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从法哲学的范围与品格看部门法哲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避免法学主体意识及内在特性的沦丧和法哲学精神品格的迷失,我们有必要重申回归纯粹的法理学和法哲学。与基于法认识论和法方法论、侧重于法的实证层面和应用领域的法理概括与探究的法理学不同,法哲学侧重于法的本体层面和价值领域的哲理概括与探究。就其精神品格与思维方式而言,法哲学既是一种前提性反思,即审视和追问对象赖以存在的前提,对法的本源、本质和普遍原理的追问;又是一种逻辑性反思,即对法学命题和理论的逻辑起点及逻辑展开的追问;还是一种价值性反思,即对法律规范和法学命题正当性的深层追问。部门法哲学研究与法哲学原理之间的对接不是生搬硬套或者简单移植,而是要在审视与批判有关部门法研究的基础上,注意与相应的部门法学话语体系的协调性与融贯性。  相似文献   

2.
法律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法律?这是法学最基本、最简单却是最难回答的问题.同时.它也是最具开放性的问题,各个不同历史时代、各种不同历史场景中的不同人物对此问题往往会给出各不相同的回答.然而,这个问题又如此重要,以致我们的生活时刻不能忘了它.追求公平正义,真理是非的人对此问题永远不能落枕,对此问题越认真,越执着,对这个问题的追问也就越多.因为它是法哲学的元命题.  相似文献   

3.
周茜蓉 《政法学刊》2005,22(3):124-127
哲学通常被当作世界观来把握.但这种把握并不根本.它没有追问世界观之成为世界观的源始根据,即世界观通过什么而成其为世界观的问题蔽而不明,这使得哲学之思与科学之思等同,并使哲学陷入二元论.哲学史表明,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都不是世界观,而是世界观的前提条件,决定这个前提条件的是世界历史起源的奠基行为,哲学在此奠基行为中展开,并获得其本质的规定性,人生和历史在奠基行为中得以定向和敞开.因而,真正的哲学在本质上是对人类历史奠基行为的细心看护.  相似文献   

4.
司法哲学基石范畴:司法能动性之法哲理追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司法哲学是对司法学的哲学化研究,旨在解决司法的根本问题:司法是“什么”?和司法是“如何”?司法能动性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追问其本身所包含的精神的理性、方法的灵活性、过程的创造性、目的的回应性等法哲理时,科学地解答了司法的根本问题,并使司法获得了正当性的理由,由此成为司法哲学的基石范畴。对司法哲学基石范畴的论证,亦证成了司法哲学的科学地位。  相似文献   

5.
2001年4月11日,阿图尔·考夫曼(Arthur Kaufmann)逝世于慕尼黑,享年78岁.德国法哲学因他故去失却了一位最优秀的和最具国际声望的代言人.由阿图尔·考夫曼倾注极多个人心血创办和扩建的慕尼黑法哲学和法律信息学研究所,在他的领导下,已发展成为国际法哲学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王华生 《法制与经济》2009,(14):123-123,125
医学哲学的内在逻辑是以人的生命存在为逻辑起点,以医学与生命的关系为基本问题而展开对医学的不断追问。它要求医学哲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运用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培养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反思批判的能力,以哲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医学,按照医学哲学的本性来学习医学哲学,使医学生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  相似文献   

7.
孟珉  周铁金 《法制与社会》2013,(32):100-101
本文主要以马克思理论为视角,希望对我国目前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进行反思和追问,借以从哲学基础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进行阐述,使其更加符合社会现实与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一两年来,我们发现,学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知识产权价值"的热潮.在对知识产权最本原问题不断追问的过程中,挖掘出了藏于知识产权法背后的深厚义理.  相似文献   

9.
赵秉志  魏昌东 《中国法学》2006,11(1):176-190
当代中国刑法哲学的勃兴,肇始于中国刑法理论界对作为刑法调整对象的犯罪与刑罚辩证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刑法学体系的改造、完善与重构问题的深入思考。中国刑法哲学研究通过对刑法的广普价值、一般功能以及基本犯罪观、刑罚价值、功能等诸多本原性问题的追问和探讨,厘清了中国刑法的诸多应然性问题,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哲学研究体系,对当代中国刑法、刑法学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展望21世纪,中国刑法哲学的发展应在准确定位、促进发展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其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走出决定论因果观的阴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侵权赔偿因果关系的理解应当走出决定论因果观的阴影。哲学因果描述不仅有决定论描述,还有概率论描述。法律因果追问不是对客观、必然、本质联系的探索。国家怠于履行职责侵权因果关系的判断应当打断决定论的强大心理惯性,向普通人的因果观念求解。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吴有水就江苏、广东两省不予公开社会抚养费相关信息提起行政诉讼,状告两省卫计委.面对令自己非常不满意的答复,他打算继续追问,并在2014年元旦之后有一个"大动作". "其实我就是中国20多万律师队伍中最普通的一个人."11月18日浙江省碧剑律师事务所吴有水律师告诉记者,追问社会抚养费(俗称"超生罚款")问题对他来说,开始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想到了就去做."我就是想知道这些钱干什么用了."截至10月18日,这一追问仅收到了19家财政部门和3家计生部门的答复,统计社会抚养费总额超过174亿,这么多钱到底怎么用的,还是不知道.  相似文献   

12.
陈金全 《法学家》2005,1(3):47-54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其法哲学最显著特点在于把人提到了目的论高度,从而做出了划时代贡献,为现代法治奠定了深刻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他先验的形而上学,又使他走入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这是时代的局限,其法治论的哲学价值观尚需要当代人去补充、修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刑法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民国时期开始 ,中国刑法学研究就开始关注刑法的价值、基础、基本范畴、研究方法等一些根本层面的问题。在新中国刑法的创立和发展阶段 ,刑法哲学在刑法学理论研究的微观层面以及刑法学研究方法论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为新中国刑法学和刑法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刑法哲学研究以超越刑法规范的本体为基本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以探寻刑法以及刑罚的本原性和终极性价值为目标 ,深入刑法规范内部进行价值分析和追问 ,在对国家刑法权、刑罚权的根据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同时 ,也对新世纪中国刑法学体系的变革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论战中的哈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所周知,哈特(H.L.A.Hart,1907—1992)是英国著名法学家,二战后新分析法学的首创人和旗帜。哈特出生于犹太家庭,曾先后在牛津大学学习古代史、哲学和法律。后长期任衡平法大律师,二战后开始执教于牛津大学。1952年哈特接任古德哈特  相似文献   

15.
再论法学对哲学诠释学的继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法学论坛》2012,(5):71-77
法学对哲学诠释学的继受,存在着解构与建构两种不同的理论路向。为此,须明确法律诠释学对哲学诠释学进行继受的可能与限度。立足于本体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解释学立场,在建构意义上将法学方法论纳入哲学诠释学的理论框架中,诠释学的任务不仅仅在于对法学方法论进行反思,更在于实现诠释学思维的方法论转化,创建法学作为人文科学的方法论。诠释学反思导向法律意义的追问,必然引起法律概念论从实体本体论向关系本体论的革新。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客体之哲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勤 《知识产权》2010,20(2):3-15
知识产权的哲学基础主要在于知识产权客体的哲学基础,而知识产权客体的哲学基础又主要在于这个客体的上位事物的哲学基础.只有阐明了这些基本概念,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才能得以稳固建立,知识产权作为独立法域才能令人信服地确立和发展.在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知识产权领域最基本的问题作了更为深入的探讨,目的是进一步夯实知识产权客体的上位事物是信息这一论点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西方古代和近代的美学思想及体系都以美的本质为核心,分别从西方古典美学的哲学基础本体论和认识论出发,产生了许多有关美的学说和论著。而西方现代思维又对使美成学的逻辑起点——"美的本质"的追问产生质疑,美学研究发生根本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宪政:和谐的生活哲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宪政属于宪法哲学范畴。宪法哲学属于哲学 ,属于法哲学、生活哲学、未来之学 ,属于科学。在宪法哲学的上述不同层面 ,宪政分别聚焦于对“宪法·人民·政府”、“权力·法律·权利”、“宪法·生活·政治”、“传统·现实·理想”、“正义·科学·效益”等相互关系之本源和应然的追问。对此 ,我们的回答是 :宪法是作为国家权力所有者的人民与作为国家权利行使者的政府之间的“契约” ;法治的精义在于通过对公权力廉洁性和完整性的“保障”而实现对人权的保障 ;宪政既以民主为基础又对民主的某些性格保持着警惕 ;宪政的理想可以激发完善现状的热情 ,历史的评判则可防杜社会的倒退 ;宪政同时结晶着科学、正义、效益三种精神。  相似文献   

19.
夏体雷 《检察风云》2003,(15):18-20
在昆明市春城路上,矗立着一幢豪华气派的"红楼","人和集团"四个嵌金大字很是惹人注目.然而,创办这家下属25个子公司的集团总裁和丽伟却因金融骗贷而东窗事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封条很显著地贴在"人和集团"几个嵌金大字中间,令人有种今非昔比之感.想想以前的门庭若市,再看看如今的门前车少人稀,记者禁不住又与"红楼"的主人--"人和集团"总裁和丽伟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0.
部门法哲学是世界法学研究的前沿和最有前景的跨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作为对现有研究的概括和命名,部门法哲学的提出是当代中国法学的一个理论创新。所谓的部门法哲学,其实是对这一领域的刑法哲学、民法哲学、行政法哲学、诉讼与司法哲学、宪法哲学、经济法哲学、商法哲学、国际法哲学等所有部门法学与法哲学之间跨学科研究的一个总称。部门法哲学区别于部门法学的标志在于反思的视角及其问题设定的方式。部门法哲学与法哲学的区别在于其研究的是法律的局部而非整体,并且形成了自身的范畴体系。部门法哲学的范畴一般是法哲学范畴的下位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