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席元 《法制与社会》2014,(22):71-72,74
本文以传播学、群体心理学为指导,参循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兰和律师在李某某案前后舆论互动情况,借助微博分析工具形象展示了新闻事件聚焦下的律师形象;针对李某某案中舆情民粹化倾向,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了成因,提出所谓"媒介审判"不过是司法不健全现状下的伪命题,当事律师作为意见领袖应谨慎操控舆论方向;最后,本文对构建健康的"律师——媒介"关系,促进公平法治给出了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涌现出一批批"许霆案"、"胡斌飙车案"、"药家鑫案"等案件。媒体通过舆论传播,将个案报道演变成全国性公共事件,形成强大的公共舆论,进而影响司法审判活动,最后形成媒介审判。媒介审判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却以不可阻挡之势干扰着司法独立,对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公正审判权、定罪量刑等方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1997年的张金柱案到2003年的刘涌案,2007年的许霆案,甚至当下百姓热议的女服务员邓玉娇刺官事件,所引发的各种反响与回应,都成为中国法治进程中一个个富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构成这种意义的元素当然不仅限于这些案件的特殊情节以及近于戏剧化的处理方式(结果),更主要的是这一系列案件推动了社会公众与  相似文献   

4.
自彭宇案后,周翠兰案注定又是一出让社会百感交集的道德事件. 明辨是非而后的"坚持立场"才有意义.从个人情感来说,我很钦佩周翠兰的善行,也希望这样的善行事实上未掺杂任何瑕疵.但是,从失主的诉求来看,事实并未分清,结果也不是很明朗.  相似文献   

5.
随着传媒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传媒的产业属性日益凸现,如何对传媒产业予以更加规范的法律调整已经成为传媒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媒介产业化法律制度概述、媒介产业化的主要法律制度和建立健全媒介产业化法律制度的重要意义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研究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对媒介产业进行法律调整与规范.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以互联网、手机等数字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据调查,当前80%的网络热点与政法机关有关,像近期发生的唐慧案、曹杰成案等,经过网络的发酵,随即演变为震动各界的社会热点事件,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从而严重损害了执法机关的公信力。因此在新媒体时代  相似文献   

7.
自2008年10月以来,在欧盟一些海关屡屡发生过境货物遭到扣押的事件,尤其是荷兰海关屡次扣押印度等国的过境药品,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英国和比利时法院分别在审理“NOKIA”案和“PHIILIPS”案过程中对过境货物是否扣押产生疑问,并向欧洲法院提出咨询.近期欧洲法院对两案合并审理,做出一项里程碑意义的判决,厘清了过境货物、 “虚拟制造”理论等基本问题,对欧盟海关的知识产权执法和法院司法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我国政府和企业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尽管“黄碟案”最终以警方赔偿、道歉并处罚执法干警而尘埃落定,但我们的思考却还在继续,掩卷沉思,“黄碟案”给了我们巨大的反思空间.本文试图从刑事程序法的视角对这一事件重新进行解读,以期能够对这一事件作一番新的注解.……  相似文献   

9.
“刘涌案”曾经在中国法律界甚至更大的社会范围引起很大的轰动与反响。围绕着“刘涌案”审理与判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法律界以及社会大众等群体间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与主张,从而在社会空间中产生了一系列事件。本文首先通过对“刘涌案”事件中不同群体对该案的看法及所依知识的分析,概括描述了该事件呈现出的各种刑事诉讼法律知识的存在状态。然后,对这些知识在建立程序规则以解决事件冲突中体现出的特点与相互间的结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阐述了该案程序规则所依据的知识理论在事件发展中展现出逻辑与系谱。接着,由“刘涌案”事件引申,对更大范围的中国法治现代化中的诉讼法律知识型的品格、结构进行了分析。最后,反思了对现今知识型条件下的刑事诉讼理论构建及制度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提出了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这些年有关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冲突的事件不断增多,如《秋菊打官司》的官司,邱氏鼠药案,《杨沫的初恋》事件,刘晓庆游灯会拒绝记者拍照,歌手高枫私人电话遭人窃听并在电台现场直播,香港艺人钟欣彤被偷拍事件等,说明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实际上,以此现象为代表的权利冲突在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因此,讨论权利冲突问题颇具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法制新闻报道一同产生的是媒介评论,在这样一个媒介共同参与法制报道评论的时代,法制报道面临着众多的机遇与挑战.在法制报道中常常由于个人主观情感过于强烈等原因而造成了媒介评论中的强烈抨击,或是在相关事件未有定论之前媒介就在法制报道之前进行片面的媒介评论来误导视听,严重影响了法制报道对社会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作用.作为代表法律权威性的法制报道应当积极主动地应对媒介评论带来的挑战,果断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强化正确的法制理念的传播,增强法制理念在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社会发展做贡献.本文将在媒介评论兴盛的背景下,深入探究法制报道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学者们对新媒体事件的含义有着广义、狭义、中性三种不同的认识,本文赞成中性的定义.新媒体事件之“新”,表现在新媒体事件有着新的把关人、承担新功能、形成媒介新结构,带来新挑战.  相似文献   

13.
文明社会中,许多令人们震撼并为人们深深记忆、难以忘怀的事件被称为影响性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反映了社会转型、思想变革时期的重大利益冲突。法制社会将影响性事件中的重大利益冲突导入诉讼轨道,促使人们用理性的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这种通过法院诉讼方式解决影响性事件中重大利益冲突的案件,称为“影响性诉讼”。影响性诉讼在国外有马伯里诉麦迪逊案、辛普森杀人案,在国内有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戊戌六君子案、宋教仁被杀案,这些案件除了案情曲折外,无不涉及到思想观念的变革、公民权益的保护、重大制度的创新。在法学理论领域,有人把那些能…  相似文献   

14.
溴敌隆中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溴敌隆为二代香豆素类杀鼠药,由其导致的中毒案事件时有发生.本文就溴敌隆的中毒原因、毒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以及中毒临床表现、尸体解剖情况、理化检测进行综述.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实际检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在美国司法审查建立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这一案件使得联邦最高法院对国会立法的否决权成为现实。但是,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只是美国司法审查建立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而获得特别重视的事件,在此案之前,美国社会已经孕育了司法审查产生及存在的政治,社会,法律的各种因素。本文旨在论述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判决的背景,以期找到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根基。  相似文献   

16.
禁止知识产权滥用的价值取向博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晶玉 《知识产权》2004,14(6):48-50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及其实践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价值冲突愈加激烈.我国的DVD企业的专利许可收费案、微软的价格歧视与捆绑销售、思科诉华为一案以及彩电行业面临知识产权的威胁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都进一步凸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禁止知识产权滥用的差异.因此,本文拟从禁止知识产权滥用的价值取向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以期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关于拘传的概念目前诉讼法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拘传是指司法机关对没有拘留、逮捕的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方法。这一概念揭示了拘传的机关、对象、方法和目的。但是,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概念来看,我们认为“到案”的提法值得商榷。案的本义应当指司法机关,并非案件本身。《辞海》中法律意义上的与诉讼有关的“案”字只有三种:(1)考察;考据,查究。如案验,案语。(2)涉及法律的事件或政治上的重大事件。如诉案;案;破案;五卅惨案(3)处理公事的记录,案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微博等新兴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事件曝光于人们的视野之中.面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事件血淋淋的案例,我们为之心痛、震惊.为被害者的遭遇同情心痛,也为施暴者的残暴行径感到震惊.在我们眼里,施暴者不过还是个孩子,可孩子为什么会与施暴者联系到了一起,这不禁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慢》中借一位角色之口说过:“我们没法选择我们出生的时代。我们大家都生活在摄像机镜头前面。这从此成为人类处境的一部分。”在这个传媒时代,一切事件都可能成为新闻素材,而最容易成为新闻素材的法律事件便是“某某第一案”或“法院首次如何”。在一个健全的社会中,不同的主体可以坚守自我的立场,绝不轻易趋附。媒体自有其追求轰动效应的立场,只要法院和学术界另有立场,“第一案”也算不得需要特别讨论的现象。但是,近来一些法官撰写的案例评析与论文也开始强调“第一案”,“第一案”似乎成为创新改革的象征,在新问题层出不穷的知识产权法领域,“第一案”更是层出不穷。如此一来,“第一案”就变成可供评说的现象了。  相似文献   

20.
6月16日,湖北省巴东县法院一审判决女服务员邓玉娇刺死镇干部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对她免除处罚。至此,备受关注的邓玉娇案基本尘埃落定,然而此案曾引发的网络舆论风暴和公共危机事件仍历历在目。邓玉娇案绝非特例。近年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在网络上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如云南“躲猫猫”案、南京周久耕“天价香烟”案、河南灵宝跨省抓捕发帖人王帅案、杭州“飙车”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