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各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直接影响着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颜色词作为符号系统在越汉两种语言里具有不同的用途及文化价值、文化意蕴。对越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并深入地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不断促进和加强越、汉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2.
《今日民族》2016,(12):48-49
正文中就"边疆"一词,从历史、社会的角度进行探讨,于"边疆"相关的政治及文化具有很深的意义。"边疆"一词中,"边"指物体的外缘,及空间或时间的临界境况;"疆"表示用弓来标志步以丈量土地,可引申出止境、边界、疆域等意义。合二为一的"边疆"之所指,原与上古天下内部之"国"的定义有关,具体当指与近代国际关系近似的列国体系的疆界划分。这个词当时已泛指我们当下理解的"边境之地""靠近国界的领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于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于从其他民族借用一些观念和物质。不同语言对外来语词的吸收主要发生在语言接触、文化接触的过程中。本文依据爱德华.赛义德关于理论旅行的创见,对后现代大众文化语词之一的"fans"在汉语语境的接受与消化进行历时描述,分析fans在不同时期的汉语翻译,力图揭示典型外来大众娱乐文化语词在中国的接受与变形。文章分析指出,"fans"一词从英语语境来到汉语语境,在发音、意义、用法等方面一直在与接受语文化相调适,"粉丝"一词的语义转换与流行,不仅体现当下人们求新求变的审美心理需求,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异质文化接受从完全陌生的比附释义阶段向体认他者之"异"的宏观过程。  相似文献   

4.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译者"适应"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过程,以及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选择"译文的过程,这种适应和选择涉及语言、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在翻译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词时,为传达这些词特有的文化内涵,译者至少需要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上进行适应、选择与转换,才能产生恰当的译文。  相似文献   

5.
有效的语言表达和高度的文化理解在化解和避免敏感性问题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和文化交流,特别是提升沿线国家人民对该倡议的认同对助推战略的实施具有与经贸合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语言通、文化通才能民心通,才能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民众中扎根。我们应秉持语言文化多元的理念,充分利用沿线国家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加强我们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建设,深化对外语言教育和文化交流,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助推"一带一路"倡议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6.
柘林 《就业与保障》2013,(Z1):94-95
当下,"怀旧"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成了一种时尚,成了一种心理需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它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悄然侵入我们的脑海?毫无疑问,怀旧是对于过去的一种重构与思念,包括对一种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可掌控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晚期思想走向语言,认为语言是存在和思想的规定性。此语言是作为存在之道说的纯粹语言,从而区别于遮蔽存在的逻辑语言和日常语言。《源于思想的经验》是海德格尔思想诗作,勾勒了其晚期思想的地图。此诗作是对存在之道说的回响,它呈现为思想的倾听和语言的应答。宁静一词直接相关于语言的发生,宁静与声音(发声)相关,声音与倾听和言说相关。据此,宁静理解为存在的道说,形象化为"宁静的排钟"。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宁静":首先,宁静发生,这是存在层面;其次,倾听宁静,这是思想层面;最后,道说宁静,这是语言层面。  相似文献   

8.
手语新星“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这些词已星星点点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它告诉我们社会越来越关注弱势群体,他们也有自己的追求与理想,他们也想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而交流则是第一障碍。我们知道手语是应聋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它已作为聋人的一种语言,一种社会的文化现象,逐渐地为人们所接受,可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语境下文化概念的多义性据学者研究,"文化"是一个来自于西方的含义极广的概念。在我国古汉语中,"文化"本义是指"文治"与"教化",与今天使用的文化概念相去甚远。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化"(Culture)一词是个舶来  相似文献   

10.
"第三性"是当今社会对女博士的代称。它是对追求独立,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学历女性的一种排斥和异化现象在语言上的反映。女人往往被称作"第二性"或"他者,"女博士从女人这个群体中被排挤了出来,成为"他者中的他者"。这个二度他者化的过程体现了社会心理和文化通过大众话语来掌控社会的事实。福柯关于话语和权力的关系理论表明话语(语言)是众多的大众维护、重组社会秩序的有效机制,权力通过话语发挥作用,话语的流通又进一步加强了权力。"第三性"一词的出现和流传是男性强权统治受到挑战时的话语应对机制运作的结果。此外,语言本体论的观点表明语言不但反映世界,而且语言就是社会现实。所以,"第三性"这一语言形式直指女博士困窘的现状,它表明我们有赖于语言维护、打破、重建社会秩序,人类和语言共存。  相似文献   

11.
德里达对传统翻译理论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是解构主义的主要倡导者,他创造了"解构主义"这个术语。他以"延异"和"踪迹"为切入点对传统的翻译思想进行了解构,重新阐释了传统翻译理论中诸如翻译对等、原作与译作的关系以及可译性等核心问题,对翻译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德里达看来,翻译应尽量达到"一个词对一个词"的等量,原作与译作呈互补共生的"契约"关系,而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又受制于词的"经济法则",这些深邃的思想对我们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尔库塞创造性地将弗洛伊德的爱欲本质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理论相结合,建立了爱欲解放理论,但弗洛伊德偏爱用"性欲"一词,而马尔库塞则偏爱用"爱欲"一词。不同的用词不仅折射出了马尔库塞的精英主义立场,而且还标志着其理论重心的转向。对马尔库塞与弗洛伊德不同的用词倾向,国内学者虽有相关研究,但仍然不够深入和具体,没有注意到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爱欲"概念的改造经历了一个从精神分析心理学到哲学再到社会学的流变历程。马尔库塞偏爱用"爱欲"一词实是将弗洛伊德理论哲学化的结果,从哲学化的爱欲出发,马尔库塞构想了一种非压抑性文明的存在状态,并由此走向了审美乌托邦。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中的颜色词作为文化层次的符号,往往被赋予了特定的价值——正与反、善与恶、褒与贬共存于一种语言符号中,这样颜色词联想意义,就有了“双重语义”的认知特征.当用颜色词来修饰其他原本没有颜色的事物时,便形成了颜色的隐喻.  相似文献   

14.
“裸X”词族的衍变及其语言经济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裸X"词族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们不仅频现于言语活跃的网络社会,更扩展到平面媒体,呈现泛化的特征,对我们的社会用语产生了重大影响。用经济学中成本、效用的原理对"裸X"的泛化做出进一步解释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宋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所独有的一个文类,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很多学者都致力于词的翻译。然而,"词"这一术语和"词牌"这一术语的英语译文却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十分不利于"词"这一文类在西方文化中的传播。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对"词"和"词牌"的英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通过分析,对通过何种途径统一译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一"问责"一词,近年屡见,大概是从"问罪"一词衍生而来。"问罪"太锐,"问责"舒缓,对那些并非直接肇事而负有领导责任的官员,听来比"大兴问罪之师"一类语言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7.
马奕 《传承》2013,(4):89-90
关于"家教"一词,《汉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了两个义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了一个义项。但根据分析语料可以得知,在现代汉语中,"家教"一词还有一个动词义项——"受聘到别人家中进行文化、艺术等教育(多指对孩子)"。指出、分析此新义项,可得出一些对辞书编撰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中国内地的媒体上频频出现“封杀”一词,实际上该词来自日语中的汉字词“封殺”,且本是棒球术语.“封杀”一词流行既是语言本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又是社会文化语境发展的客观需要;它折射出当今社会人们对法制建设的呼唤与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长江 《创造》2007,(4):131-133
在中国语言中,"文化"是一个很高雅的词.人们把通古晓今、满腹经纶看作是"有文化"的体现,把掌握学问、从事知识传播的学者、专家叫做"文化人".因此,像"文化"这样深奥的研究课题,颇有令人望而却步之感.  相似文献   

20.
<正>汉语从诞生到现在,历经嬗变。我们日常用语中的许多字、词,其现在的含义已与当初有天壤之别。让我们回到源头,追寻这些字、词的原始语义,及其演变过程,来一次有趣的文化之旅。"笨蛋"原来并不笨今天,"笨蛋"等同于白痴,是指智商极其低下的人。不过在古代,称呼一个人为"笨蛋"和智商却毫无关系,"笨"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