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广静 《法制与社会》2013,(31):297-298
刑事案件中的未成年被害人因其具有尚未成熟的身心特点,司法机关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特殊办案机制对其开展及时、有效的保护与救助.本文结合刑事诉讼中未成年被害人保护与救助的实际情况,提出构建与完善我国未成年被害人刑事案件检察环节特殊办理机制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未成年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是未成年刑事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关于其调查主体、内容,特别是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及应用规则的规定均有不清楚之处。社会调查报告应区分事实与评价,并在评价中附加量刑建议。宜立足于法定证据种类,把社会调查报告作为单一实体分析其证据属性,即它是一种笔录化的(专家证人)证言。调查主体宜走专业化之路,以官方为主导、非官方社会团体为辅助,经费由财政单独列支。在诉讼程序中,它有必要发展为独立的一方参与人,配备必要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宝安区在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两院、两部的规定》),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中,创新法律援助服务工作机制,在公安侦查阶段为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及时有效地保护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根据《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机构负责解答法律咨询,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为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并对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的活动进行监督、指导。本文结合法律援助机构的职责从  相似文献   

5.
徐俊美  洪磊 《中国审判》2012,(8):100-101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是指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过程中,由专职机构或者专职人员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学习情况、心智状况以及案发后表现等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并出具书面的调查报告,为司法机关公正合理地惩罚、教育、挽救未成年被告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宗德钧 《法制与社会》2011,(13):268+270-268,270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的考察、帮教,其诉讼价值在于预防未成年人重新违法犯罪;但不管在立法上还是司法实践中,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考察、帮教工作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有关法律、司法解释等规定的梳理,对目前未成年罪犯的考察、帮教工作在立法上以及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相关的理论研究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一批学者从国家补偿角度,纷纷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展开了学理论证,同时,亦从实证角度对其立法体系、制度设计建议献策。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通知》,要求检察机关积极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探索制度层面建设,结合本地检察工作实际,规范本地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是少年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项制度可以全面地掌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的原因、平时表现以及可能被挽救的程度等,有利于完善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制度,有利于对未成年人正确定罪,合理量刑和规范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当前,宜从规范未成年入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具体内容、明确未成年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具体适用方法入手,构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  相似文献   

9.
法律援助制度的建构,要完善以财政预算拨款为核心、社会捐助为补充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和经费运行机制;明确规定非诉讼调解方式在解决法律援助事项中的作用,改变以往重诉讼轻非诉讼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刘学芹 《法制与社会》2012,(33):134-135
未成年明星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相当多权益容易受到侵害。与美国对此较完善的立法例相比较,我国几乎没有对未成年明星保护的相关法律规范。本文拟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立法例为参考,为我国制定保护未成年明星权益的法律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赵桂杰  毕盼盼 《人民检察》2022,(S1):112-112
未成年被害人救助是指在未成年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因他人犯罪行为所遭受的损失通过其他法律途径不能得到赔偿或充分赔偿时,国家对其进行适当补偿,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犯罪行为对被害人的伤害,以体现司法人文关怀的一项社会保障机制。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的权利与救济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被害人救助司法机关也开展诸多实务尝试,越来越多的未成年被害人得到救助,但实践中仍存在救助对象有限、资金不足、形式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身危险性是指再犯可能性和初犯可能性的统一。未成年被告人人身危险性调查专门针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再犯可能性。未成年被告人人身危险性调查应秉持客观性理念、全面性理念和中立性理念。未成年被告人人身危险性调查应确立一套科学机制,建议从主体机制、评估机制、赋值机制三个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13.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状况,深刻地影响着罪犯的教育矫治。伴随着变革的深入,社会进入转型时期。有些服刑人员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因犯罪服刑,而导致家庭“因罪致贫”,造成家庭生活出现困难,未成年子女辍、失学,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日益突出。救助帮扶贫困服刑人员家庭及其未成年子女,不仅仅是全社会的义务,也是监狱部门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社会调查制度通过调查未成年人的个性特征、一贯表现、成长经历等现实情况,分析其走向犯罪道路的各种因素,考察其人身危险性,并进而寻求对未成年罪犯的最有利于其回归社会的处理方式。在我国健全与完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对减少刑事司法程序对未成人的负面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修改后刑诉法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作了专章规定,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其中一些规定还比较原则和抽象,操作性不太强。为此,我们结合自身检察工作经验,对新形势下健全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工作机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进行了思考。一、专门办理制度建议借鉴上海的经验,成立集审查批捕、提起公诉、预防犯罪为一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机构,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进行指定管辖,即指定与  相似文献   

16.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现状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过程中,在一审判决宣告前,由有关机构或部门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专门调查,并形成书面社会调查报告,为司法机关正确处理和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重要依据的一项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通过深入到未成年被告人或未成年罪犯的学校、家庭、社区、村委会、工作单位等地,走访家长、教师、亲友、邻居、同事,全面地掌握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平时表现以及可能被挽救的程度等,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可以结合社会调查的情况,为办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规定了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充分肯定了社会调查报告的教育和办案参考价值,极具创新性,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亟需完善:一是应当进一步完善选任、培训、监督社会调查员机制,二是应注重以科学的调查原则和方法规范调查过程,三是要规范社会调查报告的制作,并严格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调查制度是刑罚个别化的要求,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个性化关怀和特殊保护,同时,能够更好地教育未成年人,为帮教、矫正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利于达成量化的科学化、合理化和准确化,促进刑罚效益的最优实现,而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中被赋予特殊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服刑和刑满释放人员未成年子女是因父母一方或双方的违法犯罪行为,导致过早地承受了来自生活、心灵等不同方面的压力和困难,往往面临着缺少亲人关爱、感情脆弱无依托、家庭环境不和谐等各种现实问题的特殊群体。做好两类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关爱帮扶工作,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服刑人员消除顾虑积极改造,有利于帮助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