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注重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就是以党的领导为前提的科学发展、制度建设和全民参与的高度统一,以此解决民生问题,达到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年中国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所有的一切都见证了中国已经越来越强大了。中国在世界上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提到了国家建设中来。本文从住房,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几个方面阐述民生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王秀玲 《法制与社会》2010,(25):200-200
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和谐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是规避风险,确保社会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海涛  周俊 《经济与法》2003,(12):153-153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大大推动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步伐。但基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强大惯性,法制建设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阻力重重。究其原因,乃是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及人治社会遗留下来的后遗症尚未完全消除,法治与其依赖的本土资源的结合尚需假以时日。这其中既有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亦有文化因素的影响。现仅从中国关系社会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中国法治建设的阻碍。  相似文献   

5.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扩展与协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继峰  吕家毅 《法学评论》2004,22(5):143-147
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由来已久 ,迄今尚在讨论。认识其面目需要以历史和现实的眼光 ,以动态和静态的视角 ,以逻辑的方法进行考查。在企业行为多元化的今天 ,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形式也是多元的 ,有经济上的责任、法律上的责任、道德责任 ;有强制性的责任、非强制性责任等。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中不同的责任形式处于不同的位阶。探讨企业社会责任 ,旨在为企业的行为划定合理的边界。  相似文献   

6.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社会管理的主体是人民,社会管理的权力属于人民,社会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的经验教训值得汲取,有效的社会管理只能在民主中得以实现,公权力与私权利协调合作是人类文明的大势。民主制度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民生的改善不能也不可能替代民主制度建设,用改善民生替代民主制度建设是可怕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中国司法》2012,(10):4-4
从根本上说,社会建设比社会管理对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更加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意义。因此,必须把社会管理纳入到社会建设中去谋划和推进,不能简单地就社会管理抓社会管理,否则很容易走向社会管控的老路。在社会建设中需要突出抓好改善民生,重点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收入分配、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问题,为社会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从源头上防范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8.
《政法学刊》2021,(5):60-68
法治建设先导区域指在国家法治发展进程中,某些区域先行取得法治建设的重要进展所形成的具有先导或示范意义的法治区域,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种崭新探索。不能简单地认为法治建设先导区域是传统的政府推进型法治,法治建设先导区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区域社会经济生活的先行,是法治发展对于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无论从理论上而言,还是从实践中来看,法治建设先导区域概念本身都体现出鲜明的法治社会内涵。并且,法治建设先导区域的型构必须将法治社会作为重要抓手和实践路径,在实现了法治社会的前提条件下理解法治建设先导区域,通过多元社会力量的发挥实现区域法治的先行。  相似文献   

9.
张俊杰 《法制与社会》2011,(10):198-199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在这三项重点工作中,社会矛盾化解是基础,它要求检察机关在执法办案过程中要以促进公正廉洁为目标,全面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本文仅结合反贪工作的实际谈谈检察机关如何更好的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理论依据,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以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为基点,分析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应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1.
马秀丽 《人民调解》2008,(10):17-17
近年来.天津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两所一庭”建设的指示精神以及司法部《关于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的意见》精神,始终把司法所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加强协调沟通.采取措施加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伦理观对西方国家的市民社会伦理建构有着重要影响。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德国,其市民社会伦理建构的发展是不能否认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伦理观的功劳的。本文指出中国现在处于市民社会的形成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市民社会的伦理建构提出了挑战,而黑格尔的这个理论就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理论资源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它表明我们党能审时度势,准确地把握世界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趋势。社会建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本文依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社会建设思想的内涵、社会建设的任务等阐述几点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社会性资源的不平等配置引起社会分层;同时,法治建设的治国方略的确立,又使两者紧密联系起来。本文认为法治建设作用于社会分层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社会》2011,(9):78-78
郑晓均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法律建设在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中也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因为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首先是通过社会管理立法来进行,而最大的利益协调工具就是社会管理立法。因此,应当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管理法律建设的立足点,即要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途径、方式、领域等问题法制化、  相似文献   

16.
有关社会事业建设的宪法条款,可称为"社会宪法"或"民生宪法",宪法从而成为公共服务根本法、"惠民根本法"。对各国民生宪法文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社会事业建设并非现代社会才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而是近代国家所固有的一项任务。如今约有70%的国家宪法规定了社会事业建设,其规范类型分为政策性规定和权利规定,基本内容涵盖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和文化。从宪法结构上看,其主要分布在总则、基本权利一章或设立政策专章。绝大多数宪法对社会事业建设条款的可司法性没有明确规定,这是其效力问题被争论不休的文本根源。在宪法中规定社会事业建设,并在实践中给予其更有力的宪法保护,是各国致力于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选择。我国民生宪法的文本质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关键是全面贯彻实施,以宪政来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7.
韦华生 《法制与社会》2011,(11):213+216-213,216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与检察工作密切相关,既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领域,也是检察机关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本文指出探索检察机关参与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和途径,有助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把社会建设置于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水平.迅速扩大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总量,提升其品质和效率。才能更有效地吸聚人才、创新等高端要素,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9.
汪道胜 《中国司法》2010,(12):24-27
周永康同志提出,要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把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放在同等位置,着力解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社会应急管理机制,更好地弥合分歧,化解矛盾,维护公正,  相似文献   

20.
孔德认为宗教在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整合作用,社会劳动分工带来了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依赖,家庭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孔德的社会秩序思想对于我国社会建设具有用家庭维系社会和谐,加强微观社会结构建设、注重对社会秩序的建设、社会阶层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