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彬 《中国司法》2008,(6):70-74
公证是依靠预设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公信力支持的一种非诉法律证明活动,通过公证活动社会信用得以更好地建立和保障,使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得到不特定的人群和某些权威机构(如法院)的普遍认同和采纳,进而规范民商事活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公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单彬 《中国公证》2009,(3):22-24
公证是依靠预设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公信力支持的一种非讼法律证明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社会信用得以更好的建立和保障,使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得到不特定的人群和某些采证部门的普遍认同和采纳,进而规范民商事活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预防纠纷、减少和保障诉讼的公证作用和价值.然而,这种作用和价值并非仅来源于法律的预设,或基于法律预设而产生的国家公信力,相反,更多的是来源于公证活动本身具有的严谨的办证程序和良好的监管体系.可以想象,那些缺乏质量保证的公证活动,即使有再强的预设法律效力,也难以抵挡人们对公证信任的日益离弃.  相似文献   

3.
葛建强 《中国司法》2009,(11):76-78
公证是指国家认可的公证人对民事法律关系确认的具有权威性的证明活动。公证是一种非诉讼的证明活动,通过对无争议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的证明,从而达到法律监督、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维护法律关系稳定的目的。公证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起着预防纠纷,维护经济和民商事活动正常秩序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性司法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对公证机构、公证员、公证程序、公证效力和公证法律责任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从而为我国的公证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保障,对于充分发挥公证的预防纠纷、维护诚信、促进社会和谐功能,推动我国公证制度与国际接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举措,需要以良好的法制环境、优质的法律服务、有力的法律保护为基础。公证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引导和规范民事法律行为,调控市场经济运行.能够有效防范民商事纠纷发生,保障交易安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证》2013,(5):6-7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全国各地、各行各业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广大公证人员深刻地认识到,公证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进一步发挥其预防矛盾纠纷、实现公平正义、保障民商事交易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法律正确实施的职能优势。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只有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入到服务于当地党委政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确立的目标任务中来,才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西部地区公证工作的调研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及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腾飞紧密相联的我国公证事业近年得到长足发展,公证已成为维护经济社会正常流转秩序、法人公民处置民商事法律事务不可或缺的司法证明和法律保障手段。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较早、市场经济发展较快的东中部地区,不  相似文献   

8.
公证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性法律制度,它通过发挥服务、沟通、证明、监督等方面作用,有效地规范民商事活动,预防矛盾纠纷发生,促进经济活动依法有序进行。公证的独特职能优势,决定了它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能够大有作为,应该成为预防矛盾纠纷的重要防线,  相似文献   

9.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以预防为理念的司法证明制度,具有服务、沟通、证明、监督等功能,在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人身、财产权益,保障民商事活动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民事、经济活动依法有效进行等方  相似文献   

10.
公证制度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我国公证制度的建立、发展及其现状 ( 一)公证制度的作用 公证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信用法律保障制度,通过对公证业务所涉事项的真实性进行预先审查和确认,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
车昱 《中国公证》2008,(8):17-18
公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预防性法律制度,以促进民商事等法律活动有序进行、参与社会生活管理和社会秩序构建为工作重点和价值追求.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证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历届全会反复论及公证工作.对公证作为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法治力量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证》2014,(1):62-63
正公证是为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经济和民事流转秩序,预防和制止纠纷而建立的预防性法律制度,在推进平安抚顺和法治抚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以来,抚顺市司法局积极引导全市各公证机构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市转型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幸福美丽抚顺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强公证队伍建设,规范公证行业管理,拓展公证服务领域,细化便民利民惠民措施,  相似文献   

13.
郁奇 《中国公证》2011,(3):23-25
公证制度作为一项预防性的法律制度.公证机构作为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窗口单位。公证执业作为履行法定程序的执法活动。公证工作所具有的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和紧密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司法》2011,(4):5-6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我国公证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公证工作广泛介入经济社会生活,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在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公证制度是一项以预防为理念的制度设计,公证工作的职能优势在于,通过依法介入民商事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15.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我国公证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公证工作广泛介入经济社会生活,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在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公证制度是一项以预防为理念的制度设计,公证工作的职能优势在于,通过依法介入民商事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16.
公证是一项国际通行的预防性法律制度。但实践中却存在着公证非但没能起到预防纠纷的作用.反倒因为公证暇疵或错误而酿成公证纠纷.或者导致本已隐藏的社会矛盾纠纷扩大化、复杂化的尴尬。如何充分发挥公证制度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职能作用.保障公证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降低公证执业风险.是整个公证界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的环境纠纷呈多发趋势,而随着公民环保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如何高效解决环境纠纷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公证作为一种集法律性、服务性、公正性的制度,享有很高的公信力.公证介入环境纠纷,通过发挥公证调解力、证据证明力和强制执行力的作用,将更好的预防和解决环境纠纷,有利于保护环境,维护经济运行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正公证程序规则是保证《公证法》正确实施、规范公证法律服务的重要基石,公证程序规则从广义上理解应当包括所有有关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事项的程序与规则制度,从狭义上理解主要是指《公证程序规则》以及具体的一些办证指导。在《公证程序规则》的协调规范下,我国的公证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公证质量和公证业务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公证逐渐成为维护社会公信力、预防纠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服务力量。  相似文献   

19.
公证制度作为向社会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的司法证明制度,以促进民商事活动有序进行、参与社会生活管理和社会秩序构建为工作重点和价值追求,是促进和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法律手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又赋予了公证工作新的使命,为公证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明确了新的任务,公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对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大要求,公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当着“生力军”、“助推器”、“减压仓”、“领航员”、“催化剂”、“调节阀”六种角色。  相似文献   

20.
<正>新中国公证制度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证法律服务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诸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转型、改革深入和社会生活变迁,公证法律服务呈现出许多不充分、不适应、不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