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沉默权是国际人权法确认的一项基本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已被许多法治国家立法确认和认可。本文重点探析了如何构建我国有限沉默权制度制度。  相似文献   

2.
沉默权的宪法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殷啸虎  房保国 《现代法学》2002,24(1):101-105
本文认为 ,沉默权首先应是一项宪法权利 ,诉讼法有关沉默权的规定 ,无非是宪法规定的具体化而已。确认沉默权制度体现了宪法保障人权的终极价值目标 ,是民主宪政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宪法中公开确认沉默权 ,是符合现代民主政治要求的。  相似文献   

3.
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对国家公权的制约,它是和谐人权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权利体系.沉默权制度是刑事诉讼进步的标志,作为一种成熟的法律制度,沉默权制度在司法和审判的实践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我国目前的人权保障制度正日益完善,中国实行这项制度的时机已经逐渐成熟.本文通过对沉默权的论述,结合我国具体的司法实际,阐述在我国设立有限制沉默权对于构建和谐人权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纵向对沉默权的构成加以分析,探究其权利属性,横向比较了沉默权与其相邻概念及关系范畴。在结合国内外已有观点的基础上,通过解构、分析、比较、综合的方法,对沉默权的基本涵义,及其作为一项刑事诉讼权利的界限和范围加以进一步阐明和厘清,并对沉默权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沉默权研究     
沉默权(righo to silence)是现代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中体现人权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联合国在刑事司法领域确立的重要国际准则之一,沉默权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笔者试从分析沉默权的内涵入手,进而对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沉默权是赋予被追诉者的一项重要权利。我国新刑诉法不仅将保障人权的原则纳入立法,还在第50条规定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这是对沉默权的一种肯定。本文结合沉默权有关的概念、起源、发展,就中国现阶段是否有沉默权展开探讨,并且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的相关经验,对我国的沉默权制度发展作出构想,提出了制度实施过程中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7.
戚威 《法制与社会》2011,(25):49+51-49,51
沉默权目前已成为国际人权法中所确认的一项基本人权,同时它也是现代的法治国家建立现代刑事司法制度中的一项特别重要的内容,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能否在刑事诉讼中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刑事诉讼中建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其次从对沉默权制度的限制,让沉默权制度为公民保驾护航,设置沉默制度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就刑事诉讼中沉默权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沉默权规则的理性呼唤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西方国家 ,沉默权规则实行以前 ,限制沉默权的做法就已有之。尽管如此 ,作为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 ,沉默权仍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笔者认为 ,我国规定沉默权制度既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也是国内法治发展的要求。不过 ,具体操作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规定出有一定限制的沉默权规则。  相似文献   

9.
詹欣鸿 《法制与社会》2010,(30):44-44,48
近年来,学界对沉默权展开了更加激烈的讨论。沉默权是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被告人的防御权、人格权,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权;它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可以用一句话形容:"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权利体系"。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诉讼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沉默权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其次对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立法环境进行分析,最后对于在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沉默权,作为一项公民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人权,最早是英美法系对抗式诉讼的产物,是西方个人本位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但随着近代民主和司法文明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沉默权也成了一个不容回避、须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本文结合沉默权有关的概念、起源、发展,对沉默权进行价值分析,以及对它在中国建立的可行性展开探讨,并且针对中国沉默权制度的发展构想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我国能够尽快引进此项制度,与国际法制接轨,顺应世界潮流之趋势。保护被追诉人的程序权利,更好地保障人权,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以达到诉讼中的对等力量均衡。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宪法应明确规定沉默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沉默权首先应是一项宪法权利,这可从沉默权的渊源、沉默权的国际化保护、沉默权与言论自由的关系以及宪法与程序法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得到论证.我国宪法应明确规定沉默权,这是人权保障的要求,也是宪政实施的需要.文章并设计了一套我国沉默权宪法保护的规则.  相似文献   

12.
刑讯起源于奴隶制社会,是—个古老的审判制度,在我国秦朝时拷问制度已经合法化,并为历代所承袭和发展。建国后,我国的法律条文明令废止刑讯制度,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刑讯逼供的案件仍时有发生。沉默权起源于十二世纪的英国,作为刑事法治的重要内容,已被联合国的重要文献所确认,它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的尊重。在我国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可以大大减少,避免刑讯逼供的发生,这种做法既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思路,也符合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13.
刘伯建 《法制与社会》2013,(34):66-66,71
沉默权是一项有充分道德基础的个人权利,确立沉默权能够保障司法公正,是落实无罪推定原则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刑事被追诉人权利的机制.国家对沉默权的限制是必要的,但是必须保持沉默权的基本价值和精神,以期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中没有关于沉默权的规定,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沉默权原则的合理内核,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沉默权制度是一项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基本权利的制度,受到各国青睐.同时它作为一种制衡司法机关的手段,同司法侦查对立.因此,只有立足于我国的法治实况,客观准确地剖析沉默权制度,理性全面地审视我国的“本土资源”,才能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沉默权制度,从而追求更高的效率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最佳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5.
2013年6月17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萨利纳斯诉得克萨斯州一案作出最终判决,该判决对不得被迫自证其罪的权利进行了限制:被追诉人在非羁押状态下行使沉默权应当进行明示,控诉方可以对被追诉人非羁押状态下的沉默作出不利评论。该判决削弱了美国联邦宪法第五修正案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导致被追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处境被恶化。虽然该案判决对不得被迫自证其罪的权利进行了限制,但是没有动摇沉默权制度。我国应当确立沉默权制度,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并且可以对该权利进行合理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沉默权的是非之争与正当根据(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长永 《现代法学》2001,23(3):65-71
英美国家关于沉默权的争论并没有要完全否定沉默权的意思 ,而只是对沉默权的具体规则有不同意见 ;沉默权是一项有充分道德基础的个人权利 ,它既有重要的诉讼价值 ,又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但一些国家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它进行的限制均附带有严格的条件 ,沉默权的基本精神并没有受到损害。坚持和发展沉默权制度 ,仍然是当今世界刑事司法领域的一种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7.
沉默权的是非之争与正当根据(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长永 《现代法学》2001,23(4):55-63
英美国家关于沉默权的争论并没有完全否定沉默权的意思 ,而只是对沉默权的具体规则有不同意见。沉默权是一项有充分道德基础的个人权利 ,它既有重要的诉讼价值 ,又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但一些国家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它进行的限制均附带有严格的条件 ,沉默权的基本精神并没有受到损害。坚持和发展沉默权制度 ,仍然是当今世界刑事司法领域的一种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亲子身份是绝大部分权利以及义务的基础.《民法典》意图建立完善系统的亲子关系确认制度,力求保障以继承权为代表的身份权利能够健康行使,同时督促抚养义务等相关身份性义务的有效履行.作为一项身份确认制度,亲子关系确认制度本身应与继承权、抚养义务等身份性权利义务息息相关,直接影响自然人民事主体的人身、财产权益.目前《民法典》及相...  相似文献   

19.
马爽 《法制与社会》2013,(21):20-21
沉默权是现代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权利,是被告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制约公权力侵害的重要手段,起着体现刑事诉讼价值、实现刑事诉讼程序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权利体系。在刑事诉讼中明确沉默权的规则,并建立配套的保障机制,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实现实体公正与程序正当、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等诉讼价值上进行选择的态度,也能够反映出一国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的保护状况和诉讼过程的文明程度。现从沉默权的起源与发展谈起,解析沉默权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沉默权对于发现案件真实的利弊,结合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现状,建议设立有限制的沉默权,从而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20.
沉默权的确立是符合国际条约和顺应世界诉讼民主化潮流的。此次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规定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还增加了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但是"不强迫自证其罪"并不等于"沉默权",在我国土壤中将"沉默权"确立为一项法律权利,仍然任重而道远。文章阐述了对"沉默权"的起源及内涵,论证其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并对我国构建沉默权制度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