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国经济犯罪死刑废除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犯罪与市场经济形影相随,经济犯罪行为虽然侵犯了国家的整体经济利益,但并不具有暴力侵犯人身的特点。经济犯罪属于法定犯,其主观方面应受谴责的程度逊于自然犯,故其刑罚自应轻于自然犯。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违反了刑法谦抑性原则,有悖于刑法平等与刑罚均衡的原则,不利于我国国际和区际刑事司法合作。随着中国人权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和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权的收回,废除经济犯罪死刑不会引起高发案率,也符合我国已经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基本要求,并有利于扼制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经济犯罪死刑废除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极少数国家之一,但死刑的适用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并随着国际社会对限制、废除死刑的呼声日益高涨,其合理性受到了质疑。通过从经济犯罪的特征、刑罚的目的和功效以及国际司法实践等角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应对经济犯罪废除死刑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张剑 《法制与社会》2012,(20):288+294
经济犯罪是行政刑法研究领域中比较典型的行政犯、具有贪利性、非暴力性等特点.我国是在经济犯罪中适用死刑的极少数国家之一,但死刑的抑制效果很不明显.本文从经济犯罪的行政犯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可以在整体保留死刑的同时,逐步废除经济犯罪的死刑.  相似文献   

4.
论经济犯罪刑罚的立法完善——兼论经济犯罪的死刑废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犯罪并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罪名,刑法对经济犯罪规定死刑不具有合理性.经济犯罪适用死刑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不符合刑罚的目的、不符合国际趋势,应予以废除.对于经济犯罪的立法方案应予以完善对于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和侵犯财产罪中的死刑,应当从立法上及时废止;在条件成熟时废除贪污贿赂罪的死刑.同时应该调整经济犯罪的刑罚适用;加强无期徒刑的惩罚力度;完善罚金刑的适用;与此同时,增设资格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5.
回望人类历史,死刑作为惩罚手段,其存在的历史远比国家悠远。而自16世纪首次出现关于废除盗窃罪死刑的观点后,有关死刑存与废的争论已持续数百年之久。除理论上的争论外,在司法实践中,废除死刑已成必然趋势,而目前许多国家业已彻底废除死刑或减少其执行。而我国,由于各方条件尚未成熟,死刑的彻底废除尚待时机,且须循序渐进。作为非暴力的经济犯罪,其死刑的废除从效益上而言,正面效益比负面效益大。从这一角度而言,经济犯罪的死刑废除势在必行。对此,有必要对经济犯罪死刑的效益做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6.
死刑的德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死刑在道德上是一种不能证明其正当性的刑罚。既然如此 ,在中国 ,废除死刑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但是 ,中国尚不具备废除死刑的人文基础与信仰理念 ,而且 ,在威慑主义刑罚理念的支撑下 ,中国的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倚重死刑的适用。这就决定了中国要废除死刑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7.
骆群 《法治研究》2010,44(8):80-85
在我国,经济犯罪中废除死刑的呼声已成为压倒性的趋势,概括起来其理由主要有:不符合正义价值,不符合刑罚目的,不符合效益价值,不符合国际趋势,极个别的还认为会滋长监管者对死刑作用的迷信,忽略社会治安和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不利于健康、人道的社会文化和尊重人的生命的观念的形成,以及认为经济犯罪不具有道德基础,经济犯罪配置死刑是政治权力的任意之举。但是,在这些理由中,除了不符合国际趋势之外,其他理由都不能成为经济犯罪废除死刑的充分理由,换言之,这些理由与经济犯罪废除死刑的主张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死刑是我国所有刑罚方法中最严厉的刑罚,它以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为内容,因此,又称为生命之刑。近年来,死刑存废问题成为我国刑法理论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关于经济犯罪中的死刑存废问题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民众的关注。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十三个经济犯罪中的死刑被废除,这也更引发了人们对经济犯罪中死刑存废问题的关注和探讨。经济犯罪中死刑的废止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又不是一个能一步到位的问题,要想逐步废止经济犯罪中的死刑必须找到合理的死刑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死刑立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死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一个刑种。从我国刑事立法状况看,现行刑法挂有死刑的范围比较宽泛,而从国际社会发展和有关国际公约规定要求来看,我国刑法有必要削减乃至废除立法上对经济犯罪所设的死刑。  相似文献   

10.
死刑,又称生命刑,在刑罚体系中是最严厉的刑罚方法,是以剥夺犯罪人生命为手段的刑罚方法。死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刑罚,历来都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被认为具有最大威慑力的刑罚方法,其存在也被认为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直到1764年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废除死刑的论述,人们从尊重生命权和天赋人权的角度,对废除死刑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引起了人们对死刑利弊的激烈争论,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对死刑存废之争。本文通过回顾我国死刑的历史,结合目前司法现实,特别是我国死刑核准制度的变迁,探讨死刑制度在我国的历史及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1.
死刑是凭借从肉体上消灭犯罪分子的手段来惩罚犯罪、保护社会安全的刑罚手段。近年来,国际上废除死刑的运动风起云涌,许多国家在立法中废除了死刑或在司法实践中不执行死刑。考虑到人权保障的迫切,我国应在废除死刑的政策导向下,理性地选择"慢性死亡法",以正当程序为实践先行,从而顺应国际死刑制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刘传华  张杰 《行政与法》2007,(4):112-114
刑罚在经济犯罪中的运用需要理想的刑罚结构。为此,可结合经济犯罪的特点分析各刑种在调整经济犯罪时的利弊得失,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一种以罚金刑和有期徒刑为主体,以无期徒刑和没收财产刑相结合为辅助,以拘役刑作为罚金刑替代措施处于次要地位的“三角形”式的刑罚结构模式。以此为指导,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为例,对我国现行经济犯罪的实然刑罚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行经济犯罪的刑罚结构由于死刑、管制刑的存在,而使其具有不合理性,因此,要优化现行经济犯罪的刑罚结构,必须废除死刑,取消管制刑,并对其他刑种进行微调。  相似文献   

13.
死刑存废的政策分析与我国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秉志  郭理蓉 《法学》2004,(4):62-68
刑事政策是一种公共政策。本文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对死刑存废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死刑是一种不人道、不经济的刑罚 ,应予废除。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 ,“突然死亡法”的死刑废除方式不具有可行性 ,较为适宜的选择是采用“慢性死亡法” ,即通过立法、司法以及程序上的控制 ,逐步减少死刑适用 ,最终实现死刑的全面废除。  相似文献   

14.
王峰 《法制与社会》2013,(13):290-291
死刑是一种最古老、最久远的刑罚,处于刑罚金字塔的顶端。18世纪,近代资产阶级刑法学鼻祖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首次公开反对死刑,主张严格适用并逐渐废止,拉开了反死刑的序幕。而这一举动也引发了几百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死刑存废之争。近年来,随着世界人权运动以及民主法治的发展,大多数国家对于死刑采取的是逐步缩小适用范围,最终废除的政策。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也折射出这一理念:对死刑加以限制直至废除。废除死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目前我国还不适宜立即废除死刑,但应严格限制死刑。如何走适合中国的废除死刑道路,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司法课题。本文旨在分析当下死刑适用状况,探寻限制死刑适用的对策,推动废除死刑的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抛砖引玉,从而使法治成为国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社会主张废除死刑的大背景下,笔者根据中国现状,对死刑论废除者的质疑加以回应、反驳,理性的指出了死刑在中国存在的必要性,同时对中国现有死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在保留死刑的前提下,如何从立法与司法上完善现有的死刑制度,更好使这一刑罚发挥其扼制犯罪的目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16.
浙江金华市的吴英因集资诈骗罪被一审判处死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再次使人们思考经济犯罪究竟应不应该判处死刑,生命权相比财产权,哪个更重要。吴英案是"欠债"后"偿命"的判决,生命的价值远远高于任何金钱,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用死刑来遏制经济犯罪,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在刑罚轻缓化,各国都在努力不断废除死刑和减少死刑执行数量的大环境下,我国应该顺应世界潮流,加快刑罚文明化,更加注重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7.
死刑,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刑罚,也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最严厉的刑罚。当今世界有些国家废除了死刑,有些国家仍保留着死刑。从理念上来看,死刑废除论是刑罚人道主义思想的必然结果;从客观上来看,它又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8.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方法,在刑罚体系中属于生命刑。随着国际人权运动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的刑罚也日趋人道化,表现在死刑上,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了废除死刑的道路;另一方面是那些保留死刑的国家也对死刑的适用和执行方式进行改革。我国是一个死刑制度历史悠久的国家, 改革现行死刑制度,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入手,从死刑制度的法律价值、刑罚的目的、社会作用等多角度论述了废除死刑,构建合理的刑罚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废止和限制死刑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我国废止和限制死刑理应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当前务实和可行的方案是首先废止和限制非暴力犯罪的死刑,而无疑应该首当其冲考虑作为典型非暴力犯罪的经济犯罪的死刑废止与限制问题。在当前甚至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立即废止死刑并不切合我国现实国情,因此,如何从严控制死刑的适用值得思考,本文认为正当程序是有力屏障之一。从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经济犯罪案件的数额乃是启动死刑刑罚适用的主要标准。但是,实践中对犯罪数额的过于倚重,导致经济犯罪死刑案件数额认定方面存在诸多程序问题,因而探讨其数额认定的正当程序非常必要。只有遵从正当程序来正确、准确地认定可能适用死刑的经济犯罪数额,才能严格控制经济犯罪案件的死刑适用。  相似文献   

20.
尚向平 《政法学刊》2006,23(6):38-41
根据刑法的谦抑性,从刑罚的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不同角度,对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没有涉及到人身权利的财产型犯罪,包括经济犯罪、侵犯财产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的死刑不符合刑罚的价值及谦抑性要求,应当废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