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当前婚姻家庭案件中的若干新情况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订后的婚姻法施行后,为了在审判实践中更好地贯彻婚姻法的立法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一》)和《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二》),为正确、及时地审理各类婚姻家庭案件提供了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裁判依据。  相似文献   

2.
孔祥征 《法制与社会》2011,(31):298-298
《婚姻法》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范和调解夫妻双方婚姻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我国《婚姻法》自1950年颁布实施以来,先后经历过若干重大修订,其中最高法院颁布的三个《婚姻法》司法解释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婚姻法》三个司法解释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可以清晰地梳理出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变迁。本文以新近颁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为重点,着重分析了该司法解释的特点及其对完善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甘可 《法制与社会》2012,(17):82-83
《婚姻法》是我国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司法解释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昨年《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在社会上引起了一阵风波,人们褒贬不一。肯定的是,它在婚姻财产的某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其中我也发现存在了一些不足。在此,本文主要就《婚姻法》解释(三)中财产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提出拙议,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4.
一、现行离婚诉讼的立法特征 我国离婚诉讼调解的立法以2001年修改的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下称《婚姻法》)第32条第1款、第2款、《民诉法》第8章的内容为核心,以民事政策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为辅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其立法特征不仅具有普通诉讼调解的立法特征,还有特殊特征: (一)普通特征 1.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必须自愿。 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自愿协商的结果,是他们处分自己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的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的司法解释(三)的重点在于:夫妻财产关系的认定和调节.该解释对于调解当今中国社会中的婚姻家庭关系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是其中一部分内容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在日常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思考,从而进一步达到婚姻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照顾无过错一方的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6.
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的最高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对离婚诉讼中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有较大影响,对中国传统婚恋观念也造成较大冲击,引发社会争论。按照目前司法实践惯例,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往往是探索性的立法实验,正常情况下会在婚姻法修订或制订统一民法典时被全国人大吸收为立法。  相似文献   

7.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和第10条关于房产的规定是对《婚姻法》的具体细化,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可以有效保证法院判决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但它也存在一些缺憾和不足,其颁布施行也带了不少新变化、新情况、新挑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8.
《婚姻法解释三》颁布后,有关离婚房产问题的两条规定引发了媒体和学界的广泛批评。新司法解释的进步意义主要体现在符合《婚姻法》夫妻财产制的发展趋势、符合《物权法》与《合同法》的基础原理、符合民法"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三个方面。对于《解释三》的施行将对我国现存法律体系产生的可能性影响,本文归结为"诉讼模式的转变和契约精神的弘扬"、"倾向性立法的重视"以及"婚姻家庭法多元化发展进程的开启"三个方面的助推效能。  相似文献   

9.
最高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规定的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在施行中遭到许多质疑,本文从推定规则的制度来源、价值衡量、举证责任分配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立法缺陷,并提出重构设想。  相似文献   

10.
浅论《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立法之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2001年新婚姻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两个司法解释的出台,为法院准确、及时审理各类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法律依据,同时,从全国法院审理各类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情况来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离婚诉讼中当事人虚构夫妻共同债务的情形日益增多"即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的出现与《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之规定不无关系。本文就第二十四条立法之不足发表些许看法,并试图从夫妻共同债务的界定角度出发,提出解决适用二十四条之困境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2011年7月4号,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通过这一司法解释的颁布,诸多在婚姻法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有了明确的处理方式。其中,《解释三》第十条就按婚前按揭买房所做出的相关规定可谓最为引人注目。其一方面进一步厘清了婚姻关系中的财产问题,为离婚案件中的财产分割提供了清晰的审判标准;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极大的质疑。但本文认为,《解释三》第十条之立法在对体系的维护和对弱势一方的保护两端极力地寻找着一个平衡点,公平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利益。所谓"男权立法"之说,或有武断之嫌。  相似文献   

12.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第8条第2款的规定,"双方父母赠与夫妻的不动产"被认定为按份共有。这既不符合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的"婚后所得共同制"之精神,也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宪法》的基本精神,且不符合私法的价值取向。因此,它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应当对其进行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13.
从《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谈我国婚姻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婚姻法解释(三)》的颁布在社会中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其内容涉及夫妻房产、生育权、第三者等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涉及到房屋这一家庭重要不动产问题,触及了社会公众的敏感神经.本文主要对《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进行了理论探讨,并以此为切入点,对我国婚姻立法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婚姻立法取决于对婚姻关系的定位,而所处的社会背景又深刻的影响着对婚姻关系的认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期,婚姻契约说更能解释不断彰显的个人自由主义,因此,以契约说为基础的婚姻法律规则更能尊重个人选择,更加契合目前的婚姻道德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三)正是对这种观念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婚姻法》 (修正草案 )经过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第十九次会议审议现又全文公布,广泛征求意见,既体现了全国最高立法机关积极而慎重的立法精神,又说明这部《婚姻法》作为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具有重要意义。   《婚姻法》 (修正草案 )虽未经最终立法程序成为现行法律,但其中所体现的很强的针对性、很强的借鉴性和很强的当事人自治性都表现出了十分文明、进步的立法思想。   在看到《婚姻法》 (修正草案 )的积极意义和价值的同时,我也有几点建议。   一、建议删除《婚姻法》 (修正草案 )第 10条第 3款:“对未到法定…  相似文献   

16.
《婚姻法》作为一部婚姻家庭财产法,其中的身份部分相对稳定,但财产部分多有司法解释,其自2001年修订后,已经出台过两部司法解释。2011年经征集意见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下文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出台并自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7.
鞠海亭 《河北法学》2004,22(6):82-85
新修订的《婚姻法》是否具有溯及力问题直接影响到有关案件的处理结果。从最高院的司法解释来看,《婚姻法》的新修订部分具有溯及力。但法律是否具有溯及力应由法律本身作出明确规定,不能由司法解释来决定。我国《婚姻法》新修改部分的实施时间是明确的,并未规定有溯及力,最高院规定其有溯及力的司法解释违背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婚姻法〉的决定》,也不符合我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8.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  相似文献   

19.
乔治 《法制与社会》2013,(24):19-20,24
201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该法的公布挑战了传统的婚姻观,其中特别是对家庭财产归属有了新的明确规定,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司法解释的出台从法律、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产生了理论与实践意义,而通过问卷调查与访问等实证方式并与法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显示以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为代表的立法效益在法律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程度积极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虽已出台三年有余,且对婚前按揭房屋及增值部分的归属也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司法实践中还是出现了大量的争议.文中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我国现行规定出发,并对此类案件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