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居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交界点上,具有特殊的性质。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是否应当适用死亡赔偿金的问题因为立法上没用明确的规定导致了各地法院在适用上的不统一。本文旨在对附带民事诉讼特殊性进行探讨,并就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以及适用死亡赔偿金的合理性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军 《法制与社会》2011,(35):114-114
死亡赔偿金是指非法行为致人死亡而产生的经济赔偿。我国当前对死亡赔偿金的立法及赔偿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引起了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讨论以及对司法公正和法律平等的质疑。本文从死亡赔偿金的法律意义出发,深入探讨其定性定量的标准,进而对现有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婷婷 《法制与社会》2012,(13):249-250
整个死亡赔偿金制度都是围绕着死亡赔偿金这一基础概念构建起来的.如何界定死亡赔偿金,将直接影响到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请求权主体、赔偿标准等一系列问题.然而,纵观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立法层面还是司法实践层面,抑或学理层面,都对这一概念的界定、称谓模糊不清,甚至相互冲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界定,并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4.
确定死亡赔偿金标准应以个体的生命价值为基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立法对死亡赔偿金标准作了不同的规定,各地法院对这些标准又存在不同的理解,导致同类案件的不同处理,引发了同命不同价的质疑。死亡赔偿金是受害人生命价值的物质体现。死亡赔偿金作为生命权财产内容的货币表现,就是生命在法律上的价格。能够反映和影响生命权财产内容的赔偿标准,都具有合理性,但要在死亡赔偿金制度中合理运用,则需要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可以采取定额计算的办法,但必须考虑到死亡赔偿金本质上体现的是个体生命的价值、以及我国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不宜一刀切。规范并逐步扩大法院对死亡赔偿金的裁量权,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死亡赔偿金中“同命不同价”规定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多起"同命不同价"的案件受到各方的关注和争论,从而引发了笔者对人身损害赔偿金中的死亡赔偿金的若干思考。本文从"同命不同价"这一现象入手,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和赔偿标准进行分析,进而阐述了对现行死亡赔偿金的若干质疑和思考,以期助益于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引出我国司法实践中"死亡赔偿金"制度存在的缺陷,基于对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在认识,认为死亡赔偿金的基本法律性质是死者家属抚养费,这同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密切相关的。在明确的上述认识的基础上,针对"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的重新构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死亡赔偿制度存在缺陷。生命价值内容应当包括生命存在价值和生命创造价值。对生命存在价值的赔偿应当人人平等,对生命创造价值的赔偿应当体现差别。现有立法和司法解释对死亡赔偿的内容仅仅限于生命创造价值,忽视了生命存在价值,形成了死亡赔偿的缺项,也因此呈现出死亡赔偿的不平等性和不公平性特征及赔付金额较低。死亡赔偿金应当包括两部分,一是对生命存在价值的赔偿,宜称为死亡补偿金,二是对生命创造价值的赔偿,可称为死亡赔偿金。死亡赔偿涉及最基本的人身权利内容,应当由基本法统一立法。  相似文献   

8.
死亡赔偿金制度是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死亡后,法律规定赔偿给死者近亲属的一项法律制度,死亡赔偿金对受害人近亲属的利益关系重大,因此制定完善的死亡赔偿金制度将有利于死者近亲属利益的保护。本文通过明确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和适用范围,提出制定统一的死亡赔偿金标准的建议,以示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学界关于死亡赔偿金定性存在着精神损害抚慰金、物质损失赔偿金之争论;司法界则倾向于将死亡赔偿金定性为精神损害抚慰金。在不悖于当前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及立法精神情形下,为体现司法为民、诉讼效益,应从价值角度将死亡赔偿金定性为物质损失赔偿金。为破解由此所致执行困境,法院可通过引导当事人就赔偿问题自行协商并构建或完善委托律师执行财产调查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刘园 《法制与社会》2013,(18):68-69
我国的死亡赔偿金制度是以赔偿近亲属的损害为核心的,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受害人近亲属缺位下的死亡赔偿金所面临的法律空白和制度困境,解决该问题需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及其请求权的基础理论出发,完善相关立法,在受害人近亲属缺位下的死亡赔偿案件应赋予居委会、民政局作为权利人来主张权利,设立相关的福利基金制度,以彰显法律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李昊 《法制与社会》2012,(7):108-109
《侵权责任法》中“同命同价”的规定结束了理论界由来已久的争论,并为司法实践作出指引.本文试从生命的二重性角度讨论“同命同价”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阐述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指出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理论支撑,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出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存在的不足。通过比较定额化死亡赔偿金以及以收入损失为中心的死亡赔偿金优劣,抛开"同命同价"的幻想,正视事实上的"同命不同价",力求寻找解决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存在问题的办法,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继承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阿永嘎 《法制与社会》2014,(15):232-233
死亡赔偿金是对因民事侵权而致人死亡之受害人的近亲属所进行的物质赔偿。分广义死亡赔偿金和狭义死亡赔偿金,广义死亡赔偿金包括实际损害赔偿和抽象损害赔偿,狭义死亡赔偿金则仅指抽象损害赔偿,本文仅讨论狭义死亡赔偿金性质,并讨论死亡赔偿金的赔偿范围的完善问题,以期对司法实践有一些助用。  相似文献   

14.
钟辰 《法制与社会》2012,(23):97-98
对于残疾死亡赔偿金“同命不同价”的热议已经持续很多年,社会舆论、学者观点一直莫衷一是.本文从残疾死亡赔偿金的财产损害赔偿性质切入,分析在“同命不同价”问题上的争论,深入探讨《侵权责任法》调整范围内“两金”的财产损害赔偿性质以及“命价”的双重含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是否支持当事人提出的死亡赔偿金做法不一.有关法院以死亡赔偿金是精神损害赔偿,或认为我国附带民事诉讼不支持死亡赔偿金之间接物质损失,或者以被告人没有赔偿能力为由不支持死亡赔偿金的做法,都值得商榷.我国应当在刑事附带民事裁判中统一支持死亡赔偿金的适用,以尽快结束死亡赔偿金在我国附带民事裁判中适用不统一的混乱状况.  相似文献   

16.
多等级伤残赔偿金是人身损害造成受害人多处伤残时的损害赔偿金.本文从探寻多处伤残赔偿金计算方法的立法现状与立法原则入手,分析现行我国伤残赔偿指数规定存在不足,进而提出应当统一多等级伤残赔偿指数标准、提高多等级伤残赔偿附加指数,以保护受害人权益,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法律科学》2015,33(1)
死亡赔偿所得应当在明确各赔偿项目性质的基础上公平合理地在死者的近亲属之间予以分配.其中死亡赔偿金应当界定为对死者近亲属未来供养利益和身份利益丧失的赔偿,二者应分别根据受供养人的具体财产损失和近亲属与死者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予以分配.对可以纳入死者遗产的赔偿金的分配则应当注意与《婚姻法》的衔接.至于基于赔偿协议的一揽子死亡赔偿款,原则上应当推定其包含了所有的法定赔偿项目并予以合理分配.而我国目前的死亡赔偿制度在赔偿请求权主体、死亡赔偿金的计算等方面也应予以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死亡赔偿金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能否得到支持,司法实践中并不统一。将死亡赔偿金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已具有正当性,主要理由是死亡赔偿金为物质损失已成为共识,立法层面也为死亡赔偿金判赔预留空间,民事责任优先和死刑慎用理念的普及、审执分离司法机制的施行为其提供了实践基础。社会公众法律意识普遍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下社会道德观的进步、死亡赔偿金纳入赔偿范围的司法实践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为其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侵权责任法》所确立的死亡赔偿在性质上是对死者近亲属或被扶养人的财产损失补偿和精神抚慰,赔偿项目包括死亡赔偿金(物质性损害赔偿)、抚慰金(精神损害赔偿)和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是参考死者生前的收入和被扶养人的扶养费。  相似文献   

20.
“同命同价”?——关于《侵权责任法》第17条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经纬 《中国法律》2010,(3):12-16,66-72
近年来,关于死亡赔偿中“同命不同价”问题的讨论既见诸于媒体,也见诸于学术界。鉴于社会公众对死亡赔偿问题上存在着的“城乡差别赔偿”现象的极度不满,2009年12月26日通过的《侵权责任法》第17条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算是立法对此所作出的积极回应,此一立法回应也获得了舆论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