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垦区坚持“稳定、完善、提高”的方针,实施“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改革,转换了国有农场传统的经营机制,促进了垦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随着垦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加快,垦区现行农地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因此,进一步深化垦区农地制度改革,对于促进垦区新农村建设,实现垦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李军  刘丽杰  刘惠 《学理论》2014,(23):73-74,93
合理配置农地使用权是提高土地产出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为实现国有农地使用权的有效配置,黑龙江垦区实行了有别于地方农村的"两田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土地承包经营中存在的平分土地、经营分散化和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下的缺陷,但在实践操作中这种模式仍然存在着土地承包期限短、承包费用高、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等问题。为此,应当在牢固坚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通过深化垦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制度,探索土地承包经营的创新形式等措施,以实现垦区国有农地使用权的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垦区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发展而成长,历经60多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拥有170万人口、113个农(牧)场的高度现代化的国有农场群。发展繁荣北大荒文化,不仅是统一意志、凝聚人心的需要,更是锻造农垦队伍、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和实现“两个领跑”的需要。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国家重要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陈枫 《行政论坛》2004,(1):84-85
2000年,江泽民同志视察黑龙江垦区时,发出了黑龙江垦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号召。黑龙江垦区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样板,与国内很多省市区相比,具备了很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优势和条件。但是,其工业化程度低、城镇化水平不高和市场化进程缓慢等障碍因素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探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农业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黑龙江垦区的主导产业,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黑龙江垦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陈枫 《行政论坛》2003,(5):68-70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商品粮产量居全国前列。黑龙江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时代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新部署。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难点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不仅要吸取以往改革积累的宝贵经验,还要在转企改制问题上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创造性。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推进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改革进程,我们采访了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欧阳坚。  相似文献   

8.
深化国有商业体制改革的思考郭树珍建国以来,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国有商业在整个流通领域中始终起着主渠道作用,所有城市都设有工业品批发企业并在市区的繁华地段建有百货大楼和大型商场。但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建立,使一部分占据优越地...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给黑龙江垦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 ,用生态文明牵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是黑龙江垦区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 ,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关键,取决于微观基础重塑—一企业改革。而“企业改革,主要是解决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邓小平文选佛三卷,第192页)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及随之而来的权利变化、政经分离、政企分开,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政治体制改革。”(同上书,第192页)根据邓小平同志“关键要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指示,近年来上海的理论界、企业界大胆探索了多种改革思路,指出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从而为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搞好国有企业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基础。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终都会涉及企业,只有使国有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两个根本性转变才能落到实处C国有小企业占国有企业总数的90%以上,搞好国有小企业的改革,将大大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要搞好国有小企业的改革,首先必须明确国有小企业改革的方向和推进方式。一、国有小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共有民营制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和生产社会化发展的产物,其主要组织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从企业个数上看,实行…  相似文献   

12.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改革目标的内容之一。而国有粮食企业是粮食流通体制的细胞,它的改革对流通体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在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粮食企业是政府的下属机构或附属物,它们不计成本,不讲盈利,发挥着主渠道作用。现在的问题是,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调控市场进行政策性经营的同时,还要求企业包括国有粮食企业成为具有独立利益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和市场竞争主体,其经营活动都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国有粮食企业一直进行的以社会效益为最高目标的政策性业务,…  相似文献   

13.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王东三、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村商品化、货币化程度大大提高,但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的金融深化程度大大滞后,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和各种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从1985年中央提...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垦区调查漫议苏荣生,檀玉玺黑龙江垦区的状况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通关注。笔者曾于去年11、12两个月,对垦区做过一些考察。现将我们的所见所闻和看法写出来,参与讨论。一、从去年计划内收购大豆谈起。黑龙江垦区是我国大豆主要产区之一,大豆出口任务主要靠计划...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基础地位的再认识冯耀明,曹志军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其它产业的迅猛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也逐步下降。据此,有人认为农业已不再是国民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16.
走出再就业的误区杨学兵更新就业观念,是当前企业机制转换过程中带有突破性意义的大事,也是下岗、失业职工走出再就业困境的关键。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的推进过程中,特别是在国有及集体企业的转制过程中,大量富余人员的待岗、下岗现象也日益严重。综合有关研...  相似文献   

17.
今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这一重大决策,首先是缘于固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993年,国有工业企业占全国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企业户被占19.35%,职工人数占57.34%,资产总根占6954%,销售收入占62.32忆,销售税金占73.6%,利润总额占54.92%。这些数字说明因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和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振兴我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关…  相似文献   

18.
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点思考麦亚军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对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骨干和先导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地暴露出来: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实体...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试验场的深圳经济特区,于1987年率先在全国建立投资管理公司。1996年在总结投资管理公司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家投资控股公司,即保留原投资管理公司,组建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商贸投资控股公司。这三家公司分别作为市政府对企业国有资产行使出资者权利,在市国资委(下设国资办)的领导下,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资产经营公司。建立国有投资控股公司,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整体营运效益的需要。实践证明,国有投资控股…  相似文献   

20.
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是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真正搞活小企业使之走出困境,笔者认为,国有小企业改革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识”与“动”。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重要的是拆除“围墙”,转变观念。首先,要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种种歧视和偏见。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具体到国有小企业改革,就是要从单一全民所有的存在经营形式置换为多种所有制或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