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命题的提出,在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方面得到了全面深化与拓展.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具体法治道路上的深化与拓展;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对西方法治理论优秀成果的学习与借鉴,更是对西方法治理论的拓展与发展;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命题、新概念,既是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拓展与超越,更标志着执政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升华到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密切联系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苏联时代”的法制理论研究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2 0世纪 5 0年代以前对革命法制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初步研究阶段 ;二、5 0、6 0年代对社会主义法制深入研究阶段 ,其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1 .界定和讨论“法制”和“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和含义 ;2 .探讨和分析法制与民主、公民权利的关系。三、80、90年代 ,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研究阶段 ,提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宗旨是“发展民主、保障人权和实现社会公正” ,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西方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不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经济理论,对落后国家和转型国家来说,不仅不是福音,而且是个陷阱.因此,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高度警惕和抵制国内外新自由主义的消极影响和干扰,毫不动摇地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所阐发的司法思想影响了整个社会主叉阵营的司法体制建构和司法制度的形成.虽然列宁所创立的前苏联已经解体,但是他所创立的社会主义阵营仍然存在.今天,正确评价和认识列宁对社会主义司法体制的构想,与时俱进地借鉴列宁社会主义司法体制构想的合理成分,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司法体制,仍然富有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代俄罗斯的国家财产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文 《河北法学》2006,24(9):129-133
当代俄罗斯的国家财产制度经历了一个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财产到国有财产的重大变迁,社会主义全民所有财产断裂为国有财产(俄罗斯联邦国有财产、俄罗斯联邦主体国有财产)和市有财产.拟通过对全民所有财产到国有财产的变迁、当代俄罗斯国家财产的法权构造以及当代俄罗斯国家财产理论的基本特点的分析,以期深刻全面地揭示当代俄罗斯的国家财产制度.  相似文献   

6.
服务大局与"法学家的幻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景文 《法学家》2006,6(5):28-32
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把服务大局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这是从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高度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精辟概括,是社会主义制度对法律上层建筑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优秀遗产的继承.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须臾不可丢弃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导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文显 《法学家》2006,2(5):6-16
"理念",是包括理论、理想、信念等在内的一个概念.法治理念是指人们关于法治的理论、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人们对什么是法治、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为什么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怎样实行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认识结晶,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美好理想,是尊重法治、崇尚法治、积极参与法治活动的坚定信念.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精神和灵魂,有什么样的法治理念,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行为.先进的法治理念引领、指导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活动,是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服务人民、管理社会的行动指南,是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思想基础和价值标准.所以,在全社会普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转化为执政党、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若干理论问题作一阐述,以期与法学界、法律界交流.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理论的新发展;"依法治国"方略和"三个代表"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就的检验标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韩亚光 《河北法学》2008,26(7):2-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借鉴其他国家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的需要,初步形成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需要,正式形成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继续发展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和法制的理论是对马列主义国家学说的坚持、丰富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本文对于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和法制的科学理论观点和理论原则,作了概括性的论述.学习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和法制的理论,对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推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以及推进我国法学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在依法治国领域的创造性运用.习近平法治道路思想的形成,对于党领导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核心要义,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为基本原则,回应法治建设的中国问题.法治道路的实现方式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为总抓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程度,而判断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水平,则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执政党能否实现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在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虽然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但也取得了巨大的功绩。中国共产党的四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科学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并创立了人民民主理论,丰富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为科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本文在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上来探讨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根本上强调:"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这是我党从理论和现实上对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法治思想的高度概括与总结,也是邓小平法治思想本质与特征的现实体现和科学结晶.  相似文献   

14.
(一)在叙述近年来各种学术性国际会议对"和平共处"这一问题的讨论之前,我想先简单地谈一谈"和平共处"的理论根据和其具体发展.社会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原是列宁根据他所发现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底规律提出的.在这个问题上,列宁制订了著名的"一国内建设社会主义"的学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虽然只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但是由于三种情况的存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矛盾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和全世界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拥护和支持,它可以在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可是,当前国内法学教科书和许多论著中,有的对它避而不谈;有的把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简单分解作为特征;还有的把社会主义法的特征和一般法的特征等同(如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力、规范性).近年来又流行几个"统一"说(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规范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强制性和自觉遵守性的统一等),众说纷纭.因此,很有必要深入探讨,本文在此发表一点不成熟的意见.我认为,上述分歧的出现,根本在于我们对确定社会主义法律特征的依据是什么,在认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既指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于中国独特时空背景下的宪法学,同时也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所进行的宪法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家权力来源理论和国家权力关系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宪法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围绕这一理论核心形成了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理论、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理论以及宪法运行理论等主干理论。中国宪法学知识体系展开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了宪法学的范畴体系、理论容量、方法论取向和学者的理论思维模式。社会科学宪法学的繁盛和宪法解释学的初步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研究的方法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知识产权理论体系”是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体系”的构建将为国家知识产权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具体学科的理论支持,为其他与我国相类似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理论示范.从“是否有必要”、“是否有能力”以及“如何构建”的经验性思考和总体框架等五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法治国家的政治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标志着党在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上实现了一个符合时代精神的历史性转变.从政治学的角度看,这种转变既是对以往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新世纪中国政治发展路径的基本规定,必将给新世纪中国政治发展以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一战略转变的政治学意义,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发展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认识;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明确了党在法治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方向;接通了法学与政治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法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体包括市场经济理论、社会本位理论、国家干预理论、经济法本体论和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理论,它们密切相关、逻辑统一、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20.
雷磊 《中国司法》2021,(3):6-10
思想指导行动,理论引领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十一个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