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是我国南极科考20周年。自1984年l1月20日中国首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出发,12月30日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南极洲,我国已经组织了20次南极科考。极地科学考察,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探求新的发展条件的重要领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地上最难的事,是漫步地球的两极。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推断出,南半球应当有一块大陆。近代以来的人类科学考察,不但证实了亚里士多德的推断,而且发现,北极与南极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北冰洋的形态,与南极大陆非常吻合;北冰洋…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九三学社社员、南昌大学余万霰教授随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2009年3月,他顺利完成4项科考任务回到祖国。他在南极的科考工作以及其间发生的点点滴滴的事迹,生动诠释了“爱国、求实、拼搏、创新”的南极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3月11日11点30分,"长城和钟"第一次在"世界尽头"的南极长城站响起,同时修复落成的长城站1号栋修复工程,作为"南极历史遗址与纪念物保护地",计划建南极科考专业展览馆,来自苏州的诸多文化产品被收入展览馆内,在南极开启了一扇苏州窗。而打开这扇窗的正是苏州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苏州市科普促进中心主任朱利荣。  相似文献   

4.
李虹 《传承》2009,(23):24-27
为了尽快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维护我国对南极问题的权益,发展我国南极科考事业,推动国际和平利用南极,我国决定启动南极科考行动。于是,1984年底我国组建了第一支南极科考队。这支南极  相似文献   

5.
蔡如鹏 《今日广西》2008,(10):76-79
4月15目,“雷龙”号抵达上海。随着这艘极地科考船的返航,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也落下帷幕。 在这次科考中,有17个人最为弓1人注目。由他们组成的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继2005年1月侣目中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地面到达南极最高点“冰穹A”之后,再一次成功登上南极内陆的“冰盖之巅”。  相似文献   

6.
由山西省教委选派,1994年7月我来到日本风景秀丽的长野市信州大学工学部,师从直线电机权威山田一教授,作直线电机的研究,并攻读博士学士,取得博士学位后,又以外国入研究者的身份留在先生身边继续进行研究工作直到回国。在与先生相处4年多的时间里,切实感到山田先生是一位极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饮水思源回报母校山田先生早年在太原理工大学的前身──山西大学电机系求过学。正因为有这段经历,山田先生视中国为他的第二故乡。先生在直线电机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后,首先想到的是太原,回报曾培养过他的母校一理工大学。从1984年到1995年…  相似文献   

7.
李希文 《群众》2008,(11):38-39
今年的9月20日,是苏州极地科普馆开馆的日子。这个极地科普馆建在苏州市沧浪区吴门桥街道润达社区居委会的三楼,是全国第一个建在社区内的极地科普馆。隆重而简短的开馆仪式后,闻讯而来的居民们鱼贯走进300平方米的展馆内,倘佯在帝企鹅、阿德雷食鹅、贼鸥标本,南极石、南极水、南极地衣等实物以及“雪龙”号科考船和船载科考直升机模型之间,驻足于生动详实的图文展板及影像资料前,细细解读着这个陌生而神秘的南北极世界,了解我国开展极地科考事业25年来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资讯     
中国规模最大远洋科考开始 中国大洋科学考察主力船舶“大洋一号”将奔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执行中国大洋第22航次科学考察任务。本航次大洋科考计划时间376天,航程约45万海里。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远洋科学考察,也是中国深海深测史上第三次环球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9.
张文栋 《前进》2011,(8):13-13
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实施一年来,太原理工大学各项事业和谐、快速、跨越发展的事实证明,转型跨越发展是兴校、强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一位名叫约翰·马丁的美国海洋学家和他的实验小组就指出,南极大洋中因为缺乏铁质,不适宜藻类浮游生物的生长,光合作用有限,如果人工加铁,就会促进海藻生长进而吸收二氧化碳.后来,科学家们做了多次南极海铁释放实验,发现播撒进海洋的铁质的确能够促进海藻的生长,也能吸收二氧化碳.但是环境保护主义者却认为这种人工干预的方法可能会损害地球脆弱的生态系统.去年,联合国禁止在南极海域做"铁施肥"的实验.然而,新的发现表明这种机制在孤立的南极海域实际上已经自然发生了数百万年,那么联合国自然也就没有理由不同意这种实验了.维克多·斯莫塔希克教授说:"几百年里,这种过程肯定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去除了."  相似文献   

11.
<正>我去过南极11次,是在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上各种舱位都住过的第一人。去年我又去了一次南极,是第35次考察,心情仍然非常激动,这次的体验很不一样。不一样在于每次考察都会有不同的故事,虽然都会有安全上的问题,但每次任务都能平平安安完成,顺利归来。南极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冰清玉洁、纯净、梦寐以求的神圣之地,人们对于南极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和热情,相信大家也非常希望能有机会去南极看一看,虽然我已经去过11次了,但每次叫我去我都有不一样的热情,  相似文献   

12.
《前进》1999,(5)
太原理工大学是1997年3月17日经国家教委批准,由原太原工业大学和山西矿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新型理工大学。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校党委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青年学生,认真实施思想教育规划,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不懈地...  相似文献   

13.
历史辉煌     
《江西政报》2008,(18):I0002-I0002
江西是人民兵工的发祥地。1931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兵工厂就诞生在江西兴国县官田村。新中国成立后,江西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基地。江西军工人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新中国军工史上的十多个第一。进入新千年,江西军工人以九天揽月的豪迈激情,在航空、船舶、汽车、军工电子等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并积极参与探空火箭、南极科考、载人航天、服务奥运等国家重点工程和科研项目,不断创造江西国防科技工业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凌晨3时16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成功登顶并测出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图1):80°22'00"S,77°21'11"E,海拔4093米。中国成为国际上首个从地面进入该点展开科学考察的国家。回答1~4题。1.中国南极科考队若从中山站出发,前往南极冰盖最高点则A.科考队的前进方向是东南方B.科考队员看到太阳始终位于天顶附近C.寒冷干燥的东南风迎面吹来D.科考队经常遇到大雪纷飞的天气2.中国…  相似文献   

15.
《山西政报》2007,(10):20-26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简称煤炭博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化的博览会,第一届将于2007年9月16—18日在太原举办。经各方面的努力,筹备工作进展顺利。2月28日召开的煤炭博览会组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研究确定了相关事宜,讨论通过了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6.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自1979 年第一次访华以来已经多次来中国访问,听说最近几年他来北京都要求住在北京贵宾楼饭店朝西的房间。这是为什么呢?2004年11月13日我带着好奇、带着疑问,终于在他率日本防卫厅青年军官代表团访华结束的时候,在采访他时找到了答案。 记者:桥本先生您好!欢迎您来北京,感谢您接受采访。您还记得这是第几次来北京访问吗?为什么最近几年来北京您都要求住北京贵宾楼饭店朝西的房间呢?听说您还是摄影家,您通过这个窗口都拍到了什么? 桥本:谢谢!1979 年我第一次来中国,仅今年已经是第三次来北京了,至于一共来了几次一时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留民营村见闻韩琳向城市化发展的新农村张占鳌老汉今年70岁,早已从生产第一线上退下来了。他与儿孙们生活在一起,住着一栋两层楼房。平日里,他除了做点家务以外,还到村办的养鸡场帮点忙。虽说是农民,他们一家却没人种地,他的大儿子在村办的...  相似文献   

18.
他来自中国晋中盆地的历史文化名城太原,作为当年宝钢建设会战的参与者,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透出一股山西汉子特有的秉性,在他的话语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眼前的山西汉子不仅对共和国的冶建事业情有独钟,而且对第二故乡滨江宝山亦是情深有加。他深爱宝山,可以说毫不逊色于他心中时常牵挂的故乡太原。也许正是基于这份难能可贵的特殊情感,他常从新宝山人的视角,为现代滨江建设建言支招,乐此不疲。他就是区人大代表、上海十三冶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祁建良。1980年夏天,18岁的祁建良第一次告别父母,远离家门,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民警察。 他两次参加国际拳击比赛,多次参加全国拳击比赛。夺得四次冠军,荣立二等功三次。 现代名人录里虽然找不到他的名宇,但他可是中国首批参加奥运会拳击比赛的成员之一,更是中国第一个登上国际拳台的警察。 他叫王维平,江苏省人民警察学校举击教师、 近日,他在古城南京接受了我的采访。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9月29日,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省委书记骆惠宁出席第一次全体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方位,担负新使命,奋力推动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开创新局面、真正强起来。骆惠宁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系统阐述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