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巩建丽 《理论视野》2009,(5):F0002-F0002,F0003
刘永明,北京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著名彩墨画家。曾就读于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0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研究生毕业。  相似文献   

2.
刘永明,北京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著名彩墨画家。曾就读于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0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研究生毕业。  相似文献   

3.
刘永明简介刘永明,北京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著名彩墨画家。曾就读于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0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研究生毕业。  相似文献   

4.
大学之大     
据新华社讯,经教育部批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并入清华大学,定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消息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设置齐备,集专业教学、创作设计、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于一体的高等艺术设计学  相似文献   

5.
《民主》2007,(4):F0004-F0004
黄文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设计艺术学科带头人,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理事、广西装饰协会副理事长、广西室内设计学会会长、广西大地水彩画会会员。  相似文献   

6.
能工作,就是幸福叶芝余70岁的何燕明先生,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他的雕塑作品,手法简练豪放,强调整体动态和情绪刻画,生动传神。他几乎不举办个人作品展。最近破例在学院展厅举办的雕塑、绘画作品展,用老人的话,只是去年一年工作的汇报。他写道:1996年上...  相似文献   

7.
<正>吴传麟(1939-2007年),祖籍山东。196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现代美术编辑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研究  相似文献   

8.
赵孟君简介     
《各界》2006,(12)
1961年生于山东省栖霞市。1980年毕业于莱阳师范学校,1985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1993年结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大众日报美编、栖霞书画院院长。国画作品《山花烂漫》获华东四省一市书画大赛一等奖。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同年参加首届中国职业画家作品展。1994—1995年参加第二届、第三届中国职业画家作品展。1998年出版《孟君画辑》。2002年在济南参加《郑向农、田子淳、厉明霜、赵孟君四友书画  相似文献   

9.
正和爱君,1956年出生,河北曲阳人,出生于北京市。擅长中国画。1989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获学士学位。曾受著名油画家高虹、何孔德、李天祥指点。后转学中国画,拜山水画大师何海霞为师,专攻山水。他善于把古代和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美学理念、表现技法融合进行比较、研究并加以吸收,逐步找到了自己追求的艺术气象。他的山水画用笔苍劲有力,泼墨酣畅,水、墨、色相混交融,形成了既粗犷雄伟又秀雅飘逸的风格。在考察当今中国山水画坛的时候,和爱君的  相似文献   

10.
曾经是神童     
谭文西,人称“阿西”, 1973年 9月出生,现年 28岁,广西桂林人,毛南族。 3岁开始学画, 1977年,凭国画《桂林山水》在芬兰获国际儿童绘画比赛金牌奖; 1979年,凭国画《猫》在上海获全国儿童画比赛一等奖; 1980年,凭国画《好猫》在新加坡获亚洲儿童画观摩展金牌奖; 1983年,作品被有关部门选用为邮票画面,同年主演电影《自然之子》。阿西与擅长画猴的王亚妮同为七十年代出现的桂林“漓江画童”群体中知名度最高、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被舆论称为“天才小画家”、“神童”。现居桂林,以讲授绘画基础课为生。   阿西儿时过人的天资和独具一格的画风,深得众多国画大师嘉许,李可染题赠“阿西天趣”,朱屺瞻题赠“阿西之画老屺钦佩”,黄永玉题赠“阿西大胆——桂林山水得阿西一画更神“,韩羽题赠“阿西之山老羽难攀”。   1977年至 1988年间,阿西创作作品逾一万幅,作品在西班牙、意大利、芬兰、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1988年至 1989年,入桂林地区教育学院美术预科班学习一年。此后连续 5年高考落榜, 1994年,如愿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95年 12月,左手左脚因车祸严重残疾,学业中断。 1996年 9月至今,在桂林开办“采吉画室”,继  相似文献   

11.
黄世芳     
王柯 《瞭望》1994,(28)
30岁的铜雕艺术家黄世芳的作品以介于平面绘画与园雕之间的锻铜浮雕为主要形式,以人们似曾熟悉的民俗传统文化为主要表现内容。她的作品一经面世就受到众多艺术家的赞赏。著名艺术家张仃先生说:“可惜郑可先生死的早,没有见着。郑可先生后继有人”。她还在创作中将很多代人沿用的工艺巧妙地作了改进,使工艺达到了新的水平。高超的工艺保证了她可以随心所欲的实现自己的创作构思。 黄世芳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一个从事蜡像、皮影、木偶等民间艺术家庭,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她认为艺术家应当以自己所生存熟悉的文化为出发点去开拓创新,才能走向完善,才能在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中不失去自我。  相似文献   

12.
高远 《瞭望》2006,(30)
崔如琢,美籍华人,著名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1944年生于北京,1981年定居美国,曾执教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崔如琢1984年荣获美国纽约杜威大学艺术博士学位,现任世界华人书画家收藏家联合会荣誉会长、中华名人协会副主席兼中华名人书画院院长、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崔如琢出道甚早,学养深厚。他自幼习字,书法上深受郑诵先先生影响;及长学画,绘画上为李苦禅先生入室高足。在国内,崔如琢的作品曾多次被国家领导人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故宫博物院也多有收藏。赴美后,崔如琢的作品在国际展览中屡获艺术成就奖,并被美国前总统里根、前国务卿基辛格、陈香梅女士、宋美龄女士、贝聿铭博士、台湾塑胶巨头王永庆、报业大王王惕吾、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泰国王室和联合国及亚、欧、美几十所博物馆、美术馆、高等学府广泛收藏。不仅如此,崔如琢的作品在海内外艺术品市场上颇受欢迎,在香港佳士德、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贸圣佳、北京华辰、北京荣宝等国际国内拍卖会上屡创佳绩,影响日隆。由于崔如琢先生深厚的传统艺术造诣和市场对他的高度认可,中国艺术品三大拍卖公司之一的中贸圣佳国际拍卖公司,在2004年12月11日秋季拍卖会上为崔如琢先生举办了个人作品拍卖专场。所有参拍作品全部成交,赢得满堂红,获得极大成功。为当代这一年龄段的中国画家举行拍卖专场,在国内拍卖界尚属首次。2005年7月30日,中贸圣佳拍卖公司十周年庆典,再次为崔如琢先生举办专场拍卖,34幅作品成交额逾千万元。鉴于崔如琢先生的艺术成就和市场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半月刊社、中国青年报社等七家单位共同推选崔如琢先生为2004年全国十大艺术英才之一。  相似文献   

13.
余显斌 《各界》2013,(4):58-61
纨绔子弟难成事,易败家,尤其乱世。因为,他们贯于张狂,看事容易,面对乱世,江山无主,极易冲动,投袂而起,想走马中原,分裂山河。但是,由于无才无学,无拳无勇,起事容易,败事也快,刹那之间,灰飞烟灭,身死人手,成天下人笑柄。  相似文献   

14.
百色赋     
南国边陲,百色古城,武装起义,遐迩闻名。氓隶揭竿,地主魂飞魄散;红军亮剑.豪绅胆战心惊。北上抗日,倭寇窜逃三岛;中原逐鹿,蒋氏远遁台澎。可信南方之强,其来有自。惟我先民,首制石器,八十万年,繁衍胄裔。铜鼓铜兵,铜棺玉饰;战国秦汉,何止百世!茶马古道。沟通云贵南海,横山古寨,犹有遗址。商贸农耕,交流互市。至若武功,辉煌灿烂。宋有侬智高氏之起事,抵御交址之寇边;明有瓦氏夫人之假兵.击退倭寇之侵犯。及至红军北上,老区革命烈火,愈燃愈旺.坚苦卓绝.终迎解放。凡此种种,皆百色精神之闪光,各族品格之骄傲也。  相似文献   

15.
周纬 《党政论坛》2010,(22):30-30
圣严法师圆寂了,他在生前、身后,留下潇洒的身影,许多智能法语,言浅意深,字短情长,对芸芸众生,更是受用。尤其这句“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堪称处事应对的宝典。放下,是最难的课题。放下,指的是心境上“船过水无痕”的洒脱与看开,不是表面的姿态。外表要表现得若无其事不难,内在要随意自在,其难无比。  相似文献   

16.
胡竹峰 《各界》2014,(9):8-10
我喜欢看胡适的照片,他的样子,比起文章来,更养眼更迷人更舒服。鲁迅当然有文豪气质,论风流潇洒,还是胡适略胜一筹。胡适的脸,称得上相貌堂堂,胡适的身段,配得起“周正儒雅”四个字。从长相上说,废名太奇,茅盾太瘦,鲁迅太矮,徐志摩太嫩,穆时英太粉,钱玄同太憨,老舍太正,李叔同太古,巴金太薄,朱自清太板。沈从文面相不错,英俊清秀,但当时文化分量不够,看起来少了股味。丰子恺年轻时的像片我没见过,老来须发花白,清瘦脱俗,是个人物。李叔同有古意,于右任仙风道骨像胖罗汉,都有不俗模样。当真论起来,还是胡适最好看,最极致的书生之脸,最极致的书生之躯。  相似文献   

17.
江村事事幽     
赵丽宏 《民主》2013,(3):62-64
今天的杜甫草堂,根据杜甫的诗意,尽力在恢复他当年曾生活过的痕迹。柴门,曲径,竹林,松林,桃圃,草堂。这大概还属于形似,当年的景象,当年的风物在杜甫心里撩动的涟漪,只能从他的诗中来寻找了。杜甫一生作诗,大多悲天悯人,凄怆忧愤,即便风花雪月,也蕴含悲苦情怀。  相似文献   

18.
秋声五音     
潘姝苗 《党政论坛》2014,(22):23-23
宫 秋雨点点,连丝成线,蝉鸣织语,网住一林幽静。月洒窗前,光影流韵,枝叶横斜,弦音断止,旧伤不时隐痛。诗意,踏着字里行间铿锵的节律起舞;心,踩着泥泞阡陌孑然独行。露,一层层浓;露,一叶叶红。此意无境,飘摇不系,触目皆凄清。  相似文献   

19.
人缘     
有人品,才能有人缘,才能有人情,也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心底无私,才能坦坦荡荡,一身正气。心里无愧,活着舒心,睡得安心。过去如是,现在如是,将来也如是。这是本性,谁也不能改变,这也是品格,必须真诚处世。  相似文献   

20.
周汉兵 《党政论坛》2011,(20):35-35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有人对他恨之入骨,但他总是安然无恙。奥秘何在?因为王安石一生淡泊明志,不迷奢欲,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吃,粗茶淡饭;穿,破衣烂衫;住,只茅舍一处,风雨飘摇;行,晚年骑匹小毛驴,安贫乐道,吟诗作对。他大权在握时,也很少有人敢于巴结奉承他。据说他晚年患有哮喘病,药方中有一味药是紫团山的人参,但此参很难找。有一个人正好有,就给王安石送去了几两,不料王安石坚决不要。有人劝他:“你的病没有这种药治不好,为治病考虑,又何必推辞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