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宜豪 《政府法制》2013,(13):38-39
被“强奸者”没有报警而是找对方谈判;被“勒索者”被逼写“忏悔书”同样没有报警。朱纯良是否借助于手中的权力帮林楠安排过工作?郑州市畜牧局是否出面调停过这起“强奸”与“勒索”纠纷?是“小妹”诽谤“大哥”,还是“大哥”强奸“小妹”?肥皂剧里的陈旧戏码日前在郑州真实上演。  相似文献   

2.
叶乃锋 《河北法学》2006,24(6):88-93
全球化对传统国家主权构成了冲击和影响.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社会的形成.国家主权自其产生之始就已经内在含有主权权力、主权权力的行使和国家责任的内涵.国家主权可作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家主权应当包括主权权力(权利)、主权权力(权利)的行使以及国家责任的内容.狭义的国家主权指主权权力(权利).主权权力和主权权力的行使是不同的概念.全球化对主权权力和主权权力的行使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伦理一直处于艰难的适应和调整时期,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从家庭结构、家庭稳定性、家庭功能以及家庭权力分布等方面着,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总的来说,传统家庭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逐步融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家庭伦理及行为规范正在酝酿形成.  相似文献   

4.
论行政权力的要素及其制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权力制约问题国内外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和丰富的成果 ,创立了许多诸如权力分立与制衡等著名理论。但现有研究仍存在着偏重于在权力外部以及从宏观、抽象的角度讨论制约的问题。从克服上述不足出发 ,笔者提出从权力的内部结构来考察对权力自身各构成要素的具体制约 ,并以此作为权力制约的一种思路。权力及其有效地运行是各相关要素共同合力作用所形成的综合状态 ,它们可以分解为权源、主体、对象、运行及保障等诸要素 ,各要素均对权力的形成、运用起着牵制作用。因此 ,在其中一个要素上构成约束就能形成对权力的制约。同时 ,各个不同要素均有其特点 ,这就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各种不同具体制约方式。如果在权力各个要素上都构成制约 ,就建构出了能作用于权力内部的完整制约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权力与权利的涵义以及相互关系关于何为权力历史上有不同的见解,在各个历史时期占主流的观点有三个。一种观点认为权力就是相互联系的资源或者能量。罗素在《权力论》中写道:“在社会科学上权力是基本的概念,犹如在物理学上能是基本概念一样。权力也和能一样,具有许多形态,  相似文献   

6.
作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机关,没有明确规定可以刻制印章,与同级党组织、政府相对应,他们则都有印章,目前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否应该有印章存在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宪法将人民代表大会确定为国家权力机关,在代表大会上通过并发布的决议决定以及选举结果就应该加盖印章,以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安机关警察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严格、公正、文明"的要求,而当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警察权力被滥用、权力指向异化、公民对警察行为投诉权过分张扬以及民警正常执法活动保障机制缺失等现象。本文指出欲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加强有关警察权力的立法工作,建立科学的公民投诉处理机制以及执法维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两种不同手段,但它们所追求的理念与价值以及表现形式上,也有某些共同要素和渊源相依的关系.宗教团体对自身的管理权力和宗教精神对社会的影响力,一般属于社会权力范畴.至于以其宗教定为"国教"的宗教国家,则其社会权力同国家权力合二而一;其教义等同于国家法律,其教主成为高于国家行政首脑的精神领袖,其权力地位同一党专制的"党国"的执政党领袖有些相似.宗教自由作为一种信仰,同思想自由一样,是绝对的权利.宗教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作用,把宗教单纯视为"人类精神的鸦片"或社会异端,是片面的.但宗教活动所行使的社会权力对社会有一定影响,因而要受法律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喻中 《法学论坛》2001,16(3):33-38
传统的三权分立理论只是对国家政权内部权力的一种划分.鉴于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适度分离以及政党政治影响的日益扩大,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权力结构理论,认为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对独立的另外三种权力,即代表市民权利的民权、代表执政党权力的党权和代表政治国家权力的政权.  相似文献   

10.
国家权力界限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认为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国家权力只限于法律明确赋予的范围,法律无明确规定的权力,国家机关不得行使;而公民权利则不同,凡法律未明文禁止的,公民都有权利行使.在立法机关的立法权同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的权力之间,凡涉及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机构组织制度、国家根本经济制度政策和财政收支以及国防外交方面的内容,不宜由政府立法或决定,政府立法(法规)范围只限于授权立法和为实施法律立法以及有关纯粹行政管理事务的立法。本文还论述了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权力界限和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限,  相似文献   

11.
权力制度化的问题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大局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及加快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权力制度化的场域由三个层次组成,即法律体系、权力结构和民族性格.这三个层次在现实中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情况,给实现权力制度化造成困难.应通过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普遍守法以及法律监督等法律途径,保证权力制度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何裕 《河北法学》2001,19(3):93-96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权力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导致权力滥用、权钱交易、腐败滋生.从权力与法的关系以及法的至高性角度,来阐述法对权力制约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以及权力的法律制约机制的构成.  相似文献   

13.
农村精准扶贫是一个国家基层治理的典型代表,它既是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发展乡村社会经济的重要路径。精准扶贫中的权力格局有三种不同的权力形式:总体权力、技术权力和实践权力。总体权力试图借助技术权力来兑现精细化的治理目标,而技术权力又需要实践权力来落实具体政策。实践权力及其社会再生产根植于地方社会的乡土秩序,并对国家政策绩效产生实质影响。新世纪的国家基层治理,只有梳理好总体权力、技术权力与实践权力的传统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把基层治理摆平理顺。  相似文献   

14.
农村精准扶贫是一个国家基层治理的典型代表,它既是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发展乡村社会经济的重要路径。精准扶贫中的权力格局有三种不同的权力形式:总体权力、技术权力和实践权力。总体权力试图借助技术权力来兑现精细化的治理目标,而技术权力又需要实践权力来落实具体政策。实践权力及其社会再生产根植于地方社会的乡土秩序,并对国家政策绩效产生实质影响。新世纪的国家基层治理,只有梳理好总体权力、技术权力与实践权力的传统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把基层治理摆平理顺。  相似文献   

15.
讨论单一制国家某些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关键在于说明此类地区究竟与通常所谓“一级行政区”有何不同.本文将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案例,即苏格兰、加泰罗尼亚和香港,论证单一制国家高度自治行政区的权力来源、法律地位和对外事务都有自己的特征.这些地区多有历史上的事实权力孑遗,它们的自治地位据称可以得到多样法律渊源的支持,而它们的对外交往也带来新的法律挑战.但这些特征尚不足以改变这些地区所在国家的单一制宪法框架,国家仍可单方面地改变它们的状态.以权力来源、法律地位和对外事务等特征为基础,本文试图进一步精炼单一制国家高度自治行政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微观权力分析——读米歇尔·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平 《河北法学》2006,24(11):2-8
通过对微观权力分析,指出福柯与传统自由主义"司法-论述性的分析"模式不同之处,他并没有采用合法与非法的二元对立的模式,而是将自由主义分析框架之中对权力分析所需要的价值基础从它的分析中剥离出去,因而将其自由主义社会本身中隐藏的微观权力用系谱学的方法揭示出来,指出的微观权力的隐匿性与生产性的特征.微观权力就隐藏在社会运作体制之中,隐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且生产出了我们所认可的真理与知识,并且形成了规训社会.面对这样的规训社会,我们主体的本真性如何表达出来.因此随后分析了微观权力与反抗的关系,指出了福柯与司法-论述性的权力模式的代表哈贝马斯的不同,以及福柯给出的与韦伯对于现代性中个体的出路不同的分析.在对福柯的审美个体的反抗的进一步分析中指出,他的反抗模式在理论上可能存在暗含有基础性的可能性以及审美个体之间冲突的可能性,从而在理论上存在危险.同时在实践中,也对福柯提倡的大众生活的日常反抗的实践效果的可行性与个人的审美体验进行了质疑.  相似文献   

17.
论公权力的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权力的边界包括权力与权力的边界及权力与权利的边界两种情形.确定公权力边界的前提是明确每一类公权力及与其相邻的权力及权利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权力与权利的不同属性来确定公权力的边界.公权力越界是一种客观现象,这种越界行为的产生既有公权力内在的原因,也有公权力以外的原因.遏制公权力越界需要建立分权与制衡的权力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莉君 《法学家》2005,(2):118-124
"权力"与"权利"是法学研究中的一般概念,也是许多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目前,那种将"权力"界定为国家权力、将"权利"界定为一般民众权利的思维定式,需要认真地予以反思.在法的空间中,"合法性"和"支配力"是法律权利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无论是国家,还是一般民众,其依法获得的支配性力量都属于法律权利.这样界定"法律权利"不仅更为符合法律活动的特征,而且,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讨论不同法律权利的正当性基础以及它们的现实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检察权包括法律监督权和以诉权为中心的固有司法职能两个层面.法律监督权应当理解为一种不同于侦查权、批准逮捕权、诉权等固有司法职能的"司法监察权",即从司法角度以居中、客观的立场对整个司法活动进行合法性监察的权力.检察权的上述两类不同层面的权力具有不同的原则立场和价值标准,因而不能将两类权力的行使同一化,而应在行使固有司法职能的同时,在另一层面以不同的立场和视角行使法律监督的权力,从而解决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在行使法律监督权时所面临的问题,以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0.
《印度之行》里,不同的种族、性别、政治和社会话语相互冲撞、交织、聚合,形成一个紧张的话语场。福柯的权力和话语的理论以及社会语言学理论有助于我们从知识与话语、规训与身体等方面分析文本里所隐含父权殖民社会的规训权力的运作机制,揭示权力对个体的腐蚀,展示权力客体对规训进行的反抗以及新话语在抵制抗衡中产生,从而重新解读福斯特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