致MDCC-MSB1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TRAP-PCR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hTERT基因mRNA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3 mmol/L的LaCl3作用第12、24、36和48 h,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法均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凋亡变化,端粒酶活性下降,chTERT mRNA的表达量下降,并呈时间一效应关系.证实,LaCl3可通过降低chTERT mRNA的表达量抑制MDCC-MSBl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而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