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的债权保护制度中,民事执行作为债权保护的重要实现形式,承担着将生效的法律文书付诸执行,并且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性,维护国家以及社会的秩序稳定。而在我国对于债权保护制度上,存在的最大障碍就是执行环节。本文分析和探讨了民事执行中对于债权保护的基本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期望能够对解决债权保护"执行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胡媛 《法制与社会》2012,(24):118-119,121
我们知道,民事执行制度是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之一.判决一经生效,就面临着执行问题.我国自1991年颁布《民事诉讼法》后,虽于2007年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较大程度地修改,特别是在执行方面填补了许多法律漏洞,但是民事“执行难”问题从来没有解决过,长期困扰着法院工作.本文将从民事执行概念的界定着手,通过阐述“执行难”问题现状,分析当前“执行难”产生的原因,从立法、法院自身建设、信用减等制度等方面浅议“执行难”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优先购买权又称优先承买权,依照优先购买权发生的原因可分为法定优先购买权和约定优先购买权,二者虽然成立方式不同,但基本性质并无差异。我国大陆地区的民事法律仅规定了法定优先购买权,因此本文仅探讨法定优先购买权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
浅议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一直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这些以农民身份跻身于城市人行列的特殊社会群体,在就业、劳动保障、工资待遇等诸多方面都与城市人口存在差异。因而他们的权益保护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农民工劳动权益受侵害情况严重,需要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不仅需要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素质和法律意识,加强农民工的组织性;而且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法律援助机制,推进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中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为中国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虽然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却难以与发达国家职工保护相匹配。因此,为了能充分保障农民工分享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加强农民工在劳动中合法权益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和l祭迫。本文在分析其深层原因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探讨如何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曹靖楠 《法制与社会》2010,(35):162-163
民事执行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果不仅关系到当事人权利的实现与否,更加影响着司法机关在公众中的威信度。因而,法院的执行情况备受关注。但我国的执行现状并不十分理想,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执行难”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就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稳定。本文认为执行救助就是在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但青少年在整个社会当中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因此,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就成为全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司法保护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对弱势群体进行特殊保护已形成制度。在我国民事司法活动中,人民法院应正确认定弱势群体并对其进行程序、实体保护以及司法救助,同时应争取社会公众对对弱势群体的上述保护的认同并尽可能将该保护规则化、适度化,反对个别人利用弱势身份谋取超额利益。  相似文献   

9.
优先购买权又称优先承买权,依照优先购买权发生的原因可分为法定优先购买权和约定优先购买权,二者虽然成立方式不同,但基本性质并无差异。我国大陆的民事法律仅规定了法定优先购买权,本文就此探讨了法定优先购买权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尹峥 《公民与法治》2010,(15):38-39
如何行使民事执行监督权,如何利用民事执行监督来达到缓解执行中存在的“执行难”、“执行乱”的问题,一直是检察机关迫切需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张磊磊 《法制与社会》2011,(20):207-208
关于民事执行监督的定义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执行监督是对执行机关在执行过程中的执行行为的督促和约束。另一种观点认为:执行监督,是指执行程序中上级人民法院发现下级人民法院的执行活动中的错误或违法行为,或者是法院执行所依据的法律文书存在错误的,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及时进行改正,或者是直接由上级法院进行纠正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综观整个民事诉讼的各个环节,最重要的阶段是审判和执行两个环节。但是,公正的裁判并不意味着合法民事权利的最终实现,它需要通过执行来实现当事人的权利,尤其是在大量的给付财产内容的诉讼中,审判机关的执行程序运用更为广泛。而违法执行不仅将诉讼、审判制度建立的公正意义化为乌有,而且造成社会关系扭曲。本文指出现阶段我国执行监督制度几乎空白,这不利于执行权的正确行使,尽快建立完善的执行监督程序是完善立法的需要,更是建立司法公正秩序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朱彦 《法制与社会》2012,(8):150-151
本文指出要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就必须建立良性的民事执行长效机制,而建立这一机制的关键有赖于执行思路的转变,即从法院被动执行、应付执行向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判决债务人主动履行转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因特定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群体事件及法律事件层出不穷,使得社会矛盾更为激化,这时需要刑法介入,对弱势群体中的合法民权进行保护,以化解社会矛盾,本文概述了民事权益刑法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刑法的克制性特点,并研究了民事权益刑法中有关保护实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在改变传统社会生产方式的同时,也造就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屡遭侵害。本文在确立农民工主体身份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权益遭受侵害的法律方面缺失,提出了重构农民工权益保障架构体系的设想,最终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应对和完成我国加快城市化建设的重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民事案件执行问题一直是困扰司法实践的痼疾,民事案件执行难、执行乱的现状使得民事执行正义难以得到实现。民事执行检察制度是通向民事执行正义的路径,能对民事执行产生强有力的外部制约,其制度的创建既有现实的需要,也有深厚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是由经济和社会双重因素造就的一个底层弱势群体。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对于他们所在城市的建设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是却始终未真正融入城市,一直徘徊在都市边缘,享受不到真正的市民待遇。因此,国家应当发挥其公共管理职能作用,采取法律与制度方面的措施,实行倾向性保护,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
徐磊 《法制与社会》2012,(11):52-53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不动产租赁活动频繁发生,并产生大量矛盾纠纷。但是,我国《合同法》、《担保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中对此类问题的规定过于宽泛,片面强调"买卖不破租赁"的原则,不利于租赁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权利平衡。本文试从民事执行角度对不动产租赁权的性质定位、对抗效力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在立法机关即将启动新一轮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以制定一部面向21世纪的新民事诉讼法典之际,值得反思并且需要认真  相似文献   

20.
张艺杰 《法制与社会》2011,(30):273-274
随着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民事执行程序中的扩张,执行和解因其本身优势和现实意义,在民事执行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有利于快速化解矛盾、灵活解决纠纷,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减少执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