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适应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福建是气候灾害较多的省份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呈增多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生态系统等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在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福建影响的基础上,从提升重点领域适应能力、敏感区域适应能力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天人和谐 富民兴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经济影响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此背景下,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气候趋暖,成就“避暑”研究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气候变化是当今全世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今年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了最新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类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值此世纪之交的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们都在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进行思考。生存与发展,作为人类迈向新世纪所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自然成为人们思考的中心。 一 危机感是20世纪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结,而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现实威胁。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使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大大增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然而,人类在对自身利益孜孜以求的同时,与自然界的关系正在急剧恶化:世界人口“爆炸式”地增长;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积重难返;严重的公害事件时有发生……。人类对自然界的重压已经达到使其所难以承受的临界点。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增加了8倍,工业生产增长了100多倍,这种增长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地球支持人类及其他生物物种的能力严重削弱。大气系统受到干扰,“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破坏使人类和其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作为一个环境问题,它事关人类的生存;作为一个经济问题,它事关人类发展;作为一个政治问题,它事关国家主权和全球治理;作为一个道义问题,它事关发展伦理和价值观。正因如此,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会议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最终促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如何看待《哥本哈根协议》,中共中央党校朱虹在《从哥本哈根会议看国际气候政治博弈》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应对这一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经过艰苦的谈判形成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核心的国际气候机制。国际气候谈判的过程是国家间的利益博弈过程,本文尝试用博弈论来分析国际气候谈判进程。  相似文献   

7.
谭征 《求是》1996,(10)
海洋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界有着巨大的影响。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为生命的诞生与繁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它在控制和调节全球气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海洋是资源的宝库,它给人类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食物和巨大储量的多种资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最为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海洋是现代高科技研究的基地,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8.
一、气候趋暖,成就"避暑"研究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气候变化是当今全世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今年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了最新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报告指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全新变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依赖于化石能源,过度排放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它以全新的理念变革着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是减缓气候变暖、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正在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我国正处在重要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低碳经济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来,全球变暖似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感受,不过在历史上,多次出现的严寒气候却更令人难以忘记。在世界各地的文献记载中,造成严重后果的严寒可谓屡见不鲜。在战争史上,严寒更是屡次大显身手。而鲜为人知的是,严寒还曾影响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异常,以及人为的各种污染,环境问题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再次唤醒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普遍焦虑与关切,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需之举。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8月4日,美国向联合国正式提交了退出意向书。美国的行为不仅对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努力造成了巨大打击,而且对全球气候治理及其背景下的美欧关系及中美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社会在齐声谴责美国罔顾国际道义和大国担当的同时,也把领导全球气候治理的希望寄托于中国身上。这种突然变化给中国带来了严峻挑战,需要中国理性应对。  相似文献   

13.
上回说到全球气候灾难这匹恶狼眼露凶光地来到人类身边,本该团结协作、共抗危机的世界各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却仍在打各自的小算盘,为利益争吵不休。但所幸还有中国这样负责任的大国,所幸人们的谈判并没有中止,今年各国将移师墨西哥城继续磋商。那么,此话题先搁一旁,我们期待着人类的自我救赎,在哥本哈根跌倒,在墨西哥城爬起。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0,(1):39-39
《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该条约的签署是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强制发达国家减排,具有法律约束力。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15.
人地关系是长期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无限制的掠夺自然,会导致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恶化。人类需求的增长必须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相适应,人类的生产和消费必须以最小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来进行。在维护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应当倡导人地关系的和谐共处,以保证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保护是大工业时代以来人类面临的新问题。尤其是近年随着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人们越来越发现人类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遏制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行为对大自然带来的破坏,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这种平衡一度由于人类生活分布于城市或乡村而相互分割,采取不同的态度和维护方式,没有体现出生态本身的整体性和循环性,故而,推进城乡区域生态保护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大河 《求是》2005,(3):54-56
气候资源可以满足人类在物质财富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能源等的需求,可以通过人们直接或间接的利用形成财富或使用价值,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人类对气候及其规律性的认识逐步深入,随着化石能源资源的不断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对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增多,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间的良性循环被破坏,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这种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气候资源的分布产生影响。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被提到了关系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等原因,地球上的碳排放不断增加,累积到现在,出现了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水源枯竭、空气污染、物种减少等严重问题。人类的高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导致自然生产力与人类生产力的对立消长,使地球的自然生产力出现走向衰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邢必力 《党课》2010,(1):90-92
在人类即将告别2009年前夕,联合国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大会,19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各界人士齐聚一堂,讨论有关地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然灾害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并将与人类相始终。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十分复杂,自古以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灾害形势也十分严峻。为此,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灾救灾运动,取得了救灾工作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