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刊博览     
红绿灯·朱总理说:粮价不能放开近日,国务院总理朱基在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为了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对农民出售的余粮,只能由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按保护价收购,不能侈谈什么“放开”。如果实行粮食收购、价格、市场“三...  相似文献   

2.
兆康 《唯实》1995,(12)
最近几年,粮食问题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议论纷纷。究竟该怎样认识粮食流通领域的改革呢?今后改革的走势将如何?在此,我们发表一些浅见。 一、1993—1994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举步维艰 1985年国家开始对实行了32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进行改革:将粮食的统购制度改为合同定购制度,提高农村粮食销价;定购的部分国家按“倒三七”比例计价,定购外的粮食可以上市;统销制度仍  相似文献   

3.
一、建立粮食保护价制度的意义粮食保护价制度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农业政策和粮食政策,从粮食收购政策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影响程度上讲,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1953年~1984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时的统购政策和1985年以来实行的粮食流通双轨制中的合同定购政策。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粮食流通双轨制政策则是建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从而进一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产物,所以双轨制是一项过渡性政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重申,要正确把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原则,这对于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按《决定》要求,贯彻十五大精神,通过深化改革,真正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按照今年5月召开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Xi作会议精神,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则是“四分开一完善”,即实行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新老财务帐目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改革的目标是,转换国有粮食企业机制,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理顺粮食价格机制,减轻国家财…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过多次调整,统购统收的计划管理方式已经被打破。市场在粮食的生产流通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粮食流通体制仍然是以行政管制为主,市场机制作用为辅。这种以行政力量为主导的体制不仅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而且运行成本极为高昂,与粮食相关的许多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此,减少、规范行政干预,强化行政支持保护已经成为目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超购加价,将统购改为合同定购等等。1987年对粮食的购销又实行了“双轨制”,即保住一块、放活一块,实行多渠道经营。这些措施,逐步改变了粮食流通体制过于僵化的弊病,对粮食生产进一步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仅仅是粮食流通体制改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绝大部分农产品购销已经放开,但粮食产品还没有完全放开。为了落实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精神,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这是全面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关键环节。当前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003年1月7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已经实行购销市场化的地区,要加快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粮食主产区也要积极培育粮食市场,探索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信息传真     
国家将出台粮食改革五大新举措一是放开部分,对东南沿海6个省市的收购经营及粮价实行放开。二是加强部分,强化政府粮食储备,以适应自然风险及市场风险,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三是稳定部分,13个粮食主产区继续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稳中有改,放开部分地区部分品种,或退出保护价收购。四是对风险基金包干,实行省长负责制。五是加强市场培育及企业改革,发挥各批发市场作用,加大期货试点,逐步恢复部分品种的期货交易。(省政府驻海南办事处)我国两万多小城镇将推行户籍制度改革自今年十月一日起,我国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  相似文献   

9.
粮食问题不容忽视陈清华,吕瑞芝粮食问题,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随着改革的深化,对粮食统购统销的历史已经结束。在粮食走向市场,并不断健全粮食流通体制的过程中,从放开粮食销售价格到放开购价,总的看发展是比较平稳的。但是从近两年粮食产销情况看,特别是几次粮价...  相似文献   

10.
《新长征》1999,(3)
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就是“四分开一完善”。四个分开是实行政企分开.储备和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新老粮食财物控账分开;一个完善是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一是政企必须分开。就是要把政府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有粮食企业各自的职责界定清楚,明确分开。从政府方面来说,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全社会粮食流通进行管理,要与粮食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不得参与粮食经营,不得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从企业方面来说,所有国有粮食企业,包括乡镇粮站、粮库,都要实…  相似文献   

11.
从1985年开始,我国对粮食流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1985年,取消了在我国实行长达30年之久的粮食统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制度,合同定购部分以外的粮食由市场进行调节,从而形成了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双轨制”。从此以后,又采取了...  相似文献   

12.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今年部署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省作为产粮大省,落实各项粮改政策,建立粮食流通新体制,事关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一、全省粮改工作进展顺利,落实“三项政策、一个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我省围绕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3.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改革原则、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继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全局,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不断完善政策,健全体制机制,确保改革顺利推进。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  相似文献   

14.
粮食价格是制定农产品价格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整个市场物价。建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是深化粮食价格以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对粮食购销价格体制的改革,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基本确立粮价体制的目标模式,即实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生产和消费”的目标,建立了新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价格管理体制的调控机制。一、关于粮食价格改革的模式在粮食购销价格的形成上,世界各国归纳起来不外乎四种模式,一是单纯的计划价格体制,这是我国过去40多年来实行…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粮食供过于求,粮价下跌,粮农利益受损,粮食企业亏损增加,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粮食补贴政策不够完善。为解决粮食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迎接加入 WTO带来的挑战,我国必须对粮食生产和流通作出战略调整,并改革粮食补贴政策。  一、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流通现状及粮食补贴政策的局限  针对粮食价格下跌和粮食企业连年亏损的形势,我国于 1998年开始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家出台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在国家储备、地方储备粮油补贴之外,对企业超过合理正常周转粮食库存给以利息、费用补贴。为遏止粮食企业亏…  相似文献   

16.
去年入秋至岁尾,一股先由粮食主产省区兴起的粮价波动风,在人们的意料之外,迅速蔓延到全国大江南北,特别是进入12月份以来,节节攀升的粮价强烈地冲击着国人的心,惊动了中央最高决策层。12月中下旬,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出台后,短短的十来天,一路大涨的粮价又很快回落到合理水平。 综观鸡年岁尾的粮价风波,有正常因素引起,也有人为因素造成。从表层看,问题症结并不是出在“传统”的粮食生产环节上,而主要出在流通和销售环节上。从深层看,则与近几年工农产品剪刀差日益扩大、种粮比较效益低下以及放开后的粮食市场在体  相似文献   

17.
报刊博览     
红绿灯·粮改要抓四件事国务院领导同志最近指出,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购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贯彻三项政策,加快自身改革”,即坚决贯彻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这...  相似文献   

18.
2004年6月,国务院决定全面放开粮食市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放开粮食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如何让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平稳地走向市场,尧都区粮食局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9.
参考信息     
今年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我国今年将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在搞好粮食、棉花、猪肉、蔬菜和化肥等商品的流通体制改革的同时,把整顿流通秩序,规范交易行为,稳定市场物价作为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来抓。 据国家体改委介绍,今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明确划清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力,尽快建立多层次的粮食储备制度和风险基金制度,形成吞吐及时、调节自如的粮食流通体制。继续按照政策性经营与商业性经营分开的原则,改革粮食企业体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要放在扶持生产,尽快建立市场宏观调控和质量监督机制止。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改革的20年间,最初 人们对新出现的家庭联产承包经 营这一农业生产关系形式,不仅怀 疑过它的性质是姓“社”、姓“资”, 而巨随后还不断有人对它“发难”, 要把它再“改掉”。如:1985年取消 粮食统购,放开并调整农作物种植 结构,致使粮田减少,造成粮食减 产后,有人认为这是家庭承包经营 形式像火箭一样,“推力” 已经用 尽,要把它“报废”;1986年提出农 村还要“深化改革”,有人认为土地 承包“产权不清晰”是突破口,主张 以土地“私有”或“永佃制”替代它; 1987年提出加强农业发展后劲,有 人认为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